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颈椎肌肉粘连是颈椎肌肉慢性无菌性炎症,可引起局部肌肉的疼痛,伴颈部活动功能障碍。
颈椎肌肉粘连是一种少见疾病,并无流行病学统计,但随着人们生活的不规律,低头族及颈部外伤的增多,此疾病有上升趋势。
颈椎后路手术、颈部肌肉外伤、颈部慢性劳损等可以引起该病。
该病会引起颈部疼痛,活动时加重,严重时伴颈部活动受限。
该病主要采取口服非甾体类止痛药物、按摩、理疗、针灸等治疗方法。
颈椎肌肉粘连可造成颈部长期活动受限,严重时造成颈椎变形,颈椎病加重。
颈椎病术后需要合理康复功能锻炼,术后 24 小时内在术区给予冷敷,以减轻术区局部充血、出血,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72 小时后行颈背部及上肢热敷、按摩,通过温热刺激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及组织缺氧,预防颈后方组织粘连。
按摩具有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避免术后颈后肌群萎缩及瘢痕组织过度增生,颈部外伤后及时对症处理。颈部功能训练,对于促进颈椎运动功能的康复、预防术后颈椎肌肉粘连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症状
颈椎肌肉粘连早期表现为颈部局部肌肉酸胀、疼痛不适。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部位增大,疼痛程度加重,活动时疼痛明显加重,长期发展可出现颈部活动受限,头部前区吃力,后仰无力,头部旋转受限。颈部按摩、理疗、针灸等可缓解症状。
颈椎肌肉粘连常见症状有哪些?
颈部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
颈部活动受限。
严重时可出现肩背部疼痛,头晕,头疼等症状。
颈椎肌肉粘连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颈椎病。
颈部肌肉萎缩。
眼肌异常。
病因
颈椎肌肉粘连是由于颈部肌肉外伤后,造成的颈部肌肉之间的慢性炎症反应,使肌肉间出现炎性纤维粘连,逐渐使肌肉之间出现粘连。普遍认为与肌肉韧带的损伤,颈后肌肉萎缩及瘢痕粘连有关。
颈椎肌肉粘连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颈椎后路手术:手术操作及异物植入等会造成手术部位肌肉的炎性反应,进而出现炎性纤维粘连,造成肌肉之间出现瘢痕样粘连。
颈部肌肉手术:颈部肌肉病变或肿物占位,切除病损后,损伤了原有肌肉解剖结构,肌肉之间形成纤维结构几率大。病损切除较大时,手术部位肌肉与周围正常肌肉相互缝合,增加肌肉粘连的风险。
颈部肌肉外伤:颈部肌肉拉伤,如出现肌间血肿,血肿机化后可能出现肌肉等粘连。
长期颈部制动或颈部长期缺乏活动。
哪些人容易患颈椎肌肉粘连?
颈椎后路手术及颈椎周围肌肉手术术后患者。
颈椎损伤后保守治疗颈部固定。
长期从事电脑行业,低头族。
就医
颈椎肌肉粘连一般经过康复功能锻炼可自愈。但如果出现长时间肌肉僵硬、颈椎活动受限、头晕、头疼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颈部肌肉腿疼明显加重,无法缓解。
颈部出现畸形,颈部肌肉出现萎缩等症状。
头晕,头疼等症状。
颈部活动受限逐渐加重。
建议就诊科室
运动医学科
康复理疗医学科
中医科
骨病科
脊柱科
医生如何诊断颈椎肌肉粘连?
医生诊断颈椎肌肉粘连主要根据询问病史,是否有颈部外伤史及颈部手术史,以及患者工作性质。身体检查主要看患者颈部有无畸形、颈部肌肉是否对称/是否红肿,有无压痛,有无肿块,颈部活动范围等。辅助颈椎 X 线及颈部核磁共振(MRI)/超生检查等。
具体介绍相关辅助检查:
抽血化验炎性指标:包括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以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全身炎症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鉴别是否为感染性疾病并确定致病原。必要时需要反复抽血,多次复查血化验指标,以掌握炎性反应的实时变化。
颈椎 X 线片:X 线可判断颈椎生理曲度形变,及颈椎有无侧偏畸形。
颈部 MRI:MRI 可判断肌肉等软组织病变程度、性质及范围,粘连肌肉是否合并肌肉萎缩等。也可鉴别诊断排除其他肌肉疾病。
颈部肌肉超声:可鉴别诊断肌肉其他病变。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了多久?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有没有外伤史、手术史?
工作性质如何?平时工作压力大吗?
平时是否有规律的体育运动?
在服用哪些药?
