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多发性脑膜瘤是指颅内出现 2 个或 2 个以上独立的互不相关的脑膜瘤,并排除合并神经纤维瘤病注、手术后或放疗后复发以及弥漫性的脑膜瘤病者。
本病发生率低,约占颅内脑膜瘤总数的 1.4%~10.5%。
本病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或雌孕激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接触电离辐射、有肿瘤家族史、职业接触油漆、铅、汞、农药等。
头痛、头晕、呕吐、肢体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视力下降等是本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他还包括癫痫发作(全身肌肉持续性收缩、眼球上翻、口吐白沫)、性格改变、面瘫、听力下降、嗅觉减弱、动作不稳(震颤)等症状。
手术切除肿瘤和立体放射外科治疗是多发性脑膜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本病因颅内出现多个肿瘤,颅内压增高比单个脑膜瘤要更加明显或提前出现。主要危害是引起颅内占位以及压迫周围脑组织。占位可导致颅内压增高,严重者可出现脑疝,有生命危险;脑组织受压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多发性脑膜瘤因发生部位不同,其出现的症状无特异性,可以出现任何颅脑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
症状
头痛、头晕、呕吐注、视乳头水肿、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视力下降、嗅觉减弱、癫痫发作等症状是多发性脑膜瘤最主要的症状。
多发性脑膜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多发性脑膜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颅内压增高:头痛、头晕、呕吐、视乳头水肿。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行走无力、不能走路,手拿东西不能等。
感觉障碍:对冷、热没有感觉、手脚麻木或感觉异常(如有虫蚁爬行感)。
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不清楚。
听力下降。
嗅觉减弱:对气味不敏感或分辨不出来。
共济失调:多因为小脑受到压迫或损害,表现为步态不稳、动作不平衡、眼球不自主运动等。
面瘫:歪嘴、面部没有表情、嘴闭合困难、刷牙时漏水。
癫痫发作:全身肌肉持续性收缩、眼球上翻、口吐白沫。
性格改变。
多发性脑膜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癫痫
偏瘫
面瘫
失明
脑疝
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
多发性脑膜瘤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
哪些人容易患多发性脑膜瘤?
本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尚无确切的证据,以下人群可能容易发病。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多发性脑膜瘤。
家族中有患肿瘤的人群:一家人中多人患有不同类型的癌症或者直系亲属中多人患有同一种癌症。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多发性脑膜瘤:
该类肿瘤好发于女性,可能与雌孕激素有关,女性患者在高孕激素水平时,如怀孕或月经的黄体期时,可观察到脑膜瘤增大,但在高雌激素水平下,肿瘤未见增大。
长期接触射线、农药、油漆、汞、铅等物质。
房间内有不合格的家具、瓷砖(其内可能有放射性物质氡注)或甲醛超标时,容易导致发生肿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头痛、头晕。
恶心注、呕吐。
视物不清、模糊。
肢体无力、行走困难。
肢体抽搐、口吐白沫。
嗅觉减弱、听力下降。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昏迷:呼叫、拍打不醒。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口唇发紫。
癫痫持续发作:肢体抽搐发作持续不缓解(多超过 30 分钟),口唇发绀、出大汗。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神经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多发性脑膜瘤?
当医生怀疑是多发性脑膜瘤时,常通过患者的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CT、磁共振等)进行诊断。病理组织检查(常作为术后的组织分析)是确诊该疾病的金标准。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检查患者四肢肌力(肌肉收缩的力量),评估肌力等级;检查肌张力大小,放松状态下肌肉的张力大小,若增大,有助于诊断;眼底检查,检查是否出现视乳头充血水肿,可提示颅内压增高;听力检查,可提示是否为神经源性听力下降;嗅觉检查,可提示嗅觉异常或减退。
磁共振检查:该检查无放射性损伤,可行冠状(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矢状(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的切面)及横断面 3 个方向的断层扫描,对肿瘤的定位非常准确,对肿瘤有高分辨率。能有效地观察到肿瘤的位置、大小、周围受累情况。磁共振效果比 CT 更好,即使很小的肿瘤也能被及时查出。
CT 检查:CT 简单、经济,为非创伤性,可作为诊断颅内肿瘤的首选检查项目,并适合重复随访观察。CT 易显示颅内钙化斑、肿瘤内钙化,并可以通过肿瘤密度的改变做出诊断。但具有辐射,检查时需做好防护措施。
脑血管造影检查:脑膜瘤是富血管性肿瘤,术中易出血,若术前条件允许,建议进行脑血管造影,以便了解肿瘤的供血动脉和进行血管栓塞,对减少术中出血和损伤很重要。
腰椎穿刺:为有创性检查,若脑脊液压力增高提示可能存在颅内压增高;还可进行脑脊液细胞学分析,检查是否有脱落肿瘤细胞及是否存在感染。
脑电图:是诊断癫痫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若出现异常波形可能提示存在癫痫。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出现多久了?
