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牙合)畸形是什么?开(牙合)畸形怎么办?开(牙合)畸形症状有哪些?

感染性动脉瘤又称霉菌性动脉瘤、细菌性动脉瘤,占0.5%~2.0%,指因外界细菌侵入或由血管内、血液自身感染引起的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易破裂,常累及重要脏器,诊断较难。虽不多见,但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

概述

开(牙合)畸形在临床上较少见,多见于恒牙期,指的是在正中(牙合)位及非正中(牙合)位时,上下颌部分牙齿在垂直向无(牙合)接触,称为开(牙合)畸形。

症状

临床表现

开(牙合)分为3度:指的是上下切牙切缘间的垂直距离,以上颌切牙切端至下颌切牙切端的垂直距离标准。Ⅰ度:上下开牙(牙合)垂直分开3mm以内。Ⅱ度:上下开牙(牙合)垂直分开3~5mm。Ⅲ度:上下开牙(牙合)垂直分开5mm以上。

开(牙合)的范围有大有小,有的是前牙开(牙合),有的是后牙局部开(牙合),有的严重开(牙合)是在全口牙齿中只有最后一对磨牙有咬接触。

开(牙合)不仅丧失切割和咀嚼功能,而且影响到吞咽、语言、呼吸等功能以及颜面外观。

开(牙合)畸形患者面部骨骼的高度,随开(牙合)度的程度而增加,严重开(牙合)面下1/3高度明显加大,下颌角钝,上下唇常不能闭合,常导致牙周及上呼吸道感染,影响健康。

并发症

不仅引起牙(牙合)关系紊乱,尚可导致面部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及面容。

病因

1.遗传因素

遗传可能形成开(牙合)畸形,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2.佝偻病

严重的佝偻病是产生开(牙合)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前大后小楔形大范围的开(牙合)畸形。

3.口腔不良习惯

可影响口腔及颌面部有关肌肉的动力平衡,从而导致开(牙合)畸形。不良习惯可造成开(牙合)。吐舌习惯是造成前牙开(牙合)最常见的原因,因舌体中间厚两侧薄,故呈梭形开隙,常伴有下颌前突和散在前牙间隙。此外,吮拇、咬物和咬唇等习惯,均能在牙列不同的部位产生局部小开(牙合)。

4.下颌第三磨牙

见于前倾阻生或水平阻生时,偶然可推下颌第二磨牙,使其伸长,突出于平面,将其余牙分开,若伴随舌因素,则形成大范围的开(牙合)畸形。

病理

分为三种类型

1.前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正常,后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过大。

2.后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正常,前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不足。

3.前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不足,后牙牙槽或颌体的高度过大。

就医

检查

口腔科视诊检查。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口腔科检查基本可以确诊。同时需要明确病因和开(牙合)畸形程度,以便选择治疗方案。

治疗

1.按形成机理不同,进行不同的矫治设计。

(1)前牙牙槽高度正常,后牙牙槽高度过大者,如患者年幼,可戴用后牙垫单纯压低后牙,必要时使用牵引头帽及颏兜相配合,垂直牵引,刺激下颌髁突的生长。

(2)后牙牙槽高度正常,前牙牙槽高度不足者,可使用细丝弓或方丝弓固定矫正器,在4个第一恒磨牙上制作支抗带环,开波及的牙齿唇面粘结托槽,用矫正钢丝结扎固定为一体,用橡皮圈进行上下前牙间的垂直牵引,以升高前牙牙槽高度。

(3)前牙牙槽高度不足,后牙牙槽高度过大者,亦可采用固定矫正器,升高前牙牙槽高度,压低后牙牙槽高度。

2.年龄较大、骨骼畸形明显的严重开(牙合),非机械性矫治能够奏效,宜采用正畸矫治与外科手术配合的方法进行,视不同病例,选用上颌前或大部游离术、下颌体及下颌升支部分截骨等手术。

日常注意

1.破除不良习惯如吐舌、舔牙、伸舌、吮拇等。乳牙期或混合牙列初期,在10岁前破除不良习惯,开(牙合)畸形可能自行调整。必要时戴用不良习惯破除器。

2.积极进行全身抗佝偻病治疗。

3.拔除引起开(牙合)畸形的下颌第三磨牙,使已伸长的下颌第二磨牙自行复位,并配合嚼肌、颞肌、翼内肌等肌功能训练。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柏子养心丸(坤康)的功效与作用-柏子养心丸(坤康)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干酵母片的功效与作用-干酵母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