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视神经是连接眼部和大脑的“高速公路”,眼部在接收光信息后,将信号通过视神经传导进入大脑。
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是各种原因引起视网膜神经细胞广泛受损,视神经发生退化,从而导致视神经纤维数量减少,功能减退,无法正常传输视觉信号,致使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1]。
视神经萎缩的病因十分复杂,它提示某种损伤视神经的疾病已经进展至晚期,从而造成了某种程度的视功能障碍[1]。
本病分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和继发性视神经萎缩两大类,症状为视力下降,严重者甚至最终可能失明。无论明确病因与否,患者只要出现了视功能受损的表现,就应该尽快前往医院接受诊治。临床医生通过仔细询问患者现有症状、既往病史和家族史,并结合眼科检查即可作出临床诊断[1]。
针对视神经萎缩的首要任务是积极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只要及时确诊并尽早开启手术或药物治疗,并进行接受严格的疾病管理以预防复发,患者的视功能仍有机会获得改善或恢复[3]。若确诊为不可逆损伤(永久失明),也要做好心理准备,接受现实,不要轻信轻信“江湖神医”,否则只会劳神伤财。
症状
视神经萎缩有哪些症状和体征?
视神经萎缩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1]:
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永久性视力障碍。
后天获得性色觉障碍,尤以红绿色盲多见。
病因
视神经萎缩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视神经萎缩的病因十分复杂,它是许多临床常见疾病进展至后期的病变表现,这些常见疾病主要包括[1]:
颅内高压或颅内肿瘤;
视网膜和视神经炎症、退变、缺血、外伤、肿瘤及压迫;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
遗传性疾病;
药物中毒或维生素缺乏;
各种病原体感染。
根据不同的病因,视神经的损害过程可分为[3]:
急性,如缺血、外伤或炎症等;
亚急性或缓慢进展,如遗传、中毒或肿瘤压迫性病变;
反复发作,症状呈现阶梯性进展:如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无论病因明确与否,患者只要出现了视功能受损的表现,如视力下降、色盲、色弱等,就应该尽快前往医院接受诊治[1]。
就诊科室
眼科
神经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视神经萎缩?
医生首先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既往病史和家族史[1]。
眼科检查[1]:
眼底是否异常;
视野检查;
视觉电生理是否发生变化。
基因检测[3]:
在基因水平明确病因,避免患者因反复求诊无果而支出不必要的费用。
可以提示遗传病风险,利于指导优生优育。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目前症状达到了怎样的严重程度?
症状是否快速恶化?还是缓慢进展?
是否还伴有其他慢性疾病?
近期头部是否遭受过创伤?
近期是否服用过什么药物?
家庭成员是否也有类似症状?
在何种情况下,症状似乎有所缓解?
什么情况下会导致症状加重?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发生视神经萎缩?
病情是否会不断进展?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能达到怎样的效果?
治疗多久之后症状可以缓解?
此病是否会导致后遗症?
今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视神经萎缩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治疗?
如果病程短于 3~6 个月,早期患者仍存在一定基础视力,尤其是脑瘤术后、外伤后、感染性或炎性及脱髓鞘性视神经萎缩。积极针对病因治疗,辅以神经营养剂及维生素类药物等,可使部分患者的视功能得到改善,甚至长期保持[3]。
颅咽管瘤或脑垂体瘤:患者一般需要尽早接受手术治疗,压迫解除后,有机会恢复视力[3]。
药物中毒:及时发现并终止用药或及时解毒,就有可能挽救部分视力[2]。
日常注意
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缓解或阻遏病情的继续进展。
伴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严格接受疾病管理,定期复诊,以保护残存视神经纤维的功能。
如果患者被确诊为视功能完全丧失,则说明病情已处于无法逆转的阶段。
家属要帮助患者要做好心理建设,接受现实;
不要轻信“江湖神医”,以免劳神伤财。
预防
预防眼部及颅脑外伤;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
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