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性垂直偏斜是什么?分离性垂直偏斜怎么办?分离性垂直偏斜症状有哪些?

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沙眼,可致盲。沙眼衣原体由我国汤非凡、张晓楼等于1955年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出来。急性发病时眼红、眼疼、异物感、黏液脓性分泌物,伴耳前淋巴结肿大。睑结膜乳头增生,上下穹隆结膜布满滤泡。可融合而显得不透明,有时呈胶状,上睑和上穹隆部最严重,下睑结膜少而轻。滤泡可坏死,愈合后留下瘢痕。角膜缘滤泡发生瘢痕化改变,称为Herbert小凹。

概述

指双眼交替遮盖时,遮盖眼常呈上斜状态,是与一般斜视的神经支配法则相矛盾的一种异常运动。

病因尚不明确,外直肌解剖异常以及双上直肌较强或下直肌较弱,是该病常见的危险因素。

主要症状表现为遮盖单眼时,被遮盖眼上漂,伴有外旋、外转,去遮盖后又缓慢回落。

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上斜明显时,手术方法主要作上直肌后退,但上斜度小可不需手术治疗。手术术式根据双眼上斜的程度以及双眼视力的好坏进行设计选择。

本病会影响面部美观及眼的立体视功能,导致两眼注视时不能产生立体感。

当患者合并弱视或屈光不正,给予积极治疗,可促进视功能恢复,预后良好。

症状

本病主要症状是遮盖单眼时,被遮盖眼上漂,伴有外旋、外转,去遮盖后又缓慢回落。部分患者可合并各种类型的斜视、视觉功能异常,如隐性眼球震颤、共同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共同性内斜视、麻痹性斜视、弱视等。

分离性垂直偏斜的常见症状

眼位分离:当遮盖一眼时,遮盖眼呈不随意地上斜,上斜的方向及程度并不一定。

隐性眼球震颤:当遮盖一眼时,用眼震电图检查,双眼发生水平位跳动性震颤。

反向斜视:右眼注视时,左眼内斜;左眼注视时,右眼外斜。

弱视:单眼或两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但是眼部检查并没有器质性病变。

分离性垂直偏斜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水平性斜视;

上转肌、下转肌麻痹;

头位异常:包括面部回转、颌上抬、颌下收、斜颈等。

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

分离性垂直偏斜常见原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上斜肌的神经-肌肉终板处,某种神经体液传导不畅所致。

大脑中枢感觉的分离。

哪些人容易患分离性垂直偏斜?

外直肌解剖异常人群。

双眼上直肌较强或下直肌较弱人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各种类型的斜视:看东西时眼位向内、向外、向上或向下。

眼球运动异常:遮盖一眼时,被遮盖眼慢慢一边向外旋转,一边上转。

隐性眼球震颤:遮盖一眼,双眼发生水平位跳动性震颤。

弱视:视力和屈光异常。

头位异常:包括面部回转、颌上抬、颌下收、斜颈等。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医生如何诊断分离性垂直偏斜?

当医生怀疑是分离性垂直偏斜,将通过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Richard test)、三棱镜加角膜映光法(Krimsky test)、同视机检查法、凸透镜法进行眼位检查通过云雾法及间接遮盖法来进行视力检查从而确诊。

Richard 法:测量上斜的度数,可行此检查。检查时,置底向下的三棱镜于斜眼前,然后进行交替遮盖。

Krimsky 法:对于偏斜眼固视不良者,可行此检查。检查时,在注视眼前置底向上的三棱镜,逐渐增加度数,直至斜眼角膜反光点位于瞳孔中心,此三棱镜度即眼位偏斜度数。

同视机检查法:用小度数融合画片,以交替亮灭法检查,熄灭时间相对长一些,便很容易观察到熄灭侧眼的上转及外旋运动。

凸透镜法:即于受检眼前放置 10D~20D 凸透镜,使眼位分离,便可观察到受检眼的上转及外旋运动。

云雾法:视力检查。检查时,在非注视眼前置 4D~8D 镜片使其视力低于检查眼,以免诱发隐性眼震。

间接遮盖法:视力检查。检查时,在非检查眼前置“L”型板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既往的全身病史和眼病史?

出现症状有多久了?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了吗?治疗了吗?疗效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出现这些症状?病情严重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

需要治疗吗?

如何治疗?

点眼药水有用吗?可以不手术吗?

手术治疗效果如何?

会复发吗?

手术后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治疗

本病药物治疗无效,当上斜明显时,以手术治疗为主,但上斜度小可不需手术治疗。手术术式根据双眼上斜的程度以及双眼视力的好坏进行设计选择。

手术治疗

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术方式:

上直肌后退术:通过将上直肌后退,减弱上直肌使眼球上转的功能,从而减轻患者上斜症状。

上直肌后退及下直肌缩短术:将上直肌后退,减弱上直肌使眼球上转的功能,下直肌截除增强下直肌使眼球下转功能。

上直肌后退加后固定缝线术:将上直肌后退,减弱上直肌使眼球上转的功能,并后固定缝线以增强手术效果,从而减轻患者上斜症状。

上直肌后退加下斜肌断腱术:上直肌后退减弱上直肌使眼球上转的功能,下斜肌断腱减弱下斜肌使眼球外转、外旋、上转的功能。

上直肌后固定缝线术:将上直肌后固定缝线减弱上直肌使眼球上转功能。

下直肌截除术:增强下直肌使眼球下转功能。

上斜肌加强术:通过加强上斜肌功能,增强眼球内旋、下转功能。

下斜肌末端前移术:减弱下斜肌使眼球外转、外旋、上转的功能。

其他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对儿童患者早期可行双眼视功能训练或戴三棱镜矫正。对程度轻且不合并斜视并具有一定双眼视功能者,可行增强融合功能的训练;对双眼上斜程度有差异者(一眼轻度上斜,而另眼上斜较重,且为经常注视眼者)可不予处理。手术目的是为了改善面部美观,尽量保留患者的立体视功能。

并发症处理:合并有屈光不正或弱视者应给予矫正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手术治疗,将直接影响双眼视觉功能,严重者甚至丧失立体视,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接受正规手术治疗后,因本病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双眼视功能,预后一般较好,术后复视可以消失,复发率极低,并可取得一定程度的立体视。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需注意保护眼睛,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手术后,严格遵医嘱用药和复查(术后一周进行第一次复查,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复查,之后请根据医生要求进行复查,复查主要进行斜视度测定以检查是否还存在眼位偏斜,通过交替遮盖法检查遮盖眼是否还处于上斜状态,进行眼外肌检查明确眼球各方向是否存在运动异常)。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眼,避免过度使用电脑、平板、手机等电子产品。

饮食中要有足够的维生素,摄入富含维生素 A、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鸡蛋等。

保护眼部,日常注意一定要避免眼部受外力损伤,注意各种网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可能对眼球造成的意外伤害。

勿自行购买和使用医嘱以外的其他眼药。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保护眼部:避免眼部受外力损伤,日常中注意各种球类项目可能对眼球造成的意外伤害。

合理用眼:避免眼睛过度劳累,可以每 30 分钟闭眼休息一次,时长 5 分钟,尽量减少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橘红丸的功效与作用-橘红丸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的功效与作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