出现症状前是否有诱因?
还有其他不适吗?
家族中有人出现类似症状吗?
患有其他疾病吗?
之前曾接受哪些治疗?效果如何?
是否有药物过敏?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此疾病严重吗?导致发病的原因为何?
患儿需要接受哪些检查?
此疾病能治好吗?需要做手术吗?
治疗效果如何?如果不治疗会如何?
此疾病会遗传吗?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保险能报销治疗的费用吗?
治疗
手术全切除肿瘤和立体放射外科治疗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多发性脑膜瘤的治疗较常见脑膜瘤的治疗复杂,主要受肿瘤的数量、大小、分布情况、病人对手术耐受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影响。
药物治疗
抗癫痫药注物:常用药物如乙琥胺、丙戊酸、苯巴比妥等,可有效控制癫痫。不良反应有头晕、恶心、嗜睡等症状。
降颅压药物:甘露醇等药物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防止发生脑疝。不良反应少见,大量使用可能有眩晕、畏寒等症状。
神经营养药物:常用药物如胞磷胆碱、神经节苷脂、吡拉西坦等,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稳定神经元细胞、减少炎症物质的产生。不良反应有皮疹、恶心、精神兴奋、头晕等症状。
手术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是多发性脑膜瘤最直接而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切除瘤体。
其他治疗
立体放射外科治疗(伽马刀治疗):可以长期控制肿瘤生长,并发症较少,能保证患者良好的生存质量,既为术后残留或复发者提供了进一步治疗的方法,也为较小的脑膜瘤,特别颅底小脑膜瘤患者提供了最佳治疗手段。对于深部、多发或颅底脑膜瘤,尤其是海绵窦、脑干腹侧、岩斜等处的脑膜瘤,首选伽玛刀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肿瘤,避免手术对脑神经的损伤。
康复训练:对于有肢体无力、瘫痪的患者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以利于早期融入社会。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疾病继续发展,肿瘤压迫周围脑组织,致使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另外,颅内占位可导致持续的颅高压症状,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严重者可导致失明、脑疝的发生,可危及生命。
经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被治愈,肿瘤全切除后,肿瘤复发率低,症状常能得到改善。总而言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预后的关键。
日常注意
具体的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观察伤口渗血、渗液的情况,每 2 天更换 1 次敷料;在医生指导下密切观察引流管中引流液的颜色、液量以及引流管有无受压、堵塞。
饮食:术后在没有吞咽困难注和消化道功能恢复的情况下,即可开始进食,开始从流质饮食(如米汤、鸡蛋汤、果汁等)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瘦肉粥、鸡蛋羹、馄饨等)。
运动:对于卧床的老年人,应按摩腿部肌肉,定时翻身,拍背等每天 8 次,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褥疮等出现。具体情况需咨询医生,根据医嘱进行活动。
用药注意事项:当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畏寒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术后复查:术后 72 小时内复查头颅 CT 和 MRI 来评定肿瘤切除的程度。每年复查 1 次核磁共振或 CT。
预防
由于本病具体病因尚不明确,故仅对可能的相关因素采取防护措施。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减少职业接触如农药、油漆、铅、汞、烟雾、射线的机会。
室内家具应从正规渠道购买,避免有害物质超标。
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的饮食等有利于防治肿瘤的发生。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定期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