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是什么?乳腺疾病怎么办?乳腺疾病症状有哪些?

眼屈光系统的角膜和晶状体各屈光面,互相呈直角的主要经线弯曲度不同,光线进入眼内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是在空间形成互相垂直的两条焦线,视网膜上形成不清晰的图像,这样的眼屈光状态称为散光 (astigmatism)。散光是眼睛屈光不正的一种表现。散光除了给孩子造成视疲劳外,更会影响他们的视觉发育,从而造成弱视、斜视。散光通常是角膜先天发育不好造成的,也有后天引起的散光情况。角膜弯曲度异常和晶状体各个部分屈光指数发生变化都能引起散光。轻度散光的人视力通常正常,视力模糊与散光程度和方式密切相关。散光可引起视力模糊、视力疲劳和视力减退以及眼底发生变化。大部分散光的人出生时候就带有这种缺陷,及时检查非常重要。大多数情况,散光症状轻微无需治疗。如需治疗可采用矫正眼镜或手术。大多数散光都与眼睛结构的先天性缺陷有关,没有什么有效的预防措施。

概述

乳腺仅在女性体内发育成熟,通常处于静止期,只有在分娩之后的哺乳期才会分泌乳汁。随着年龄变化、激素水平波动或是在药物、病原体的作用下,乳腺都可能形成某种形式的病变。绝大部分乳腺疾病都是良性的,仅有少部分会发生恶性转化。但也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根据国家癌症中心于 2018 年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中国女性癌症患者中,乳腺癌的患者数高居首位,死亡例数居于第五位。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社会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公共健康问题。

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包括:

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也是临床最常见的乳腺炎类型。在哺乳期的任何阶段都可能发病,大部分发生在 1~3 个月之内。很多患者由于抗生素治疗而放弃了母乳喂养的计划。

慢性乳腺炎:多见于绝经后激素水平下降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女性人群,此类患者的感染往往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乳腺囊肿:女性乳房部位的良性病变,囊腔内充满液体,可位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可出现单个或多个囊肿。该病在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常见于中青年女性人群,年龄在 35 岁至 50 岁之间,绝经后妇女接受激素替代治疗也可能发病。

乳腺良性肿瘤:

乳腺纤维腺瘤:这是女性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约占总体的 3/4,多为年轻女性。该病不会侵犯周边组织或向远处转移,也不会导致并发症,癌变风险较低。

乳管内乳头状瘤:这是另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约占良性肿瘤的 1/5,多为中年女性。该病无明显不适,常因异常的乳头分泌物而引起患者注意。最终演变为恶性肿瘤的几率不到 10%。

乳腺恶性肿瘤:乳腺组织的细胞由于基因突变而失去控制,表现为无限制大量增殖。其中乳腺癌占总体的 98%,占绝对多数。此类患者越早治疗,预期疗效越好,存活率也越高。假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乳腺癌可扩散至淋巴结、肺部、肝脏,甚至脑部。近年来,乳腺癌的治疗进展显著,患者的存活率、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都有明显的改善。

症状

虽然各种类型乳腺疾病的致病因素、发病过程有所差异,但最终都表现为乳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其引发的症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乳腺感染最典型的症状:

乳房局部红、肿、热、痛。

感染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症状,例如高烧、寒颤、精神萎靡、浑身酸痛。

假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形成乳腺脓肿,甚至引发严重的脓毒血症。

免疫功能低下或绝经后女性的乳腺感染可能长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乳腺囊肿的典型症状包括:

乳房局部形成单个或多个肿块,可能会导致疼痛或压痛;

乳头产生分泌物,呈透明、黄色、棕色;

经期来临前,乳房肿块的体积和乳房压痛的程度有所上升;

经期过后,乳房肿块的体积缩小,其他症状也会有所缓解。

乳腺良性肿瘤的典型症状包括:

乳房局部形成单个或多个肿块,外形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滑,可以轻易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部分患者的乳头会产生分泌物,呈透明、黄色、棕色;

在妊娠、哺乳期,肿块可有所增大;

月经周期对肿块的大小没有明显影响。

乳腺恶性肿瘤的典型症状包括:

