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萎缩是什么?脉络膜萎缩怎么办?脉络膜萎缩症状有哪些?

管状腺瘤是一种罕见的唾液腺良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学注结构,与排泄管细胞相似,推测肿瘤来源于排泄管细胞。发病率占所有唾液腺肿瘤的 1%~3%。常见于 65 岁以上老年人,尚无儿童病例,女性多于男性,多发于上唇部位。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与管状腺瘤的发生有关。65 岁以上的老年人、长期不清洁口腔以及喜欢食用辛辣食物的人容易罹患管状腺瘤。无痛、无溃疡性肿块是该疾病的最主要症状。手术是治疗管状腺瘤的主要方法。治疗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管状腺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征,但临床上无明显症状,肿块生长缓慢,不容易引起患者的注意和重视,容易延误治疗时机。本病几乎没有可感知的症状。肿块变大后会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和心理健康。肿块如出现在腮腺,手术后会有面瘫风险。若发展为恶性肿瘤,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管状腺瘤多数由口腔检查时发现,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是主要预防方法。

概述

脉络膜萎缩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脉络膜萎缩既往称为脉络膜硬化,因病变区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能见到其下条形发黄的脉络膜血管而得名。后来发现这些血管病理上并无硬化,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完全正常充盈,故改为现名。继发性脉络膜萎缩可见于炎症和缺血性疾病。下面介绍原发性脉络膜萎缩的几种疾病。

症状

临床表现

1.弥漫性脉络膜萎缩

(1)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随年龄增长而病情逐渐加重,50岁左右发展为弥漫性萎缩。

(2)最初眼底呈斑驳状,色素分布紊乱,出现黄色小点及水肿样外观,形似炎症;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时,眼底呈豹纹状,脉络膜血管变为粗大,如网状。其血管壁增厚,中央血流小呈灰白色。部分血管似闭塞状,形成白色条带。

(3)典型的病变自黄斑或视乳头周围开始,逐渐向四周扩散。视力随病变部位、病程不同而有差异。

(4)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患者会有视力减退、视物变形、视野有中心暗点。

(5)初期对视力影响较轻,病变进展至视网膜中心区时,视力显著下降,其视野出现中心暗点,进而呈向心性缩小,终至管状。夜盲为本病早期的明显症状。

2.视乳头周围和中心脉络膜萎缩

中心视力丧失,65岁以上老年人易受侵犯,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3.中心性局限性脉络膜萎缩

(1)本病多见于60岁左右的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2)早期症状为视物变形,视野可有中央暗点,病程进展缓慢,晚期视力严重受损。(3)病变晚期黄斑呈局部性萎缩区。

病因

本病多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常染色性隐性遗传或散发的报告。

就医

检查

检眼镜检查、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吲哚箐绿造影。

诊断

1.弥漫性脉络膜萎缩

检眼镜下,眼底周边部尚可见到散在的色素斑块。视神经乳头及视网膜动静脉一般无明

显改变。

2.中心性局限性脉络膜萎缩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视网膜动静脉荧光素充盈时间及病灶以外的背景荧光均无异常,病

灶区荧光强弱相间,弱荧光表示色素上皮脱失及脉络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强荧光则为脉络膜

大血管的荧光充盈。

3. 视乳头周围和中心脉络膜萎缩

检眼镜下病灶呈灰黄色,其间杂有浓淡不一、边缘模糊、大小不等的色素斑块,病灶境界并不清楚,视神经乳头及视网膜血管无异常。

治疗

本病无特殊治疗方法,视力降至低视力水平时可试用助视器。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安乃近片的功效与作用-安乃近片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司帕沙星片的功效与作用-司帕沙星片说明书

2023-8-2 23: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