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硬脑膜外血肿是积聚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慕上半球凸面,十分常见,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 30% 左右,仅次于硬脑膜下血肿,绝大部分属于急性血肿。几乎多为单发,多发者少见,与硬脑膜下血肿伴发较多。婴幼儿的发生率较成人低,主要是由于该年龄组的颅骨血管沟较浅,骨折时不易损伤脑膜中动脉。
硬脑膜外血肿大多数是由脑外伤引起,75%~95% 患者存在颅骨骨折,导致脑膜中动脉撕裂伤,非创伤性病因包括: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硬脑膜血管畸形、出血性肿瘤等。
临床发病的常见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老年人群、易跌倒者、头部外伤、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酗酒。
硬脑膜外血肿典型的表现是伤后意识丧失、继而短暂的清醒,然后再次意识丧失,并非所有人都有这种表现,典型的症状包括:头晕、单侧瞳孔变大、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
并发症包括:永久性脑损伤、癫痫、脑疝、正颅压性脑积水、瘫痪或感觉丧失。
如果脑外伤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丧失、瞳孔散大等硬脑膜外血肿的相关症状,患者应该及早去医院接受诊治。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及进行神经系统体查,结合头颅 CT 可作出临床诊断。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大多数情况通过手术清除硬脑膜外血肿,术前使用抗炎及降颅压药物,术后服用抗癫痫药物。
患者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注意休息、逐步恢复日常工作、避免剧烈运动及饮酒。
驾车系好安全带、戴安全帽、防止跌倒可降低脑外伤风险。
症状
硬脑膜外血肿有哪些临床特征?
硬脑膜外血肿典型的表现是伤后意识丧失,继而短暂的清醒,然后再次意识丧失。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有这种典型的表现。
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
头晕
困倦
单侧瞳孔变大
头痛(严重)
头部外伤后意识丧失,继而出现短暂的清醒,然后再次失去意识
恶心呕吐
某一侧肢体无力,通常是散大瞳孔的对侧肢体无力
头部外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以上症状说明需及时急诊就诊。有时候,脑外伤后数小时内都不会出血,因此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并不会立刻出现。
硬脑膜外血肿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患者有可能出现永久性的脑损伤,某些症状(如癫痫)可能会持续数月,即使硬脑膜外血肿已接受治疗之后。有些患者癫痫会持续至伤后 2 年。
在成年患者中,大部分在伤后最初 6 个月痊愈,儿童患者相对恢复地更快更好。
如果存在脑损伤,完全痊愈不太可能。其他的并发症包括:
脑疝和永久昏迷;
正颅压性脑积水,可导致肢体无力、头痛、尿失禁和行走困难;
瘫痪或者感觉丧失。
病因
硬脑膜外血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大多数硬脑膜外血肿是由交通事故、坠落/跌倒及袭击所致头部创伤引起。75%~95% 的患者存在颅骨骨折。
动脉损伤是成人硬脑膜外血肿最常见病因,约占全部病例的 85%。动脉损伤的主要原因是颅底创伤合并通过棘孔的脑膜中动脉撕裂伤,导致颅中窝处大脑凸面出血。另外,硬脑膜外血肿也可因脑膜前动脉的破裂而偶尔发生在颅前窝,但极少由颅顶硬脑膜动静脉瘘而引起。
在约 15% 的硬脑膜外血肿病例中,其出血来源于颅后窝某一硬脑膜窦或窦汇的损伤。
非创伤性急性硬脑膜外血肿较为罕见。可能病因包括:
感染;
凝血病;
先天性异常;
硬脑膜血管畸形;
出血性肿瘤。
神经外科操作的并发症:
硬膜外脓肿,可导致脑膜血管的压迫性坏死;
妊娠、镰状细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直视手术、颅骨 Paget 病和血液透析。
临床发生硬脑膜外血肿的风险因素有哪些?
老年人群;
行走困难且易跌倒者;
有头部外伤史;
正服用抗凝或者抗血小板药物;
酗酒者,跌倒或者外伤风险增高;
不系安全带,不戴头盔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脑外伤后出现以下症状时,患者应及早去医院接受诊治:
头痛
恶心呕吐
肢体无力
瞳孔散大
意识丧失
头部外伤患者往往伴随有脊柱损伤,如果在专业医疗人员到来之前需要搬动患者,请保证患者颈部不受弯曲。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硬脑膜外血肿?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及进行神经系统体查,初步的体格检查可能会提示颅内压升高。
头颅 CT 检查可确诊硬脑膜外血肿,并且明确血肿的位置以及颅骨骨折的情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有脑外伤病史?
是否有短暂的意识丧失,继而清醒及再次昏迷?
是否有恶心呕吐、头痛或肢体乏力等症状?
症状是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能否描述目前症状的严重程度?
什么情况会使症状有所缓解或者加重?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硬脑膜外血肿?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多久之后可以缓解?
是否会留有后遗症?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硬脑膜外血肿如何治疗?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以下治疗方式:
手术
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会建议手术治疗以清除硬脑膜外血肿,该手术包括打开部分颅骨以清除血肿及降低颅内压力。
其他情况下,医生可能建议血肿抽吸术。他们在颅骨钻一个小洞,并通过抽吸术清除血肿。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非常小型的血肿。
药物治疗
在开颅术或者抽吸术之前,医生会通过药物抗炎及降低颅内压。比如,医生会使用高渗药物以减轻脑水肿,这些药物包括:甘露醇、甘油果糖及高渗生理盐水。
手术治疗后,医生会使用抗癫痫药物帮助患者预防癫痫发作(头部外伤后可能的并发症),患者可能需要服用抗癫痫药物数月或者数年。
康复治疗
手术后,医生可能会将患者转至康复治疗科,康复治疗科的医生将指导患者如何恢复相关的身体功能,帮助患者应对脑外伤所导致的肢体瘫痪、尿失禁以及感觉丧失等。
日常注意
患者肢体功能的的恢复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绝大多数患者在外伤及治疗后最初 6 个月逐渐恢复,为了促进你的康复进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注意休息以及保持良好睡眠;
逐步恢复日常注意工作;
避免激烈对抗性的运动;
避免饮酒。
预防
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是不可能的,因此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脑外伤及硬脑膜外血肿。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降低脑外伤风险:
驾车时系好安全带;
从事头颅外伤风险较高的活动时戴好安全帽;
对家中、院内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修缮;
注意防止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