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鼻咽恶性肿瘤,鼻咽癌
概述
鼻咽非角化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是发生于鼻咽部上皮的恶性肿瘤。
在世界各大洲中,欧洲、美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较少见,发病率在 1/10 万以下。非洲为鼻咽非角化癌的中发地区;东南亚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发病率高于非洲国家。我国属于世界各大洲中鼻咽非角化癌的高发地区之一。在我国,鼻咽非角化癌的发病率有明显地区差异,以广东中部的肇庆、佛山、广州和广西省东部的梧州地区为高发中心,向周围逐渐降低。男性多发,男女比例为 2∶1。以 30~50 岁多见。
该病与遗传因素、EB 病毒(人类疱疹病毒注)感染、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等有关。
病理上,以非角化型鳞癌最常见,也有腺癌、未分化癌等类型。根据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扩散程度,按照国际抗癌联盟的标准,可分为 0、Ⅰ、Ⅱ、Ⅲ、Ⅳ 五期。
该病的症状主要为原发癌症状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眼部症状等。其中,原发癌症状为涕血和鼻出血、耳部症状、鼻塞、头痛等。
首选治疗为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主要用于中、晚期患者;手术治疗一般仅用于放、化疗控制不佳的患者,包括局部鼻咽部残余病变的切除、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清扫术,而手术范围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选择。
鼻咽非角化癌属于恶性肿瘤,有局部扩散、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风险,部分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不明原因的涕中带血或者单侧颈部无痛性包块,要警惕鼻咽非角化癌的可能,应及时就医行鼻内镜检查以及必要的活检,以尽快明确诊断。
症状
鼻咽非角化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包括:
原发癌症状:
涕血和鼻出血:轻者可引起涕血,重者可致鼻出血。肿瘤表面呈溃疡或菜花型者此症状常见;黏膜下型者涕血少见。
耳部症状:肿瘤压迫咽鼓管,导致单侧耳鸣、听力下降等。
鼻塞。
头痛:多为单侧持续性疼痛,部位多在颞、顶部。
颈部淋巴结肿大:表现为一侧下颌角部位无痛性包块,直径大于 3 cm。
眼部症状:鼻咽非角化癌侵犯眼眶或与眼球相关的神经时,可发生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复视、眼球突出及活动受限等症状。
鼻咽非角化癌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鼻咽非角化癌的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下:
侵犯眼部:可导致视力障碍、视野缺损、视物重影、眼球突出及活动受限,以及神经麻痹性角膜炎。
侵犯鼻腔鼻窦:可导致鼻腔大出血、面部隆起、张嘴受限、吞咽障碍等。
侵犯颅内:可导致颈内动脉破裂出血、多组颅神经麻痹(眼部神经居多,也可涉及听神经、舌咽神经等)、海绵窦血栓等。
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压迫周围组织,如压迫颈部血管,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至局部破溃、大出血。
转移至骨组织、肺、肝脏,产生相应症状。
肿瘤晚期导致恶液质,因全身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病因
鼻咽非角化癌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
家族聚集现象:许多鼻咽非角化癌患者有家族患癌病史,鼻咽非角化癌具有垂直和水平的家族发生倾向。
种族易感性:黄种人多见。
病毒感染:EB 病毒是从非洲儿童淋巴瘤的活检组织中,发现的一种疱疹型病毒颗粒。目前公认 EB 病毒与鼻咽非角化癌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许多鼻咽非角化癌患者,体内 EB 病毒抗体滴度偏高,且疾病严重程度与 EB 病毒滴度正相关。
环境因素:接触亚硝胺类化合物(如咸鱼、腊肠、咸菜等)、土壤中微量元素镍超标等,均可诱发鼻咽非角化癌。
哪些人容易患鼻咽非角化癌?
