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定性外斜视是什么?恒定性外斜视怎么办?恒定性外斜视症状有哪些?

黄斑裂孔是指黄斑部的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发生了全层(全部 9 层结构)的缺损,如同“多层蛋糕被深挖了一勺”。特发性黄斑裂孔是指眼部无明显相关的原发病变、自行发生的裂孔。本病较常见,占所有黄斑裂孔的 83%。多发于 50 岁以上的人群,平均发病年龄为 57~66 岁。女:男约 2∶1。一只眼患病,另一只眼的患病率为 3%~22%。无明显可查的病因。根据裂孔的进展情况,分为 Ⅰ 期、Ⅱ 期、Ⅲ 期和 Ⅳ 期孔。本病起病隐匿,早期可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中心暗点。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主要危害是损害视功能,严重者可导致永久性的视力障碍。及早发现,手术治疗后,视力预后一般较好。

概述

外斜视即眼位向外偏斜,一般可分为间歇性外斜视与恒定性外斜视。随着间歇性外斜视病情的进展,外斜突变为恒定性,即经常处于外斜状态。

症状

临床表现

1.外斜视较稳定,斜视角较大。

2.集合功能不足。

3.双眼视功能不良,多无同时视及交叉。

4.采取同侧性交替注视,而非交叉性交替注视。

5.常合并A-V征下斜肌、功能过强或垂直斜视。

并发症

有单眼注视倾向,且有弱视。

病因

外斜视的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神经支配因素、解剖因素、屈光因素等有关。恒定性外斜视大多是由于间歇性外斜视失去代偿所引起,也有开始发病即为恒定性。

就医

检查

应行全面检查,测量看远及看近斜视度,A-V征及侧位非共同性,此点很重要,因为有过短暂危险。检查注视性质,睫状肌麻痹验光,有无弱视。

诊断

根据间歇性外斜视病史,结合外斜视角大而稳定、双眼视功能不良等表现可协助诊断。恒定性外斜视大多是由于间歇性外斜视失去代偿所引起。临床表现外斜视角大而稳定、集合功能不足、双眼视功能不良。行全面检查测量看远及看近斜视度,A-V征及侧位非共同性;检查注视性质,睫状肌麻痹验光,有无弱视。

鉴别诊断

恒定性外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可能是外斜视发展的不同阶段,恒定性外斜视可能是间歇性外斜视发展的结果。恒定性外斜指的是,无论何时,某一只眼总是处于偏斜状态。通常是幼年发病,有的是从间歇性外斜视发展而成。发病早而预后差,常因为双眼视觉遭到破坏,而形成立体盲。需要尽早手术矫正斜视,不要延误手术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果是间歇性外斜发展而成的恒定性外斜,预后较好,因为在斜视恒定之前,已经建立双眼单视,手术矫正后可重新获得完好的双眼单视。两者的鉴别对手术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

治疗

对伴有屈光不正,要在矫正斜视的同时治疗屈光不正;对伴有弱视者,要在戴镜矫正斜视的同时治疗弱视并做正位视训练;建立立体视;若共同性斜视10度以下可用三棱镜矫正,超过10度者可手术矫正。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青蛤散的功效与作用-青蛤散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十全大补膏的功效与作用-十全大补膏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