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什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怎么办?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症状有哪些?

一种黄白色、无定形样沉积的结膜变性性损害,出现在睑裂区近角膜缘的球结膜上皮下。

别称

ACC

概述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 ,ACC),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女性居多,80% 是由胆囊结石引起的,表现为剧烈绞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可通过 B 超诊断,可通过手术或保守治疗缓解或治愈,预后良好。

女性多见,50 岁前为男性的 3 倍、50 岁后为 1.5 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单次发作的死亡率约为 3%。特定患者的风险取决于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手术风险。既往体健的年轻患者死亡率低于 1%,但高风险患者或有并发症的患者死亡率则接近 10%。

胆囊结石引起胆囊管梗阻,胆汁浓缩,浓度高的胆汁酸盐会损害胆囊黏膜上皮,引起炎症。部分患者致病细菌入侵,大多通过胆道逆行而入侵胆囊。致病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其他有克雷伯氏菌、粪肠球菌及绿脓杆菌等。

可分为单纯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坏疽性胆囊炎和胆囊穿孔。

症状主要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和发热等。腹痛持续时间往往较长,呼吸和改变体位常常能使疼痛加重,因此患者多喜欢向右侧静卧。常有轻度至中度发热。如出现寒战高热,表明病情严重,如胆囊坏疽、穿孔或胆囊积脓。

对较重的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结石性胆囊炎或胆囊穿孔,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但必须作好术前准备,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以及应用抗生素等。对症状较轻微的患者,可考虑先用非手术疗法控制炎症,待进一步查明病情后择期手术。

预防应注意饮食,食物以清淡为宜,少食油腻和炸、烤食物;保持大便畅通。改变静坐生活方式,多运动。要心胸宽阔,心情舒畅。

症状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症状主要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和发热等。腹痛持续时间往往较长,呼吸和改变体位常常能使疼痛加重,因此患者多喜欢向右侧静卧。常有轻度至中度发热。如出现寒战高热,表明病情严重,如胆囊坏疽、穿孔或胆囊积脓。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右上腹疼痛:剧烈绞痛或胀痛,持续的时间往往较长,疼痛通常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呼吸和改变体位常常能使疼痛加重,病人多喜欢向右侧静卧,以减轻腹疼。

恶心呕吐。

高热:合并感染时伴高热,体温可达 40℃。

黄疸或轻度黄疸。

Murphy 征阳性:在检查时,医生往往叫患者平卧,站在患者右侧,左手拇指放在胆囊部位,即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接处(第 9 肋软骨尖),其余四指放在右胸前下方,叫患者做深呼吸动作,借肝脏下移之时,使发炎的胆囊与拇指接触后,患者如感觉疼痛加剧而突然屏气。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未经治疗的情况下,胆囊炎症状可能会在 7~10 日内减轻。然而,由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所以疑似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需要接受根治性治疗(如胆囊切除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胆囊坏疽及随后穿孔。

常见并发症包括:

坏疽。坏疽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糖尿病患者或延迟就医的患者。

穿孔。胆囊穿孔通常在胆囊坏疽之后出现。穿孔常为局限性,导致胆囊周围脓肿。

胆囊肠瘘。胆囊肠瘘可能由胆囊穿孔直接穿入十二指肠或空肠所致。相比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瘘的形成更多是由胆结石导致的长期压迫性坏死引起。

胆石性肠梗阻。胆结石经胆囊肠瘘进入肠道,可能导致机械性肠梗阻,通常发生于回肠末端。

气肿性胆囊炎。气肿性胆囊炎是由产气微生物(如魏氏梭菌)引起胆囊壁继发感染所致。

病因

胆囊管梗阻、胆汁排出受阻、致病菌入侵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主要发病因素。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结石阻塞胆囊管,造成胆囊内胆汁滞留,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急性炎症。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克雷白菌和粪链球菌,厌氧菌占 10%~15%,但有时可高达 45%。

如仅在胆囊黏膜层产生炎症、充血和水肿,称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如炎症波及到胆囊全层,胆囊内充满脓液,浆膜面亦有脓性纤维素性渗出,则称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胆囊因积脓极度膨胀,引起胆囊壁缺血和坏疽,即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坏死的胆囊壁可发生穿孔,导致腹膜炎。胆囊穿孔部位多发生于胆囊底部或结石嵌顿的胆囊壶腹部或者颈部。

