别称
鞍上脑膜瘤
概述
鞍结节脑膜瘤(tuberculum sellae menigioma),是起源于鞍结节、前床突、鞍隔,以及蝶骨平台的脑膜瘤,占所有脑膜瘤的 7%~10%,常伴有鞍结节骨质增生。
鞍结节脑膜瘤发病率约 2/10 万,女性发病率较多,男女比例约 1∶2,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 30~40 岁中年人多见。50% 由眼动脉及筛动脉供血,脑膜中动脉供血者占 20%,大脑前动脉供血占 16%。
病理分型:脑膜皮型(最常见)、纤维型、血管型(最易发生恶变)、沙粒型。
混合型或移行型、恶性脑膜瘤、脑膜肉瘤。根据肿瘤和鞍结节的位置,可将鞍结节脑膜瘤分为: 单纯鞍结节脑膜瘤、鞍结节和鞍隔结合型脑膜瘤、单纯鞍隔脑膜瘤。
鞍结节脑膜瘤的发生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与内环境改变和基因注变异有关,但并非单一因素所致。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等可能与脑膜瘤的发生有关系。
鞍结节脑膜瘤早期可无任何症状,瘤体扩大后出现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及双颞侧偏盲,视神经萎缩,甚至出现失明。肿瘤较大者出现颅压升高,可有头痛、癫痫(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吐白沫,肌肉强直性收缩等)、精神改变、眼底视乳头水肿等表现。
症状
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生长方式不同,临床表现不同。
病情较轻时,一般不会出现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局部颅神经压迫,受损等可出现一些症状。
鞍结节脑膜瘤有哪些常见症状?
根据脑膜瘤的部位,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瘤体压迫正常脑组织,导致神经功能缺损或颅压升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肿瘤侵犯视神经或视交叉引起的视力、视野障碍,一般先表现为单侧视力受损,其后双侧视力视野下降。单侧视力下降占 50%,双眼视力下降占 55%,眼底检查可见原发视乳头萎缩。
头痛为早期症状,60% 的患者出现头痛,多以额、颞、眼眶等间歇性疼痛为主;颅压增高时头痛加重,伴有恶心注、呕吐。
肿瘤长大压迫垂体,出现垂体功能减退症状,包括性欲下降、阳痿、闭经、多饮多尿、肥胖、嗜睡等,但蝶鞍不扩大(与垂体瘤鉴别)。
影响嗅束时,可以引起嗅觉减退或消失。
累及额叶后可以产生嗜睡、记忆力减退、焦虑等精神症状。
如果肿瘤突入第三脑室引起脑积水。
病因
鞍结节脑膜瘤是一个缓慢发展的疾病,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很难早期发现。出现症状时,往往病情已经比较严重。首次就诊时,医生会进行头颅 CT注,头颅磁共振等检查来诊断。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鞍结节脑膜瘤病情轻微时没有症状,因此出现进行性视力减退,单侧或双侧颞叶视野偏盲,伴有长期头痛,视神经萎缩,成人癫痫,精神改变,眼底视乳头水肿者,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鞍结节脑膜瘤?
头部 CT:表现为鞍旁均一的稍高密度或等密度肿块,边界清楚、脑组织受压移位,脑池变窄甚至消失,以广基与硬脑膜和/或颅骨内板相连,可有局部的颅骨增生。有时有星状、颗粒状、均匀一致的钙化。
头部 CTA(CT 血管造影)检查:可明确肿瘤血肿及其与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关系。
头部 MRI(磁共振成像)检查: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一强化的鞍上病变,包绕一侧或双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肿瘤以宽基底附着于蝶骨平台、视交叉沟和鞍结节硬膜,可见特征性的鼠尾征或硬膜尾征。
头部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前后位显示典型的日光照射(“sunburst”)征;供血动脉多来自眼动脉分支的筛后动脉;常可见颈内动脉和大脑前动脉受压移位。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持续多长时间了?
看东西清楚吗?
是否有行走跑偏?
头痛性质和以前一样吗?
有无恶心、呕吐?
做什么工作?
有无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病史?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上脑膜瘤的?能治好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这个病有复发可能吗?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就医
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策略,体积较小者可行单侧额部或翼点入路,大者可行发际内冠状切口、双侧骨瓣切除肿瘤。
术后残留或复发者可行放射治疗,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注治疗为宜。
较大鞍结节脑膜瘤进行手术时,可能会引起功能的障碍,如视力改变、视野改变、尿崩、甲状腺功能下降或下丘脑功能下降。所以临床术后主要应观察患者的视野、视力有无变化,有无多尿,及时补充甲状腺素或其他激素。故术后患者需要进行激素检查,了解激素缺乏,及时补充,避免造成垂体功能低下,导致意外情况的发生。
疾病发展和转归
鞍结节脑膜瘤是一个良性肿瘤,可以通过手术达到治愈,所以术后生存率较高。整体来讲,所有脑膜瘤的复发率约为 20% 左右,靠近颅底更容易复发。当鞍结节脑膜瘤较大,复发率接近 10%~20%。但复发后还也可以再通过手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进行治疗。因为鞍结节脑膜瘤是良性肿瘤,但是一般对于患者的寿命没有影响,所以生存率很高。
治疗
脑膜瘤属于 Ⅰ 级的良性肿瘤,其发生由多种因素导致。
避免一些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刺激诱发脑膜瘤。
避免外伤或者放射线的刺激。
增强体质,避免腺病毒的感染。
鞍区脑膜瘤术后出现高钠、尿崩等情况,需要进行低盐饮食。
日常注意
鞍结节脑膜瘤病因不明,但可以通过关注导致脑膜瘤的危险因素来预防。
拒绝食用霉变食物。
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检查。
健康饮食。
适当减重,避免压力过大。
规律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