具有鼻咽非角化癌家族史,且长期居住于广州、湖南、广西等鼻咽非角化癌高发区域者。
喜欢吃腌制咸菜、肉类的人群。
长期未控制的胃食管反流者:胃食管反流可诱发鼻咽部上皮恶变,导致鼻咽非角化癌。
就医
鼻咽非角化癌的发病部位隐匿,早期肿瘤可无明显症状,或表现为邻近器官的症状。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反复鼻出血伴鼻塞,应及时就医行鼻内镜注检查,查明病因。
反复单侧耳鸣、耳聋、耳闷,以及分泌性中耳炎,应及时就医行鼻咽部检查。
不明原因的单侧颈部包块隆起,且无压痛。
伸舌偏斜、眼球固定、单侧视力障碍、视物重影,伴头痛等症状。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耳鼻咽喉科。
眼科。
医生如何诊断鼻咽非角化癌?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血液检查、鼻内镜检查、CT 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确诊。本病患者的年龄通常在 30~50 岁间,有家族恶性肿瘤病史,且存在间断或持续性鼻塞、鼻出血,可伴单侧耳鸣、听力下降、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不明的偏头痛,甚至单侧眼球固定、视力下降、伸舌偏斜等。
常用的相关检查如下:
血液化验检查:EB 病毒抗体滴度偏高或正常。
鼻内镜检查:通过深入鼻腔的内镜,观察鼻咽部是否存在结构异常,局部是否存在菜花样、溃疡状或结节状的新生物。
鼻窦 CT 检查:通过鼻窦 CT 检查,可发现鼻咽部密度增高影、颅底骨质可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增强 CT 显示局部明显强化,颈部淋巴结可见典型的转移癌表现。
全身详细检查:了解心、肝、脾、肺、肾、骨骼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主要症状有哪些?鼻部症状有哪些?出血量?持续时间?发生频率?
鼻塞持续多久了?单侧还是双侧?
除鼻出血外,还有哪些症状?
有没有耳鸣?性质?听力情况如何?
有没有头痛?性质?具体部位?
什么时候发现的颈部包块?有什么症状?
近期体重是否下降?
是否有骨痛、胸痛、咳嗽等症状?
之前有没有治疗过?怎么治疗的?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怎么患上鼻咽非角化癌的?能治好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要用哪些药物?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这个病有遗传倾向吗?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这个病是良性还是恶性的?
能彻底根治吗?如何预防或者避免再次发作?
治疗
鼻咽非角化癌大多对放射治疗中度敏感,放射治疗是鼻咽非角化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部分配合化学药物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但对较高分化程度、病程较晚及放疗后复发的患者,手术切除亦属于不可缺少的部分。
放射治疗
除常规放疗外,近年来一些放疗的新技术,如腔内近距离放疗、伽马刀治疗、三维适形放疗注、适形强调放疗等,对肿瘤控制效果更佳。
化学药物治疗
主要用于中、晚期患者,及放疗后未能控制及复发者。此方法是一种辅助性或姑息性的治疗。
放疗与化疗联合治疗
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项治疗,但副作用也会加倍。
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鼻咽部局限性病变经放疗后不消退或复发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经放疗后不消退者。手术治疗一般作为姑息手段。
免疫治疗
如干扰素等,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疾病发展和转归
怀疑鼻咽非角化癌,应尽快活检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早期首选放疗及化疗。未及时治疗的鼻咽非角化癌,肿瘤可能侵犯眼眶、颅底、面深部结构,导致严重并发症,或者严重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恶性肿瘤后期,可致全身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鼻咽非角化癌放疗后,应定期复查。最初 3 个月至半年左右复查 1 次,稳定后每年复查至少 1 次,了解局部肿瘤的控制状况及放疗相关并发症的情况。
放疗相关并发症包括放射性骨髓炎、反复分泌性中耳炎、鼻咽部反复干痂及感染、听力下降等,需要持续鼻腔冲洗,改善局部黏膜状态,预防感染,甚至鼓膜置管改善中耳通气引流障碍。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应注意以下事项:
经常鼻出血,特别是回吸涕中带血,要警惕鼻咽非角化癌的可能,及时就医。
不明原因的出现单侧颈部肿胀或复发性单侧耳鸣、耳闷、听力下降等时,应及时就医行鼻咽部检查。
高危人群(如鼻咽非角化癌家族史、高发地区居民)要定期行鼻咽部检查。
若有进行性单侧鼻塞、眼球运动障碍、顽固性头痛等症状,也要及时就医行鼻咽部检查,要警惕鼻咽非角化癌的可能。一般情况下,鼻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即可明确诊断。
预防
可以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戒烟酒,避免刺激性饮食。
少吃腌制食物。
饮食均衡,劳逸结合。
避免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目的在于减少 EB 病毒感染几率。
积极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若有相关症状,尽早检查,有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