如胆囊穿孔至邻近脏器中,如十二指肠、结肠和胃等,可造成胆内瘘。此时胆囊内的急性炎症可经内瘘口得到引流,炎症可很快消失,症状得到缓解。

如胆囊内脓液排入胆总管,可引起急性胆管炎,少数人还可发生急性胰腺炎。

哪些人容易患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长期饮酒的人;

有不良饮食习惯者,如不吃早餐;

长期高脂肪、高胆固醇摄入者。

就医

当出现明显的胆囊炎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黄疸,皮肤和眼睛变黄;

胆囊感染;

胆囊撕裂;

胰腺炎。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急性腹痛不能缓解;

感染休克。

建议就诊科室

肝胆外科。

普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本病诊断可依据:

有典型的阵发性腹绞痛发作及右上腹压痛、肌紧张征象。

血白细胞总数剧增,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B 型超声检查:胆囊增大,囊壁增厚,可能可看到结石的影像。

墨菲征: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通常为墨菲征阳性。进行墨菲征检查时,检查者触诊肝缘正下方的胆囊窝区域,同时嘱患者深吸气。深吸气会使胆囊下降,并碰触检查者的手指,这在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中常会引起不适感加剧,并迫使患者屏气。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超声检查:在有右上腹疼痛和发热的情况下,如果超声检查中发现胆囊结石,则可支持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但不能确诊。胆囊壁增厚(超过 4~5 毫米)或水肿(双壁征)。“ 超声墨菲征” 与腹部触诊时引出的墨菲征相似,不同的是前者是在使用超声探头进行触诊时观察到的。当患者出现屏气时,可经超声影像确定探头正在按压的就是胆囊,因此比用手触诊更为准确。

胆道闪烁显像(HIDA 扫描):若超声检查后诊断仍不明确,则需采用 99 mTc-肝亚氨基二乙酸(hepatic iminodiacetic acid, HIDA)进行胆道闪烁显像(一般称为 HIDA 扫描)。检查时将 HIDA 经静脉注射,其会被肝细胞选择性摄取,然后分泌进入胆汁。如果胆囊管通畅,锝标记的 HIDA 将进入胆囊,无需浓缩即可显影。HIDA 扫描也有助于显示胆总管和壶腹部的通畅度。正常情况下,可在 30~60 分钟内出现胆总管、胆囊和小肠的对比显像。胆囊未显影即为阳性。未显影的原因是胆囊管阻塞,通常由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所致水肿或由结石阻塞所致。

核磁共振胆管造影术: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是一种评估肝内外胆管的无创技术。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尽管腹部 CT 能明确显示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相关的胆囊壁水肿,但是在诊断时通常没有必要采用该检查。其他 CT 表现包括胆囊周围脂肪串结和积液,以及高衰减胆汁。

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提示坏疽或胆囊化脓。

肝功能:血清转氨酶和血清总胆红素可能升高。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急性阑尾炎、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酒精性肝炎、急性胰腺炎、右下肺炎、右下胸膜炎、急性病毒性肝炎、肾盂肾炎、急性右心衰竭、消化性溃疡并发急性穿孔等疾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您的结石有多大?

您是否有症状,以及症状有多严重?

是否做过治疗?

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如何知道该选择哪种治疗?

如何治疗?

我是否能做些什么来缓解胆石症?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住院治疗。初始支持治疗包括静脉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和控制疼痛。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或阿片类药物,通常可以充分控制疼痛。胆囊切除术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治疗手段。不太适合手术的患者可能获益于非手术治疗(抗生素和胆囊引流);急性炎症消退后,患者手术风险降低,应行择期胆囊手术以预防复发。

支持治疗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入院并接受支持治疗,包括:

静脉补液;

纠正电解质异常;

控制疼痛;

静脉使用抗生素;

患者应禁食,少数情况下呕吐患者需放置鼻胃管。

药物治疗

在明确有感染时医生会选用相应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高风险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死亡率最高达 19%。对这些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可能弊大于利,初始应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和肠道休息。

脓毒性休克患者,应于诊断后 1 小时内应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其他患者则在 6 小时内应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主要是为了控制局部炎症和全身脓毒反应,并防止肝内和胆囊周围脓肿形成。

