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小儿疱疹性角膜结膜炎,是由于儿童接触或感染结核后,对于结核杆菌或其产物发生过敏反应,淋巴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等在结膜、角膜缘形成结节,从而引起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一系列不适的疾病。
本病最主要的病因是人型结核杆菌感染。与活动性结核患者密切接触、未接种卡介苗、免疫力低下等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本病的症状表现为角膜、结膜出现灰白或灰黄色小结节。仅波及结膜者多无明显症状。波及角膜者可有畏光、疼痛、流泪、眼睑痉挛等症状表现,严重者可伴角膜溃疡。
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局部应用抗生素、激素类滴眼液治疗,同时需对身体其他部位原发性结核进行积极彻底治疗。
本病的主要危害是角膜瘢痕形成者可影响视力,原发部位结核感染可合并其他结核感染相关后遗症。
在治疗本病的同时,需注意原发病的诊断及治疗,避免疾病复发。
症状
角膜、结膜处结节,伴畏光、流泪、疼痛、眼睑痉挛等不适,出现角膜溃疡及瘢痕者可出现视力下降,具有易复发的特点。
小儿疱疹性角膜结膜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小儿疱疹性角膜结膜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灰白或灰黄色结节:结节位于结膜、角膜处,角膜缘(又称角巩膜带,是角膜边缘与巩膜连接的一条过度区域,呈半透明灰白色)为常见好发部位。
畏光、流泪、疼痛、眼睑痉挛:是角膜受到侵犯时患者的表现。所谓“眼睑痉挛”是患者感觉不受控制、不自主的不断出现强烈眨眼、闭眼的现象。
具有反复发作特点,时好时坏,影响视力。
小儿疱疹性角膜结膜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小儿疱疹性角膜结膜炎,轻症者不引起临床症状,亦不遗留后遗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疱疹波及角膜中心时,可引起角膜溃疡及瘢痕形成,从而影响视力。
结核感染扩散时可引起瘰疬性面容,出现皮肤、淋巴结等多部位结核感染。瘰疬性面容是指患者结核扩散后引起颈部、耳后等处皮下淋巴结肿大,逐渐融合成串珠样结节。
病因
小儿疱疹性角膜结膜炎,是由于接触或感染结核后,机体对结核及其产物发生的过敏反应,多在机体首次受结核杆菌侵犯时出现。
小儿疱疹性角膜结膜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机体接触结核杆菌及其产物,发生过敏反应。
哪些人容易患小儿疱疹性角膜结膜炎?
与活动性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
未接种卡介苗的儿童;
存在免疫缺陷性疾病或各种原因(包括糖皮质激素应用)导致免疫力低下的儿童。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疑有结核接触史或罹患结核患儿,出现明显眼部不适,如畏光、流泪、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虽无明显临床症状,但角膜、结膜等部位存在疱疹、结节及周围充血时,应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上述症状加重。
全身结核播散性感染:表现为患者结核扩散后引起颈部、耳后等处皮下淋巴结肿大,逐渐融合成串珠样结节。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儿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儿疱疹性角膜结膜炎?
医生发现角膜、结膜处疱疹、结节时,结合临床表现,结核接触史,进行初判,并通过结核杆菌抗体检测、血沉等检查进一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结核杆菌抗体检测:除常规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检查外,还会采血进行结核杆菌抗体、结核杆菌 DNA、结核感染 T 淋巴细胞等结核相关检查,评估结核感染情况。
血沉:血沉检查没有特异性,即不能单纯作为结核感染的诊断指标,但可协助判断结核感染是否处于活动期。
其他:胸部 X 线等检查,可协助查找结核感染原发部位。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存在临床症状如畏光、流泪、疼痛等?
出现症状多久了?
是否反复出现?
是否曾就诊于其他医院/医生?进行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是否有结核杆菌密切接触史?
是否按计划免疫接种卡介苗?
是否有免疫缺陷性疾病,或存在引起免疫缺陷的其他病因?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
除眼部症状外,是否存在其他部位结核感染?
治疗疗程是多久?
会不会留后遗症?
治疗
局部应用抗感染、激素等滴眼液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结核,避免复发。
药物治疗
抗生素类药物:由于本病可引起角膜、结膜结节及溃疡形成,易合并细菌感染,需应用抗生素滴眼液进行治疗。
激素类药物:由于本病的病因主要为机体过敏反应,对于反复复发者加用激素,可以抑制机体过强的免疫反应,减少复发。
局部应用抗生素类、激素类滴眼液外,应用阿托品进行散瞳。
对于其他部位结核灶,应积极治疗原发结核,足量足疗程抗结核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疾病本身可能引起反复眼部感染、不适症状,导致患儿反复揉眼等行为,若接受正规治疗,患儿预后良好。
若存在基础病(结核感染)患儿,不及时控制结核感染,可在体内潜伏,成为继发性结核的潜伏灶,严重者可并发空洞、胸膜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血行播散性结核而波及全身,导致多脏器结核感染。少数症状较重的患儿可能出现溃疡甚至瘢痕形成,影响视力。
日常注意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注意用眼卫生。切断传染源,避免二次感染。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注意充足蛋白质等营养素的摄入,增强体质。
注意用眼卫生:避免因眼部不适反复揉眼等情况,避免合并细菌等其他病原菌感染。
密切接触结核患者的患儿,应尽快脱离传染环境,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
本病是由于结核感染引起,应注意预防结核感染。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控制传染源,脱离传染环境:对于密切接触结核感染患者的患儿,应尽快脱离感染源。对于家中已有结核感染的患儿,应对患儿及其家人进行结核排查,避免交叉感染。对于学龄期儿童,应定期体检,避免校内感染。
接种卡介苗:对于没有接种禁忌症的儿童,应按国家计划免疫要求按时接种卡介苗。
预防性治疗:对于结核菌素试验检查异常,或高度提示可能存在结核感染的患儿,应按结核感染预防性治疗方案进行预防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