早期为单发、无痛性的小肿块,质地较硬,与周边组织分界不清,不易推动。

随着肿瘤体积变大,可导致乳房形态发生变化,局部隆起或凹陷;若淋巴管堵塞,可造成皮肤呈“橘皮样”变化。

晚期乳腺癌可形成皮肤溃烂,并向淋巴结、肝脏、肺部和骨骼转移,造成转移部位发生疼痛,并损害其正常功能。

病因

乳腺感染的直接病因是由乳汁淤积或乳腺栓塞,引起细菌感染所致。乳腺囊肿或乳腺肿瘤的成因则复杂多样,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的发病因素大致分为 2 类:先天性和获得性。获得性因素包括激素水平变化、免疫功能低下和不良生活方式;先天性因素则是家族遗传或自身基因突变。患者最终发病可能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乳腺疾病的获得性因素

细菌感染:

哺乳期妇女的乳头发生破损或皲裂时,细菌就可能侵入乳腺管,而营养丰富的乳汁正是细菌大量繁殖的养料。

绝经后妇女由于激素水平降低,乳腺管结构退化,易发生堵塞,也有利于细菌繁殖。

不良生活方式:

长期吸烟、酗酒。

嗜好高脂高糖饮食。

体重超重或肥胖。

佩戴过于紧身或过于厚实的胸罩。

长时间开车、背负重物,导致胸部受压迫。

激素水平变化:

月经周期的激素水平波动。

卵巢功能紊乱。

长期服用避孕药。

长期使用含有性激素的保健品或化妆品。

免疫功能低下:

老年女性;

艾滋病患者;

未得到良好控制的糖尿病;

慢性肝病或慢性肾病;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其他因素:

初产妇哺乳姿势不对,婴儿无法将乳汁完全吸出;

女性过度疲劳或心情过度紧张;

乳腺发育成熟过程中,出现结构畸形;

既往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乳腺增生;

从未生育或哺乳的女性。

乳腺疾病的先天性病因

家族遗传:家庭成员中有确诊患者,发病风险将显著上升,例如乳腺癌。

先天性缺陷:

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内分泌或免疫功能的相关调控体系发生异常。

基因突变令患者伴有发病风险上升的易感基因。

就医

就诊科室

乳腺外科

常见检查项目

病史采集:

基本情况:患者病史、治疗史、日常饮食情况,以及家庭成员的患病情况。

临床症状的特征:例如起病时间、进展趋势、症状发作频率、每次发作的诱因等。

体格检查:

观察乳腺病变部位的形态、质地,是否存在疼痛、压痛、肿胀或破溃。

检查患侧乳房周边的淋巴结是否出现肿块、疼痛等异常现象。

评估病变波及的范围仅限于乳房,还是已引发全身性症状。

抽血检查:

检查血红蛋白浓度、各种类型血细胞的大小、形状和数量,判断是否有贫血和感染。

测定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成分,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并评估肝、肾功能。

测定各类生物学标志物水平,例如激素、病原体的抗原/抗体,以及肿瘤标志物等。

乳腺分泌物检测:

检查分泌物的性状、气味,并通过显微镜观察是否存在病原菌、血细胞或癌细胞。

若明确是细菌感染,则进行培养以明确病原体,并做药敏检测。

穿刺活检:医生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对乳房肿块进行穿刺,取样评估内容物具体性质。

若是脓肿,需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作为后续抗菌治疗的参考依据。

若是囊肿,液体抽出后肿块就会消失。

若无法抽出液体,则要换用粗针穿刺取样,并将样本交由病理科检测,明确实体肿块的具体性质。

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核磁共振成像)、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等,可以观察乳腺周边或全身各处的病变情况,评估波及范围和严重程度。

基因检测:恶性肿瘤需要进行此项检测,以判断具体病因,并根据基因突变类型制定后续药物治疗方案。

治疗

医生会根据乳腺疾病患者的类型及其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既要力争实现彻底根治,防止复发或进展风险,又要避免过度治疗。同时,医生还会考虑尽量维持患侧乳房的形状和外观,以利于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观察等待

医生可能会建议未引发任何症状的单纯乳腺囊肿患者采取观察等待的方案,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趋势。

假如在随访过程中肿块的体积、数量、硬度发生显著变化,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于医生开展相应的诊疗措施。