做过哪些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颈椎肌肉粘连?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颈椎肌肉粘连的治疗方法选择,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而不是影像学征象。仅有局部症状,或轻度颈部活动受限症状,通常选择非手术治疗。对确定有严重肌肉粘连影响日常生活者可选择手术肌肉松解治疗。
药物治疗
口服非甾体类药物缓解疼痛。
颈部外用膏药,缓解局部疼痛。
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类药物。
手术治疗
一般不采取手术治疗。如颈部术后造成严重粘连,严重影响生活,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采用原手术切口,进行肌肉黏连松解。
其他治疗方法
按摩、理疗,是主要治疗方法。确诊后每天轻柔按摩、热敷,采用手法被动牵拉颈部向各个方向活动,每天数次,每次 20 下。
针灸、小针刀等治疗。
颈椎牵引:通过牵引力与反牵引力的相互作用,通过对相邻颈椎的反方向牵拉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颈椎牵引可以对颈部肌肉、骨骼和神经起到治疗作用。
解除颈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症状,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有利于已外突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复位;
恢复颈椎生理曲线,松解粘连的关节囊,改善和恢复钩椎关节,调整小关节错位;
缓解和解除神经根受压与刺激,促进神经根水肿吸收,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瘀血肿胀及增生的消退。
疾病发展和转归
颈椎肌肉粘连是一种可自愈性疾病,通过理疗、按摩等治疗可达到完全治愈。保守治疗症状仍加重的患者,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出现了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存在加重颈部肌肉粘连的风险,因此慎用。
日常注意
患者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患者进行颈背部肌力及关节功能锻炼,如颈部双手对抗后伸,扩胸运动,提肩及旋转肩部,锻炼应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可用力过大过猛,颈部伸曲、侧曲应轻柔,防止颈部过度活动再损伤。同时告知患者尽量避免长时间低头等动作。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消除致病因素,纠正不正确的工作习惯及体位等。
休息,避免过度颈部劳作,特别是不要加重颈部损伤,以免颈部水肿或血肿的发生,加重粘连。
颈背肌锻炼,增加肌肉强度。
给予颈部热敷、理疗、按摩等康复治疗。
滚法按摩:患者卧位,暴露颈项及背部,四肢手伸,整体放松,用啤酒瓶、滚动按摩器、擀面杖等器械在项背部、腰背部的痛点处,进行反复滚动,可持续3~4分钟。
分筋弹法:仔细寻找触摸压痛点、筋结和筋束,用拇指在患处与肌纤维垂直的方向上,来回分筋弹拨,反复3~5次;或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的指端部分,对称地拿住疼痛处的筋肉进行拿程,或提起后迅速放手,可反复弹筋3~4次。
推理舒筋:从头部开始,沿斜方肌、背肌、骶肌的纤维方向,分别向外侧沟及背部推理舒筋,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反复10余次。
拍打即击法:用双手掌或双手拳,在项脊及两肩脚部进行拍打,反复十余次,动作要轻柔,使患者感到轻松舒适。
热敷理疗:条件允许,每周可进行1~2次桑拿或汗蒸;也可自行在家中热浴、热毛巾热敷患处,烤灯、红外线照射患处等。
预防
颈椎外伤应及时就医,避免出现肌肉粘连,对于手术患者,术后 24 小时内术区给予冷敷,以减轻术区局部充血、出血,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72 小时后行颈背部及上肢热敷、按摩,通过温热刺激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及组织缺氧,预防颈后方组织粘连;按摩具有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避免术后颈后肌群萎缩及瘢痕组织过度增生。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增加颈背肌肉锻炼,增加肌肉强度。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颈部外伤及时就诊,避免病情发展。
合理膳食,伤后、术后禁忌辛辣、油腻等食物。一般以高蛋白、维生素含量高、含钙高的食物为主,如牛肉、鸡肉、牛奶、菠菜、胡萝卜、西红柿、豆制品、新鲜水果等食物。
颈部手术后合理、及时的颈部康复功能锻炼。术后可常做工作空间颈部操,参加体育活动,这对长期从事埋头伏案工 我们是极为重要的。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写字姿势的宣传和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是有益的。
最后介绍颈肩肌肉锻炼方法如下:
身体仰卧位,平躺在床上,头颈部伸出床边,背部不离床面。颈部放松尽量下垂。全身放松,然后用颈部力量使头部抬起向上,至下颏紧贴前胸,保持3秒钟,速度放慢,再慢慢后倒至颈部肌肉完全放松,注意调整气息。重复10次,5~10组。每日逐渐增加停顿时间及动作次数。
头部对抗法:双手交叉放在头枕部,双手向前使劲,头枕部向后使劲,相互对抗,头颈不动。锻炼时,颈项部的肌肉持续紧张3~5秒,放松休息3~5秒为1个周期。然后依旧是双手交叉放置前额部,头部向前用力,双手对抗向后,保持颈部及头部不动,颈项部的肌肉持续紧张3~5秒,放松休息3~5秒为1个周期。每天锻炼100~200次,分5~10组完成。
仰卧抬肩法:平卧床上,去枕,头枕部用力向后顶床,抬起肩背部,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放下肩背部休息3~5秒为1个周期,以达到锻炼项背部肌肉的目的。每天锻炼100~200次,分5~10组完成。
俯卧挺胸跟仰卧抬肩反过来,也可与其交叉做。俯卧床上,去枕,用力挺胸抬头,使头颈胸离开床面(俗称“燕飞”或“小燕飞”,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放下头颈胸部休息3~5秒为1个周期,每天锻炼50~100次,分3~5组完成。这种方法最费力,所以一次少做一点。
摆头动作:头部交替缓慢左右摆动,不要耸肩,左右算一次,做10次,以颈部为中心,慢速旋转头部。顺时针10圈,逆时针10圈。
颈部肌群静力动作:距离墙面一定距离站立,并且面向或者背向墙面,双手自然放于体侧,头部依靠在墙上,同时保持颈、腰、髋、膝、踝伸直状态,使身体形成一条直线。这个练习动作可以通过改变依靠墙面的高度,来调节难易程度:站离墙面越近、倚靠墙的高度越高,动作相对越容易完成;而站离墙面越远、倚靠墙的高度越低,动作难度越大。
颈肩肌锻炼的注意事项:1)锻炼的方法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要勉强。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最好先从方法1或2开始锻炼,熟练以后再自行增加练习方法;2)锻炼的次数和强度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每天可练习十余次至百余次,分3~5组完成,间断练习。如锻炼后次日感到颈部酸痛、不适,应适当减轻锻炼量,或暂停锻炼;3)锻炼时不要猛然用力,以防扭伤;4)如果是疾病急性发作期,则不适合进行此项锻炼。
感谢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博士研究生 龚龙医生 参与本文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