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症状
本病起病急缓不一,整个患病过程较长,主要症状包括局部症状和全身中毒症状。
颅骨骨髓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颅骨骨髓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头皮红肿热痛;
当积脓增多时,按压头皮时有波动感,此时头痛加重,多表现为剧烈跳痛;
头皮脓肿破溃后,脓液会流出来,且有恶臭味;
长时间不愈合会形成慢性窦道,常向外排出黄色黏稠脓液及碎骨片;
全身中毒症状:如精神萎靡、乏力、食欲减退(吃不下去东西)、畏寒发热(起先身体打冷颤,然后发热)等。
颅骨骨髓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硬脑膜外积脓
硬脑膜下积脓
脑脓肿
化脓性脑膜炎
血栓性静脉炎
静脉窦血栓
慢性窦道
病因
本病是颅骨感染致病菌而导致,致病菌可通过伤口或邻近组织侵入颅骨,其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入侵的主要原因是颅骨开放性骨折,其他原因包括颅骨长期暴露、继发于感染等。
颅骨骨髓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颅骨开放性骨折:是本病最常见原因。由头部火器伤(火药引爆等导致的人体损伤)、烧伤等造成颅骨开放性骨折,使脑部与外界直接相通。颅骨可直接被污染,早期处理不及时、清创不彻底、有碎骨片遗留也会使颅骨感染。
颅骨长期暴露:如电击伤等外伤,导致头皮缺损,使颅骨长期暴露,容易导致局部坏死,从而引起感染。
继发于感染:
邻近组织感染:如鼻唇部、眶部、中耳、乳突等处感染蔓延至颅骨,引发炎症反应。
术后感染:如头部脓肿手术、脑肿瘤术等。由于免疫力低下、护理不当等因素产生术后感染,侵入颅骨导致该病。
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如关节、肺等部位的感染,通过血液传播至颅骨,较少见。
哪些人容易患颅骨骨髓炎?
外伤者:如头部火器伤、烧伤、电击伤等,可导致颅骨开放性骨折,或头皮缺损后使颅骨长期暴露。
青少年:青少年是该病的好发人群。
感染者:如中耳、乳突等邻近组织感染,或头部脓肿手术、脑肿瘤术、颅骨缺损修补术等术后感染,以及身体其他部位(如关节、肺等)的感染。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头皮红肿热痛;
头皮按压时有波动感;
精神萎靡、乏力;
食欲减退;
畏寒发热。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头部剧烈跳痛;
头皮脓肿破溃后,向外排出黄色黏稠脓液、碎骨片。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颅骨骨髓炎?
当医生怀疑是颅骨骨髓炎时,将通常采用血常规、血沉、颅骨 X 线平片、头颅 CT、MRI、脓液培养等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血常规、血沉:对患者进行抽血,通过观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血沉等是否正常,协助诊断有无致病菌感染。
颅骨 X 线平片:是最主要的检查方法。通过该检查可判断颅骨有无骨质破坏或死骨形成。患者检查前需摘掉金属物,进入检查室后,根据医生要求,选择合适的拍摄体位,进行颅骨 X 线检查。由于 X 线具有放射性,注意对非检查范围的防护,非特殊必要孕妇不要做该项检查。
头颅 CT 或 MRI:通过此项检查有助于颅内脓肿的诊断,比如硬脑膜下积脓等。医生引导患者进入扫描室,安置患者于检查床上,并交代注意事项。患者平静呼吸,不能随意活动,如有不适可通过话筒和工作人员联系。做磁共振成像检查前,患者需除去身上携带的一切金属物品、磁性物质及电子器件。
脓液培养:有助于明确致病菌,并指导临床治疗。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头痛剧烈吗?
头皮脓肿破溃多长时间了?
有没有外伤史?
有没有感染病史?
头部有没有做过手术?
近期有做过血常规、颅骨 X 线平片等检查吗?
正在服用的药物或者保健品有哪些?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头皮脓肿破溃后为什么会反复发作?
为什么经常乏力、食欲不好?
需要做哪些检查?
怎么治疗?需要手术吗?
大概费用多少?能报销吗?
平常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本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进行病灶清除后,如果出现颅骨缺损,可在感染控制、伤口愈合后 6 个月至 1 年内,再行颅骨修补成形术。
药物治疗
抗生素:作用是抑制或杀灭细菌。可以根据脓液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头孢唑林等。
手术治疗
病灶清除术:适用于有脓肿、窦道形成和出现死骨者。通过切开排脓,切除瘘道、死骨,刮除肉芽组织,彻底祛除病骨,直至健康颅骨为止,以达到彻底清除病灶的目的。
颅骨修补成形术:适用于有颅骨缺损者。通过颅骨修补重建颅骨,维持头部正常外形,形成颅脑与外界之间的屏障保护。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头皮脓肿破溃后,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颅骨骨髓炎进一步发展,可侵及颅骨内层,并发颅内脓肿等疾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经正规治疗后,感染得到控制,病灶得以彻底清除。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患者平躺于床上,抬高床头 15~30 度,保持头高脚低。遵医嘱更换敷料,若敷料松动、渗出应及时更换。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检查引流管是否扭曲、是否有液体引出,观察引流袋内液体是否有所增加。如果引流管扭曲,没有液体引出,或者引流袋内液体一直保持不变,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予以更换或拔除引流管。
用药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若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痛)、皮疹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进行相关处理。
定期复查:术后 3 个月到医院复查,主要复查血常规、血沉、颅骨 X 线平片等项目。
饮食:手术患者和普通患者均应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鱼、西红柿、苹果等。忌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酒、咖啡、浓茶等。忌食油煎油炸及腌制食品。
运动:术后患者若无法下床,可在床上进行足趾伸屈(脚趾向上、向下活动)、下肢交替肌肉收缩与放松(双侧大腿用力收紧与放松)、间歇性翻身(每 2 小时翻身 1 次)等活动。
其他:有颅骨缺损而未行修补手术者,需注意对骨缺损区域的保护,防止硬物刺伤。影响外观者,可佩带帽子或假发适当掩盖。若伤口部位再次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生活中避免外伤:出行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加强安全意识,如高空作业时佩戴安全帽加强防护,不用潮湿的手接触电源插座等。
运动:青少年需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机体免疫力。如游泳、慢跑 40~60 分钟,每周 3~4 次。同时加强安全意识,避免外伤。当出现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感染者需积极遵医嘱治疗:包括邻近组织(如中耳、乳突),或身体其他部位(如关节、肺)的感染,使用头孢类等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血沉、颅骨 X 线平片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