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性硬化性白内障是什么?核性硬化性白内障怎么办?核性硬化性白内障症状有哪些?

Thygeson 浅层点状角膜病变是一种累及角膜上皮、前弹力层、浅基质层的各种各样小的、散在的病变,常慢性、反复发作,多数学者认为属于免疫性角膜病。多为双眼发病,所有年龄均可发病,没有性别差异。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劳累、睡眠不足、全身抵抗力下降、屈光不正长期不矫正是相关的诱发因素。主要症状包括畏光、流泪、异物感等。主要治疗方法是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部分患者长期慢性病程、反复发作,可导致角膜基质混浊、瘢痕形成,影响视功能。本病的病因不明,无有效的预防手段。大部分患者及时治疗,预后良好,但有复发的可能。

概述

核性硬化性白内障(nuclear sclerotic cataract)指在晶状体的中心位置出现硬化和浑浊。此种典型的白内障多见于老年人,位于晶状体赤道部的上皮细胞持续增生,纤维不断挤向中心,中心纤维逐渐增加、硬化,透明度下降。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

症状

临床表现

单侧或双侧性,两眼发病可有先后,视力进行性减退,由于晶状体皮质混浊导致晶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不同,可有眩光感,或单眼复视,近视度数增加,临床上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后囊下三种类型。硬化性白内障属于核性白内障。

核性硬化性白内障的晶状体混浊从晶状体中心部位即胚胎核位置开始,出现密度增加,逐渐加重并缓慢向周围扩展,早期呈淡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至深黄色,深棕黄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病人常诉说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因此,在黑暗处瞳孔散大时视力增进,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

随着白内障程度加重,晶状体核颜色亦逐渐加深,由淡黄色转而变为棕褐色或琥珀色。如长期得不到治疗,晶状体核最终可变为黑色,形成所谓的黑色白内障。晶状体核颜色与核硬度有一定相关性,即颜色越深,核越硬。

病因

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氧化损伤和抗生素的使用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部分光线被混浊的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到视网膜上,表现为视物模糊和视力下降。

就医

检查

1.眼压测量

可排除高眼压引起的视功能损害。

2.房角检查

应用房角镜、超声生物显微镜进行房角的检查,以了解房角的宽窄和开放程度。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是目前了解眼前段组织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检查虹膜、房角、晶状体及其悬韧带情况,特别是在眼前段屈光间质混浊或小瞳孔时,是白内障手术前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3.B超检查

是白内障的一种常规检查方法,可排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和眼内肿瘤等疾患。在晶状体明显混浊,眼底镜检查不能辨明眼底情况时尤为重要。

4.眼部特殊检查

对手术效果存在疑虑或有特殊要求,怀疑合并其他眼病的患者,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可酌情选择角膜内皮细胞检查、视网膜视力检测、视野检查、视网膜电流图(ERG)、视觉诱发电位(VEP)、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眼底检查及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等等。

诊断

根据病史、检查和晶状体发生变性和混浊,变为不透明,影响视力,而矫正视力在0.7或以下,可诊断为本病。

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否有效尚没有肯定的结论。

2.手术治疗

手术是核性硬化性白内障最基本、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一般无需等待皮质完全混浊即行手术。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牛黄清宫丸的功效与作用-牛黄清宫丸说明书

2023-8-3 4:34:42

保健

洋葱不为人知的8大功效 洋葱怎么切不流泪

2023-9-16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