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卓-艾综合征
概述
症状
胃泌素瘤常有哪些症状?
消化道溃疡:90%~95% 的胃泌素瘤患者可见消化性溃疡,其症状与普通消化性溃疡类似,但症状持续且进行性加重,大约 75% 的胃泌素瘤溃疡位于十二指肠。
腹泻:胃泌素瘤患者可出现脂肪泻原因如下:
脂肪酶极易被小肠上段的大量盐酸酸化,发生不可逆变性而失活,脂肪酶灭活后不能将三酰甘油水解成甘油二酯,单酸甘油酯和脂肪酸,造成脂肪吸收障碍。
小肠内的低 pH 环境使得某些初级胆酸不能溶解,脂质微团形成减少,而这是脂肪酸和单酸甘油酯吸收所必需的。
胃泌素瘤常有哪些并发症?
淋巴结转移:部分胃泌素瘤患者的肿瘤生长迅速,且较早发生广泛性转移,可转移到局部淋巴结;如肝、脾、骨、纵隔、腹膜表面和皮肤等。
维生素 B12 吸收不良:胃泌素瘤患者可能有维生素 B12 吸收不良,这与内因子无关,虽然胃分泌内因子的功能正常,但小肠内低 pH 环境却影响了内因子促进远端空肠吸收维生素 B12 的功能,当肠腔 pH 调整到 7 时,此功能则重新恢复。
病因
40% 的胃泌素瘤患者,是由于患者胃泌素分泌异常发病。胃泌素瘤患者的胃黏膜增生肥厚,造成胃酸分泌过多。
多发性 Ⅰ 型内分泌肿瘤患者常染色体基因多异常,该基因位于 11 号染色且都累及甲状旁腺、胰岛和垂体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多发性 Ⅰ 型内分泌肿瘤患者,通常发展为胃泌素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行钡餐检查时,见胃皱襞常明显突起且胃内含有大量液体,整个十二指肠和部分空肠的黏膜皱襞变厚增宽,十二指肠扩张,小肠肠袢彼此分开,小肠腔内存在大量液体,造成钡剂不规则絮状沉淀等特征性表现时,应当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肝胆胰外科。
普外科。
消化内科。
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胃泌素瘤?
与溃疡病的鉴别诊断
胃泌素瘤尤其原发性胃泌素瘤的临床表现与普通溃疡难以区分,但有一些临床情况却可以高度提示胃泌素瘤:
十二指肠第一段远端的溃疡;
上消化道多发性溃疡;
通常的溃疡治疗无效;
溃疡手术后迅速复发;
患者有消化性溃疡合并腹泻,或难以解释原因的腹泻;
患者有典型的消化性溃疡家族史;
患者有甲状旁腺或垂体肿瘤的病史或相关家族史;
消化性溃疡患者合并泌尿系统结石;
无服用非类固醇抗炎药病史的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消化性溃疡;
伴高胃酸分泌或高促胃泌素血症或两者具备。
实验室检查
胃泌素测定:诊断胃泌素瘤最具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什么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了多久?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史?
是否吸烟、是否喜欢大量饮酒?
平时工作压力大吗?作息是否规律?
平时是否有规律的体育运动?饮食方面有什么偏好?
是否存在恶性肿瘤家族史?
在服用哪些药?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现在的情况能否手术?能治好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治疗
现在,胃泌素瘤对生命的最大威胁不是并发的溃疡,而是恶性肿瘤的侵袭,资料显示超过 50% 未经手术切除的胃泌素瘤患者,都死于肿瘤的直接侵袭。胃泌素瘤患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溃疡,防止并发症及控制肿瘤发展。
药物治疗
胃泌素瘤患者内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临床症状、抑制胃酸分泌和防止消化性溃疡注,治疗的基础是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的使用。所有胃泌素瘤患者都应周期性滴定胃酸浓度以决定制酸药的用量,应达到在下一次给药前将胃酸分泌降至低于 10 mmol/h 水平。
胃泌素瘤患者行毕氏 Ⅱ 式手术后,若胃酸分泌水平不能降至小于 5 mmol/h,则可能发生吻合口溃疡。并发严重的胃食管反流病的胃泌素瘤患者,应使用奥美拉唑将其胃酸分泌降至 1 mmol/h 以下,以保护食管黏膜。
质子泵抑制药
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可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其效果可持续超过 24 h,很多患者可每天给药一次。
胃泌素瘤患者开始治疗时可用奥美拉唑 60 mg 1 次/天,兰索拉唑 45 mg 1 次/天,或雷贝拉唑 60 mg 1 次/天。
某些患者治疗初期需较大剂量给药,胃酸分泌被控制后,通常可将药物逐渐减量。
总之,合并 MEN-I 综合征、严重胃食管反流病或有部分胃切除史的患者中,95% 都可将药物安全减量。每位患者药物减量前都应测定胃酸分泌量 2 周,若症状复发或胃酸分泌量在下一次给药前大于 10 mmol/h,则必须恢复原剂量。
H2 受体拮抗药