接受胆囊切除术(即控制感染源)的患者,通常在术后次日停用抗生素,除非存在持续性脓毒症;而对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抗生素治疗的最佳持续时间不明,需根据临床判断。对于经治疗缓解的患者,通常继续治疗,直至症状和体征消失。患者能经口摄食时,可将静脉用抗生素改为口服制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氨苄+甲硝唑或氟喹诺酮类+甲硝唑。经 1~3 日抗生素治疗及支持治疗无效的患者,需采取其他干预措施,如胆囊引流或手术。

利胆治疗药物有:消炎利胆片、胆宁片、排石利胆颗粒、复方胆通胶囊、胆舒胶囊、优思弗(熊去氧胆酸胶囊)、消石素、茴三硫片、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

手术治疗

对下列情况,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临床症状重,不易缓解,胆囊肿大,结石变大,且张力较大有穿孔可能者;

腹部压痛明显,腹肌强直,腹膜刺激症状明显,或在观察治疗过程中腹部体征加重者;

化脓性结石性胆囊炎有寒战、高热、白细胞明显升高者;

一般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在非手术治疗下症状未能缓解或病情恶化者;

老年病人,胆囊容易发生坏疽及穿孔、结石,对症状较重者应及早手术,但必须作好术前准备,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以及应用抗生素等。

手术方法有两种:

胆囊切除术:在急性期胆囊周围组织水肿,解剖关系常不清楚,操作必须细心,此免误伤胆管和邻近重要组织。有条件时,应用术中胆管造影以发现胆管结石和可能存在的胆管畸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的标准方法。

胆囊造口术:主要应用于一些老年病人,一般情况较差或伴有严重的心肺疾病,估计不能耐受胆囊切除手术者,有时在急性期胆囊周围解剖不清而致手术操作困难者,也可先作胆囊造口术。胆囊造口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其目的是采用简单的方法引流胆囊炎症,使病人度过危险期,待情况稳定后,一般于胆囊造口术后 3 个月,再作胆囊切除以根治病灶。对胆囊炎并发急性胆管炎者,除作胆囊切除术外,还须同时作胆总管切开探查和 T 管引流。

疾病发展和转归

治愈: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好转:经药物或胆囊造瘘后,急性症状缓解。

未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未改善。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在胆囊炎急性发作期,不能吃煎炸的食物、蛋类、肉汤以及喝酒。尤其是孕妇患者,更加需要注意。

严格控制脂肪和含胆固醇食物,应进食低脂肪、低蛋白、少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随着病症的消退,可逐渐加入少量脂肪及蛋白食物,如瘦肉、鱼、蛋、奶和水果及鲜菜等。

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主动体贴关心患者,积极鼓励患者跟其他人交流。减少患者的陌生感及紧张感。

术前护理: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详细记录患者的心跳、呼吸、体温、血压等体征的变化。完善相关的术前检查。

营养护理:无腹痛或腹痛较轻的患者,可进清淡易消化饮食。病情较重、禁食时间较长的患者,短时间内会出现营养不足,应给予营养支持。

术后护理:患者术毕回病房后,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休息,立即低流量吸氧,安置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血氧饱和度。观察手术部位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如有腹腔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于床旁并保持引流管通畅。

预防

注意规律、低脂、低热量膳食;提倡定时定量的规律饮食方式;保持心情舒畅可预防胆囊炎。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注意饮食:

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必须洗干净之后再吃,防止感染发生。

当炎症出现时,及时应用有效的抗菌素。

合理调配食谱,不宜过多食用含动物脂肪类食物,如肥肉和动物油等。

有规律的进食以及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结石、预防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好方法。因为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黏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黏稠度亦增加,最终形成胆泥。进食时,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会反应性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黏稠的和含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道内,防止结石形成。

保证饮食中有适度营养,并适当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饮食要有节制,食不过饱,不要偏食,千万不能暴饮暴食。

运动:要经常做一些体力活动,使全身代谢活跃起来,特别是脑力劳动和上班静坐不动的中年人,更要有意识地多做体力劳动,防止过度肥胖,肥胖是胆囊炎或胆结石的重要诱因。

保暖:秋凉以后要注意保暖,尤其是睡觉时要盖好被,防止腹部受凉,腹部受凉会刺激迷走神经,使胆囊强烈收缩。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兰索拉唑片(兰索星)的功效与作用-兰索拉唑片(兰索星)说明书

2023-8-2 23:41:04

保健

秋分将至该怎么进行调养呢?

2023-9-17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