积极去除病因

医生首先会考虑患者能否停用相关致病药物或与相关科室医生沟通改变用药方案。

假如乳腺疾病是由于乳腺部位的其他损伤、感染所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展相应的治疗,从而在根本上控制病情进展或再次复发的风险。

药物治疗

乳腺感染:

乳腺炎早期以非手术方案为主,常规方案为抗生素杀菌联合消炎止痛药缓解症状。

抗生素疗程通常为 10~14 天。医生会采用经验性抗生素方案先行治疗,若效果不佳再根据细菌药敏检测结果调整方案。

常用消炎止痛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等。

若为哺乳期患者,患侧乳房应停止哺乳,并用电动吸乳器尽量吸尽乳汁,有利于乳腺管通畅。

乳腺恶性肿瘤:

化疗:使用化疗药物杀伤癌细胞的全身性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紫杉醇类药物等。

内分泌治疗:他莫昔芬或芳香酶抑制剂,通过改变体内激素水平抑制癌细胞生长。

靶向治疗:新型药物可识别癌细胞的特定标志,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攻击,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

手术治疗

乳腺脓肿:

医生需要及时将患者的脓肿部位切开引流,排出脓液。

在手术时,医生会避免损伤乳腺管;同时也会征求患者意见,尽量维持美观。

乳腺囊肿:

细针穿刺抽吸可以将囊肿内的液体完全抽出,乳房肿块也就可能会随之消失。

部分患者需要进行多次抽吸,因为出现囊肿复发或在其他部位形成新的囊肿。

下列患者有必要接受手术治疗:

某个囊肿经过多次抽吸,历经多个月经周期,仍然持续存在甚至体积有所增大。

乳腺囊肿抽吸液中明显带血。

医生认为可能存在癌变风险。

乳腺良性肿瘤:

手术切除是治疗此类患者唯一有效的方法。

由于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医生会推荐下列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有生育计划,应在妊娠前将肿瘤切除;

35 岁以上的患者;

肿块体积较大(超过 3 厘米),增长速度较快的患者。

乳腺恶性肿瘤:

手术切除是早期患者的首选方案。

医生会把肿瘤以及周围少量正常组织同时切除,以确保完整性,避免有残留的肿瘤组织。随后,淋巴结阳性者还需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彻底去除残留的肿瘤细胞,尽量降低复发风险。

术前先行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可以缩小乳腺癌体积,以减少乳腺组织的切除难度。

术后采取化疗、内分泌治疗或联合用药方案可有助于杀灭残留的癌细胞,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

日常注意

乳腺疾病患者暂时无需治疗者,应定期随访、复查;接受治疗者,务必遵医嘱用药。

暂时无需治疗者:

可以选择略宽松的胸罩,以免压迫病变部位,造成病情进展。

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随访、复查,通常每半年复查一次。

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每天数次冰敷或热敷,每次 15~20 分钟,可有助于缓解疼痛。

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按剂量用药,以确保实现早期治愈或维持病情稳定。

若出现无法耐受的严重不良反应需及时复诊,以便于医生调整剂量或改变用药方案。

不要随意服用其他药物、保健品,也不要擅自涂搽非处方药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治疗计划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和进展情况。

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术后尽量保持病变部位的清洁、干燥、透气,以免出现继发性感染。

卧床休息,避免说话过多和剧烈活动。

应戒烟戒酒,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确保每日所需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推荐增加水果和蔬菜,利于排便。

预防

乳腺疾病由多种诱发因素所致,女性应保持乳房健康,增强自身体质,切勿滥用激素类药物。

保持乳房健康

不要佩戴过于紧身或材质过于厚实的胸罩,以免局部血运不畅或过于潮湿、闷热。

乳房部位发现有任何不适或异常肿块应该及早去正规医院诊治。

增强自身体质

杜绝不良嗜好,戒烟、限酒,远离二手烟。

每天确保有新鲜的水果、蔬菜、坚果,以及优质蛋白质,例如蛋类、鱼类、瘦肉等。

每天坚持锻炼,促进血流循环,有助于身心健康。

切勿滥用激素类药物

不要滥用营养品和保健品。

不要长期服用避孕药或其他激素类药物,遵医嘱服药者除外。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安络痛片的功效与作用-安络痛片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速克感冒胶囊的功效与作用-速克感冒胶囊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