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斜视是什么?反向斜视怎么办?反向斜视症状有哪些?

正常人在双眼平时前方时,上睑缘覆盖上方角膜缘 1.5~2 mm。而上睑下垂的患者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造成上睑下垂(ptosis)。在向前方注视时上睑缘遮盖角膜上部超过角膜的五分之一。轻者不遮盖瞳孔,只影响外观,重者部分或全部遮盖瞳孔,妨碍视功能。上睑下垂的患者由于提上睑肌和 Müller 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丧失,以致上睑不能完全提起,从而影响视力。上睑下垂病因很多,先天性发育异常,眼部外伤,眼部手术,神经系统病变,肌肉系统病变,随着年龄增长眼部组织退行性变化,肿物压迫等都可引起。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由于眼睑遮挡瞳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弱视。因此,如果怀疑有上睑下垂的症状或体征,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上睑下垂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典型的上睑不能抬起,及抬眉、额纹加深等体征。上睑下垂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视力减退和改善外观,多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依据提上睑肌肌力大小多选择提上睑肌缩短术和额肌瓣悬吊术两大类。

概述

反向斜视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斜视。在同一眼上,眼球有时内斜,有时外斜;或当一眼注视时另眼内斜而另眼注视时,该眼反而外斜,此种特异的反常现象即为反向性斜视。内外斜视共存于同一病例的现象临床上极为罕见。发病年龄较早,出生或生后早期即发生外斜视,2~3岁才出现内斜视。

症状

临床表现

1.分类

(1)间歇性外斜合并调节性内斜 看近视时表现为调节性内斜视,而看远时为间歇性外斜视。

(2)分离性垂直偏斜合并内斜和外斜 本型临床上较多见。

(3)分离性水平偏斜(DHD) 是指违背Hering法则的水平眼位分离的偏斜状态,如右眼注视时,左眼向内或外偏斜,当左眼注视时,DHD则是向外或向内偏斜,可同时伴有隐性眼震。如眼前放置三棱镜时,被三棱镜中和的眼不动,对侧眼反而内转分离性水平偏斜,是近来新提出的反向性斜视的一种,它不同于分离性垂直偏斜合并内斜视和外斜视,本型多见于斜视矫正术后,可合并有调节因素。

2.临床特征

(1)发病年龄较早,出生或生后早期即发生外斜视,2~3岁才出现内斜视。

(2)均有内斜视与外斜视同时存在的特点,外斜视生后早期发病,与先天因素有关,内斜视与调节因素有关。

(3)屈光状态以远视最多,部分患者远视在中度以上。

(4)斜视度经常变化,有时外斜视,有时内斜视,有时正位,很难获得固定的度数,一般内斜视在5~20△,外斜视在10~25△。

(5)双眼视功能不良者居多,视力多为弱视。

(6)AC/A比率正常或低于正常。

(7)戴远视矫正镜后,多数内斜可获得矫正或减轻。

(8)本病常见于间歇性外斜合并调节性内斜,或在分离性垂直偏斜的基础上合并内斜与外斜。而单纯分离性水平偏斜则极罕见。

病因

反向性斜视的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反向性斜视见于屈光参差、以往曾行眼肌手术调节不等、眼外肌部分麻痹或运动受限,以及因黄斑异位引起的假性外斜视亦可见于眼球后退综合征,由于眼球运动异常,根据注视方向的不同,有时出现内斜视,有时出现外斜视。

就医

检查

包括眼位视力、斜视度等检查。

诊断

本病的诊断要点应根据间歇性外斜与调节性内斜的特点。

鉴别诊断

注意与分离性垂直偏斜(DVD)合并内斜和外斜的鉴别。

治疗

1.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

首先应散瞳验光,如有远视应全部矫正,如合并弱视则应行弱视治疗,对间歇性外斜视可以手术矫正。

2.分离性垂直偏斜合并内斜和外斜

(1)如有远视 首先应全部矫正,然后根据分离性垂直偏斜及外斜的程度进行治疗。如有碍外观可行上直肌后退术和外直肌后退术。

(2)如无远视 根据两眼上斜及外斜的程度,可分别行上直肌和外直肌后退术。

(3)对内斜的处理 除矫正远视外可追踪观察。因有些病例内斜可逐渐好转。如做手术,有加重外斜的可能,故禁忌行内直肌后退术。

3.分离性水平偏斜

如有远视应全部矫正,有些病例戴远视镜后外斜度数可能加大,可考虑做外直肌后退或后固定缝线术;或后退加后固定缝线术对残留的内斜应随访观察。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四环素的功效与作用-四环素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脑血栓片的功效与作用-脑血栓片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