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毛细血管瘤是什么?眼部毛细血管瘤怎么办?眼部毛细血管瘤症状有哪些?

牙槽脓肿又称根尖周脓肿,是根尖周病的一种类型,根尖周病是指发生于牙根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多继发于牙髓病。由各种因素引发的牙髓炎症如没能有效地治疗炎症会从冠部牙髓向牙根方向扩展。当牙根内的感染通过根尖孔作用于牙根周围组织时,就导致根尖周炎,再不治疗控制根尖周炎很快会发展到化脓期,即牙槽脓肿。

别称

婴儿型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草莓痣

概述

眼部毛细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的良性肿瘤。

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又名婴儿型血管瘤,人群发病率约为 1%~2%。

本病是一种先天发育的异常,血管在形成过程中每个阶段均可发生肿瘤。

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眼睑毛细血管瘤、眼眶毛细血管瘤、结膜毛细血管瘤、视网膜毛细血管瘤及视乳头毛细血管瘤。

根据肿瘤大小、发生部位和进展情况的不同,可出现上睑下垂、弱视、斜视、散光、眼球突出、视力减退及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

如肿瘤范围小,可单纯观察;如引起并发症,可考虑保守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少数病例,可考虑放射或手术治疗。

可引起上睑下垂、弱视、斜视、散光、眼球突出、视力减退及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

由于毛细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目前尚无明确的预防方法。

症状

眼部毛细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的良性肿瘤,几乎不会发生恶变,也很少影响眼部以外的组织。根据肿瘤的生长位置不同和范围大小,可出现上睑下垂、弱视、斜视、散光、眼球突出、视力减退及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

眼部毛细血管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根据毛细血管瘤发生部位和大小的不同,其症状有所不同。

眼部毛细血管瘤多发生于婴儿出生后的 3 个月内,随后的 3 个月增长较快,尤其是原发于眼睑皮肤者,有时 1~2 个月内即可波及大部分眼睑和面颊部,多数患者于 1 岁之后病变停止,且有自发消退倾向。

眼睑表层毛细血管瘤的发生仅限于真皮内,多开始于上睑内侧皮下,多发生于出生后的 1 个月以内,随后的 1 个月发展较快,可单发于眼睑皮肤,也可多发见于身体其他部位。肿瘤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稍隆起,呈鲜艳的深红色,表面有许多小凹陷,如同草莓样,故名草莓痣或草莓状血管瘤。病变较小者仅呈点状,大者可波及全眼睑及颜面部,以手指压迫可褪色,手指离去后又恢复红色,轻度擦伤和搔抓可引起出血。病变自行消退过程中,首先血管瘤变薄,中央部出现正常皮肤或放射状褪色斑,自发消退后一般不影响外观。

眼睑深层毛细血管瘤常侵犯眼睑深层及眶隔之后,也有少数病例的病变限于眶内周围及中央间隙,多发生于上睑内侧,局部肥厚或扁平隆起,皮肤或结膜透见紫蓝色肿物,哭闹时肿物增大,颜色更为明显,扪诊肿瘤表面光滑,边界不清楚。若肿瘤发展可致全上睑软性肿大,睑裂闭合,上睑不能上举,遮盖瞳孔,影响视觉发育。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弱视和斜视。

眼眶毛细血管瘤多位于眶内上象限,向前推移眶隔可致上睑前隆,眼球向下移位。

若肿瘤位于眼眶深部,往往出现进展较快的眼球突出、肿胀、视力减退和眼球向肿物方向运动障碍。

若累及结膜,结膜毛细血管瘤可表现为反复性结膜出血。

眼部毛细血管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眼部毛细血管瘤引起的并发症主要与瘤体增大占位有关。

常见并发症包括:

上睑下垂,引起弱视、斜视、散光等。

眼球运动障碍,复视(指两眼看一个物体时感觉为两个物像的异常现象)等。

眼球突出。

压迫视神经,视神经萎缩。

病因

眼部毛细血管瘤是一种先天发育异常所导致的良性肿瘤,是血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多种细胞成分构成的多源性肿瘤。

眼部毛细血管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该肿瘤是一种先天发育异常所导致的良性肿瘤。

血管的形成,从单一的内皮细胞至大动、静脉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每个阶段均可发生肿瘤。