主要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平均用量为:西咪替丁 7.8 g(1.2~13.2 g)、雷尼替丁 2.1 g(0.6~3.6 g)、法莫替丁 0.24 g(0.08~0.48 g)。H2 受体拮抗药与抗胆碱能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加 H2 受体拮抗药减少胃酸分泌的疗效。
奥曲肽
通过直接抑制壁细胞及胃泌素释放而减少胃酸分泌,其长期应用与奥美拉唑相比并无优越性,但可用于短期内需胃肠道外给药的制酸剂治疗的胃泌素瘤患者。
外科治疗
手术切除胃泌素瘤是胃泌素瘤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治疗目标是通过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消除高胃泌素分泌、高胃酸分泌和消化性溃疡,保护患者免受恶性肿瘤的侵害。
术前应作胃泌素瘤的仔细定位和评估,除有手术禁忌证、拒绝手术及有多发肝转移已不可能手术切除者外,其他患者均应行手术治疗。
转移灶限于肝的患者也可行肝移植术,但是否提高生存率仍未确定。对合并 MEN-Ⅰ 的胃泌素瘤患者的手术治疗一直存在争议。
其他方法
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 MEN-Ⅰ 的患者应首先行甲状旁腺切除术。
胃泌素瘤患者不考虑部分胃切除,已行胃全切的胃泌素瘤患者,应每月肌注维生素 B12 和早期口服钙剂及维生素 D,以防止骨质疏松及骨软化症。
在手术切除肿瘤同时也施行近端胃的迷走神经切断术,可以使患者避免术后的药物治疗,这个方法对于那些虽完全切除了肿瘤,但仍无法解决高胃酸分泌的患者,尤其有价值。
胃酸分泌在切除胃泌素瘤后不一定恢复正常,这可能是因为术前长期增高的胃泌素,及术后残余的过多胃泌素对胃壁细胞的营养作用。有近 40% 患者仍需延长制酸药治疗,以控制手术后的高胃酸分泌,这些患者同样需要监测胃酸分泌情况。
彻底切除肿瘤的胃泌素瘤患者,通常血清胃泌素水平可立即降至正常,胃酸分泌也下降,溃疡愈合,腹泻消失,生存期与正常人接近。近 40% 胃泌素瘤患者可彻底切除肿瘤,不能切除肿瘤的患者长期奥美拉唑治疗也可减少胃酸分泌,减轻溃疡和腹泻症状,并使溃疡愈合。当已开始长期奥美拉唑治疗时,不应停药或减量,因为这样有导致肿瘤浸润的潜在可能,及造成停药后肿瘤复发。
不能手术切除胃泌素瘤,而接受了近端胃迷走神经切断术的患者,可能可以减少奥美拉唑剂量。全胃切除的胃泌素瘤患者可有症状改善,溃疡消失,但多数患者血清胃泌素浓度无变化,仅近 1/3 者可有中等度血清胃泌素水平下降,这可能是全胃切除术时切除了位于十二指肠第 1 段的胃泌素瘤的原因。
胃泌素瘤患者的治疗是一个终生过程,虽然每个患者的病程和监控有个体差异,下面仍先介绍一些程序性的监控方法:
在已行明确的胃泌素瘤切除术后,应每年进行例行评估,包括病史及体格检查,空腹血清胃泌素和胃酸分泌测定,及胰泌素激发实验。
若有进行性空腹胃泌素水平增高,则应警惕肿瘤复发。
在未能定位肿瘤的胃泌素瘤患者中,应进行定期评估,包括每隔 2~3 年行影像学检查以图找到肿瘤并行手术切除。
再手术
虽然手术降低了肿瘤转移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但只有不到 30% 的患者能达到长期生物学治愈。对那些复发且能被影像学检查发现的胃泌素瘤患者,再次手术可能有益。
化疗
对恶性胃泌素瘤有不同的化疗方案,包括链佐星(链脲霉素)、链佐星(链脲霉素)加 5-氟尿嘧啶、或两者合用再加阿霉素。
肝动脉栓塞法
肝动脉栓塞可作为一种对胰岛细胞性肿瘤肝转移的姑息疗法,它无论在减少激素分泌还是影像学下肿瘤缩小方面,都有超过半数的有效率,但其时效短,而且其可能的副作用限制了它的使用,包括疼痛、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等。
小结
质子泵抑制药因能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使胃泌素瘤患者的溃疡愈合,因而在病情评估阶段及手术前可以使用;对已不能手术或肿瘤灶无法找到的患者中也应使用。
稳定期的患者在病情评估及术前准备时,需要使用静脉制酸药时,可使用静脉用的 H2 受体阻滞药,经过仔细评估定位后,应对每位胃泌素瘤患者施行旨在切除肿瘤的手术探查,除非患者已明确手术无法切除(如肝转移超过一叶时),或患者拒绝手术或有手术禁忌证。
在手术中,应辨认肿瘤并将其彻底切除,所有肿瘤累及的淋巴结也应切除,若可以将转移灶安全彻底地切除,则也应将肝转移灶切除,全胃切除则无必要。
至于合并 MEN-Ⅰ 综合征的胃泌素瘤患者有无手术必要尚存在争议,但现在已提高的手术成功率提示切除肿瘤手术的价值。
在患者所有合并 MEN-Ⅰ 综合征的一级亲属中都要考虑到肿瘤可能,宜在这类人群中检测空腹胃泌素及作胰泌素激发试验,以排除潜在的肿瘤可能。
在胃泌素瘤诊断已明确,但尽管尽了最大努力也无法定位和切除肿瘤者,患者和医者都面临几种治疗选择,最谨慎的方法是终身制酸药治疗(如奥美拉唑)。
在不能或不愿接受终身药物治疗,而彻底切除胃泌素瘤又不可能的患者,可考虑胃全切术或近端迷走神经切断术,但或许术后仍要长期服少量制酸药。
日常注意
胃泌素瘤患者应避免生冷食物,忌油腻,高胃酸者应避免进酸性、多脂肪食物。患者应少量多餐进食,以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原则。避免摄人过咸、过甜、过辣的刺激性食物。
预防
要在生活中注意十戒。
戒长期精神紧张。
戒过度劳累。
戒饮食饥饱不均。
戒酗酒无度。
戒嗜烟成癖。
戒浓茶咖啡。
戒进食狼吞虎咽。
戒睡前进食。
戒不讲卫生。
戒禁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