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口腔白斑,口腔黏膜白斑,口腔黏膜白斑病
概述
口腔黏膜白斑病(OLK)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以白色病损为主的损害,不能被擦除,临床及组织病理学上不能被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是口腔黏膜常见的一种潜在恶性疾病。
口腔白斑的患病率约为 1.49%~4.27%。但其发病率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数据。男性多于女性。
白斑病因不明,有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包括吸烟、饮酒等理化刺激,念珠菌及人乳头瘤病毒(HPV)等微生物感染,抑癌基因的缺失,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等。
病损分为均质型及非均质型,其中非均质型又分为溃疡型、疣状型及颗粒型白斑。
通常没有明显症状,而仅有粗涩感,非均质型白斑可有刺激疼痛或自发痛。
所有白斑都应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及病理分型。对于临床及病理较轻微的患者,建议观察随诊,对于临床及病理较重的患者,建议切除。
建议适当补充类胡萝卜素,约 20%~30% 白斑病患者有所改善。
本病有恶变风险,据文献报道,口腔黏膜白斑病的癌病率在 3%~20% 以上不等。
症状
白斑往往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也因此常被忽视。但长期存在的白斑有一定恶变风险。
口腔白斑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口腔黏膜白斑病往往没有明显不适症状,仅有局部粗糙感,所以容易被忽视。随着疾病的进展,病损面积可能会逐渐增大,同时可能出现刺激疼痛症状。
口腔白斑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局部粗糙感。
局部病损出现高出黏膜表面的颗粒状,或表现为红白相间。
局部可能出现溃疡并伴有疼痛。
口腔白斑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随着口腔白斑病的进展,可能出现恶变的情况。
常见并发症包括:
出现菜花样增生凸起病损。
出现白斑基础上的深大溃疡,长期不愈。
白斑区域牙齿松动脱落。
病因
口腔白斑病因不明,有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包括吸烟、饮酒等理化刺激、念珠菌及人乳头瘤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抑癌基因的缺失、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等。
口腔白斑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口腔白斑病目前病因不明。可能原因包括:
吸烟、饮酒等理化刺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能是诱发白斑发生的原因。其次可能与饮酒、咀嚼槟榔以及进食过热饮食相关。
微生物感染:念珠菌感染与白斑的因果关系目前尚有争议,但无疑合并了念珠菌感染的白斑,更易发生癌变。另外,人乳头瘤病毒病毒(HPV)也被认为与白斑恶变有一定关系。
其他因素:抑癌基因的缺失、微循环障碍、脂溶性维生素及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可能是白斑发生的诱因。
哪些人容易患口腔白斑病?
长期吸烟。包括带过滤嘴烟,旱烟,水烟,咀嚼烟草,倒吸烟等。
咀嚼槟榔。咀嚼槟榔不仅会诱发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也可能造成白斑病。
其他因素。比如长期创伤、长期局部感染因素等。
就医
一旦发现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压迫不能褪色,时间超过一月,无论是否疼痛,都建议尽快就诊。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压迫不能褪色,时间超过一月。
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斑块高出黏膜表面,伴或不伴有溃疡。
口腔黏膜上出现红白相间的病损,伴或不伴疼痛。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科
医生如何诊断口腔白斑病?
根据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不能在临床上诊断为其他疾病即可确诊。但同时需要做病理检查。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组织病理学检查:用于明确诊断,同时判断上皮异常增生的程度。
甲苯胺蓝染色:用甲苯胺蓝试剂对白斑病损进行染色,是一种无创检测,快速且无痛。对于初诊或随诊观察的白斑病患者,可初步判断病损有无潜在恶性,或帮助医生选择活检部位。
自体荧光检查:用自体荧光检测仪照射白斑病损,是一种无创检测,无痛,可即刻获得结果。对于初诊或随诊观察的白斑病患者,可初步判断有无潜在恶性,或帮助医生选择活检部位。
脱落细胞 DNA 多倍体检查:用小刷子刷取白斑病损表面的脱落细胞,经过处理后,在显微镜和计算机下观察,是一种微创检测,对于初诊或随诊观察的白斑病患者,可初步判断有无异形细胞出现,及脱落细胞 DNA 含量是否异常,从而提示有无潜在恶变存在。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症状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有无疼痛症状?
是否有吸烟、饮酒、咀嚼槟榔等不良习惯?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的口腔白斑病?
如何治疗?
怎么判断潜在风险?
平日有什么注意事项?
需要多久复查?
治疗计划如何?
治疗
口腔黏膜白斑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建议以观察随诊为主,可以辅以类胡萝卜素长期口服治疗。临床考虑恶变风险较高患者,建议手术切除。也可选用激光照射或光动力治疗,可消除白斑病损,但可能复发。
药物治疗
维甲酸软膏外用:适用于白色角化明显患者。但存在用药后出现局部刺激痛和糜烂、停药复发的情况。
番茄红素口服:有研究显示每日口服番茄红素 4 毫克及 8 毫克,持续 3 月,其临床缓解率分别达到 25% 及 55%。
β 胡萝卜素口服:有研究显示口服 β 胡萝卜素 20~90 毫克/日,持续 3~12 个月,能够使 4%~54% 的患者达到临床缓解的效果。
其他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消除病损快速、彻底。可能会有病损复发;较大病损切除后会遗留瘢痕;对于恶变风险较高、需要扩大切除者,不排除植皮、植骨的可能。
光动力治疗:是在局部病损组织吸收光敏剂后,再用激光照射,使病损消除的一种疗法。具有组织病理学上皮异常增生的病损或浅表的早期癌,对此法敏感,疗效较好。如有病损复发,亦可重复治疗。
激光治疗:是直接用激光照射病损,使之消除的一种疗法。对良性和恶性风险高的白斑均有较好疗效。如有病损复发,亦可重复治疗。
冷冻治疗:是直接用冷冻剂应用于病损,使之消除的一种疗法。对良性和恶性风险高的白斑均有较好疗效。如有病损复发,亦可重复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绝大部分的口腔白斑会稳定不变,少数逐渐进展,所以临床应定期观察随诊。如发现快速进展的白斑,需要再次活检。
日常注意
应避免不良的口腔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戒烟,戒除咀嚼槟榔的习惯,限制饮酒。
避免进食温度过高食物。
推荐轻发酵或不发酵茶:有文献显示茶多酚能够缓解部分白斑病。
建议食用新鲜水果蔬菜:有大量文献证实新鲜蔬果有助于减少白斑的发生。
定期口腔检查。
预防
避免口腔不良习惯,定期口腔检查。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戒烟、戒槟榔,限制饮酒。
避免进食温度过高食物。
推荐轻发酵或不发酵茶:有文献显示茶多酚能够缓解部分白斑病。
建议食用新鲜水果蔬菜:有大量文献证实新鲜蔬果有助于减少白斑的发生。
定期口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