毛细血管瘤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的管腔,和血管外皮细胞构成,常被视为迷芽瘤(在胚台发育过程中,体内某些组织可离开其正常部位,而到一些不该存在的部位,称组织异位或迷芽,该迷芽组织形成的肿块作称迷芽瘤)。

就医

家长发现孩子眼睑有红色、紫蓝色肿物,哭闹时肿物有所增大,或成人出现眼球突出、眼球移位、视力下降时,需于眼科门诊就诊。就诊时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发现儿童眼睑有红色、紫蓝色肿物,哭闹时肿物有所增大。

出现眼球突出、眼球移位或眼球运动障碍。

视力下降,视野缺损。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医生如何诊断眼部毛细血管瘤?

表浅的眼部毛细血管瘤容易通过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深部的肿瘤则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超声图像与组织学改变相对应,毛细血管瘤为一种浸润性病变,间质少,B 型超声显示病变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超声还显示肿瘤的侵犯范围和深度,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发现供血血管及肿瘤内循环情况,显示为弥漫性红蓝血流,以及快速流动的动脉频谱图,是一种特征性超声表现。

CT 平扫或增强扫描:皮下毛细血管瘤显示眼睑肿胀和密度增高;位于眼球和骨壁之间的病变,轮廓较清,形状不规则,或分叶状,与眼球分界不清,增强扫描可强化。

MRI(磁共振成像):可以更清楚的显示肿瘤轮廓,需要手术的患者,术前应进行 MRI 检查。

术后病理

肉眼观察缺乏囊膜,实质呈灰白色颗粒状,易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确认肿瘤的性质及类型,排除其他类型的眼眶肿瘤。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发现孩子出现眼部肿物的?

肿物生长迅速吗?

孩子哭闹时肿物是否有明显增大?

眼部是否有突出?视物是否出现重影?

最近是否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长眼部毛细血管瘤?

是恶性的吗?需要立即治疗吗?可以自行消退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术后存在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以后如何预防再次发生?

治疗

根据毛细血管瘤的生长位置和发展快慢,可选择不同治疗方法。

观察

在眼睑肿瘤较小,发展较慢或停止,不影响视力或外观的情况下,可不予任何治疗,静待其自行消退。

药物治疗

对于体积不是很大的眼睑毛细血管瘤,根据具体病情,可以尝试性地采用局部药物注射治疗。常用的药物有:

皮质类固醇疗法:可口服或肿瘤内注射皮质类固醇。

硬化剂瘤内注射:用于肿瘤较小的皮下病变。

抗癌药瘤内注射。

冷冻和激光照射

用于发生在眼睑表层的,体积较小的毛细血管瘤。

放射治疗

小剂量放射治疗对防止肿瘤增长,促使病变萎缩,有肯定效果。

手术治疗

毛细血管瘤无囊膜,与正常结构界限不清,且手术出血较多,广泛切除易损伤功能结构,除非以上治疗方法不能实行或无效;眼睑遮蔽瞳孔影响视觉发育;眼球突出、角膜暴露;压迫视神经、视力减退,具有以上情况才考虑手术切除。

根据具体病情,在保留眼部相关组织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对肿瘤组织进行切除,以改善病情,降低复发率。

如肿瘤边界未能完全切除,在术中冷冻可避免复发。

疾病发展和转归

眼部毛细血管瘤是良性肿瘤,有些患者在生长过程中可自行消退。

日常注意

对于暂时无须进行治疗的儿童,家长应注意观察肿瘤的生长速度,决定手术时机。

家长可用笔画出肿瘤的直径,用尺子测量并记录,每三个月做一次测量,如果发现囊肿生长过快或引起并发症,则应考虑进行治疗。

患者也可以每 3~6 个月进行门诊随诊,由医生观察肿瘤是否发展,决定是否施加进一步干预。

预防

眼部毛细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目前没有明确的预防方法,与母亲孕期的饮食、用药等因素没有明确关系。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盆炎净胶囊的功效与作用-盆炎净胶囊说明书

2023-8-3 0:11:30

保健

养生保健 中医告诉你的按时养生法

2023-8-30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