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性内斜视是什么?共同性内斜视怎么办?共同性内斜视症状有哪些?

视神经乳头水肿是指由于颅内压增高,而引起的视神经乳头的水肿情况,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盘水肿情况都称为视盘水肿。由于本病多是其他疾病的继发性改变,因此无流行病学资料。引起视神经乳头水肿的疾病包括:颅内肿瘤,非肿瘤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引起视盘水肿的病因包括:炎症、感染、肿瘤浸润、压迫、中毒代谢等。视神经乳头水肿分为 3 期:早期轻度的、发展完全的、晚期萎缩性视神经乳头水肿。病情轻者,通常无症状。病程长、病情严重的视神经乳头水肿的主要的症状是短暂性的眼前发黑和视物模糊,且累及双眼。视盘水肿的主要症状是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色觉减退、视物范围缺损,单眼或双眼受累。治疗方法是治疗原发病。此病损害视功能。如果全身疾病危重,可能威胁生命。如果能及时解除原发病,大多数视功能预后良好。视盘水肿的患者,视功能的预后与眼底的其他病变有关。

概述

共同性内斜视是指双眼视轴分离,眼外肌其神经支配的无器质性病变,在各个方向,不论何眼为注视眼其偏斜度均相等。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分为调节性及非调节性两大类。调节性内斜视分屈光性及非屈光性(高AC/A)两种。

症状

临床表现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多在2~3岁时发病。开始时内斜为间歇性,可有暂时性复视。小儿可出现烦躁不安、易受激惹,并闭合一眼。2~3日后斜视眼开始有抑制,即不再闭眼。最后间歇性内斜视发展为恒定性内斜视,单眼注视,斜视眼发生弱视。屈光性调节内斜视,亦可合并其他眼肌异常,如垂直性偏斜及A-V征等。

2.高AC/A调节性内斜视

应对患者做全面检查,用交替遮盖加三棱镜法测量看远及看近的斜视度,睫状肌麻痹检查,确定AC/A比值。检查眼底以除外眼底病。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内斜视都是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因为给予正球镜,都可使斜视度减少。婴幼儿内斜视,其调节成分,通常是在2~3岁时最为明显,是发生调节性内斜视的高峰。失代偿性调节性内斜视,是由于双侧内直肌肥厚或挛缩而引起。不论其原因如何,部分调节性内斜视,通常是恒定性,经常伴有抑制,异常视网膜对应及弱视。

病因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是由于有未被矫正的远视合并有融合性散开幅度不正常。患者是否产生内斜不仅取决于远视的量,也取决于融合性散开的储备力。假若融合储备力超过调节性集合,则两眼保持正位,否则即呈内斜。

2.高AC/A调节性内斜视

在调节性内斜视,由于AC/A比值高,所以每调节一个屈光度时,产生过多的调节性集合,由于过多的调节性集合,影响了融合储备力,患者表现为内斜视。

就医

检查

可做视力检查、眼底检查等。

诊断

1.发病无明显诱因。起病初期有数月的不稳定期,有时出现斜视与复视,有时没有斜视与复视,斜视、复视的程度也是不稳定的,一般6个月以后趋于稳定。

2.看远的斜视角度、复视程度大于看近的斜视角度、复视程度。少数患者看近没有斜视与复视。

3.各方向注视斜视角度与复视相同,眼球运动正常,或内转稍亢进。

4.术前有双眼视功能,随发病时间延长双眼视功能逐渐变差,首先受损的是远立体视。

5.无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治疗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应该适当矫正屈光不正。年龄在4~5个月以内婴儿的内斜视,包括间歇性内斜视,如远视在+2.00D以上,应配戴眼镜,包括全部检影结果,再加上+1.50D附加度数。因为婴儿几乎全是看近,要测量瞳距大小,有时需要使用弹力带子。

(1)4个月至4岁婴幼儿如有内斜,屈光度数有大于+1.50D,对检影结果全部予以矫正,但不附加度数。

(2)4岁上以儿童如有内斜,应该给以最小度数镜片,以产生双眼单视、内隐斜以及最佳视力。治疗目的是内隐斜,而不是完全正位。

(3)若患儿调节性内斜视已发展恒定性内斜视,有单眼注视倾向,且有弱视,应该对检影度数予以全部矫正,包扎健眼,治疗弱视,一旦视力恢复,应做脱抑制及融合性散开训练,以恢复双眼单视。

(4)如患者合并有垂直性偏斜、A-V征,除矫正屈光不正,治疗调节性内斜视之外,仍需手术治疗。

2.高AC/A调节性内斜视

(1)4~5个月以内婴幼儿应配戴眼镜。将全部检影度数予以矫正,再加+1.50D,但不需要双焦点镜,因为婴幼儿视力主要是近用。

(2)5岁儿童应将检影度数全部矫正,再加+3.00D的双焦点镜。所附加的度数位置一定准确,应位于下睑的上缘处。如戴眼镜后,仍有残余内斜,应再予验光,若度数相差大于+1.0D,应重新配镜。

(3)大一点婴儿3个月复查一次,2~5岁幼儿6个月复查一次,5岁以后每1年复合一次,复查时应做检影检查,在4~5岁幼儿,如果度数相差大于+1.0D,应予换镜。

与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一样,高AC/A调节性内斜视导致的严重问题是弱视。屈光矫正后应定期随访。若患者未随访,可发生发育性弱视,遮盖治疗是首选方法,也可做压抑疗法。

(4)如果患儿年龄已超过5岁,可以适当减少双焦点镜度数0.75~1.0D,目的是维持融合,并使看近时处于内隐斜状态。

局部用抗胆碱酯酶剂,即协助去掉高AC/A调节性内斜视的双焦点镜,通过逐渐减少制剂的浓度,其融合性散开能力可逐渐增大。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首先全部矫正其调节部分,如仍有弱视,应做遮盖治疗;如弱视已经治愈,应手术矫正其残余的内斜视。

日常注意

让小儿远距离视物,锻炼眼外直肌的收缩能力,玩具等都要与小儿眼睛保持一定的距离,至少要有50厘米的距离。学龄前期明显的内斜视儿童一定要及早就诊,配戴眼镜纠正近视、弱视。严重的内斜视需要经过手术矫正。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麻仁丸(桐君阁)的功效与作用-麻仁丸(桐君阁)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肾石通颗粒的功效与作用-肾石通颗粒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