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非牙源性囊肿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残余上皮发展导致的囊肿。球状上颌囊肿是发生于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的非牙源性囊肿。
此病无准确流行病学相关资料。
球状上颌囊肿最主要的病因为胚胎发育期中,鼻突的球状突与上颌突融合处的胚胎残余上皮发展而来。年龄、遗传等为该病的危险因素。
此病无分期分型。
主要症状为上唇有压迫感、上颌前牙区唇侧牙槽骨膨隆、牙齿移位。
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治疗。治疗关键点为完整摘除囊肿。治疗难点为勿损伤邻牙。
该病若不及时治疗,囊肿继续扩大可能造成面部畸形,引起邻近牙的继续移位、咬合关系紊乱。
本病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是该病的防治关键。
症状
上唇有压迫感、上颌前牙区唇侧牙槽骨膨隆、牙齿移位是球状上颌囊肿最典型的症状。
球状上颌囊肿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球状上颌囊肿的常见症状包括:
上唇有压迫感:是球状上颌囊肿的最典型的症状,由于囊肿的存在,使得上颌侧切牙及尖牙区对应的上唇被撑起,有压迫感。
上颌前牙区唇侧牙槽骨膨隆。
牙齿移位:由于球状上颌囊肿的挤压,导致上颌侧切牙及尖牙分别向前后移位。
球状上颌囊肿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面部畸形。
邻近牙移位、松动、倾斜。
咬合关系紊乱。
病因
球状上颌囊肿的病因为胚胎发育期中,鼻突的球状突与上颌突融合处的胚胎残余上皮发展而来。
球状上颌囊肿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胚胎发育过程中,中鼻突的球状突与上颌突融合处的胚胎残余上皮发展而成囊肿,是球状上颌囊肿的主要病因。
哪些人容易患球状上颌囊肿?
20 岁以下青少年。
遗传因素。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上唇有压迫感。
上颌侧切牙及尖牙区唇侧牙槽骨的膨隆。
牙齿移位。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该病不涉及生命危险,暂无需要立即就医的情况。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颌面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球状上颌囊肿?
当医生怀疑是球状上颌囊肿时,将通常进行口腔颌面部的专科检查,在有上颌前牙区唇侧的骨膨隆后,进一步通过影像学检查、穿刺检查、病理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口腔颌面部专科检查:通过对颌面部、口内的骨及软组织的视诊、触诊、扪诊来检查是否有骨质的膨隆、牙齿的移位来进行初步诊断。
影像学检查:通过 X 线检查观察上颌侧切牙与尖牙牙根间是否有倒置的梨形囊肿阴影,并排除其他牙源性囊肿进而确诊。
穿刺检查:通过穿刺所得的囊液,判断囊肿的性质和排除其他病变的可能性。
病理检查:极少数情况下才需要进行。即经过影像学检查、穿刺检查,仍不能确定其性质,不能排除炎性肉芽肿、中央性血管瘤或其他病变可能的,需借助病理组织检查做最后确诊。活检可以确定囊肿性质及其他病变的存在。但如穿刺为多量鲜红血液,活检应十分慎重,以免引起难以控制的出血。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压迫感的?
有没有感觉脸面部有肿胀?
按压的时候会不会感觉到疼痛?
有没有感觉牙齿有移位?或者松动?
有没有感觉伴随有牙疼?
有没有发热、全身不舒服的感觉?
之前有没有做过检查及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种症状?
这种症状还会持续多久?会自行消退吗?
这个病严重吗?
会不会继续影响我的牙齿导致脱落?
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和治疗?
我需要做手术吗?
治疗的效果怎么样?会不会复发?
治疗以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治疗
球状上颌囊肿主要通过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抗菌、抗炎药:如地塞米松、碘仿、甲硝唑糊剂等,将其浸在可吸收明胶海绵中,用来填充囊肿刮除术后形成的空腔。
手术治疗
囊肿刮除术:是球状上颌囊肿的主要治疗方法。从口内做切口, 暴露膨隆的骨质,去除囊肿表面骨质, 彻底刮除囊壁,从而消灭囊肿。(可采用超声刀及内窥镜)行刮除术后遗留的空腔,可用药物(如浸有地塞米松、碘仿、甲硝唑糊剂的复方可吸收明胶海绵)、骨组织(自体髂骨)、软组织、骨替代材料(如硫酸钙颗粒、骨粉、复合性生物活性陶瓷、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支架材料)等进行充填。
开窗减压术:从口内做切口,在囊肿表面骨质最薄处开窗,使囊液流出从而缩小囊腔,也可促进囊肿外周骨新生,促进颌骨改建形态改建,从而缩小囊腔。
负压吸引术:作用为降低囊壁内压力, 促进囊壁外成骨,从而缩小囊肿。从口内做切口,在囊肿表面骨质最薄处开窗并安放吸引管, 用结扎钢丝固定于邻近牙齿上, 以免松脱, 严密缝合切口,也需要做二期的囊肿刮除术。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囊肿可能继续扩大可能造成面部畸形,引起邻近牙的继续移位、咬合关系紊乱,影响患者面容以及进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消除唇面部骨的肿胀膨隆,避免了牙齿的进一步移位以及咬合紊乱,从而极大地避免了生活质量的下降。
日常注意
密切关注囊肿的变化,及时复诊,保持手术部位卫生,防止感染。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保持口腔内的卫生,用漱口液漱口,预防感染的发生。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不可随意乱用各类抗生素,防止杀灭正常菌群,造成致病菌耐药性,若出现皮疹、皮肤红斑等及时就诊,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或发现肿胀未消、流脓等感染症状时及时就诊。
术后、用药复查:术后 3 到 6 个月复查囊肿的消退程度。若行开窗减压术及负压吸引术的患者应密切关注囊肿的变化,一般 1 年后去医院做二期囊肿刮治术。
饮食:术后应当进食清淡的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葱、姜、韭菜、蒜等。
运动:运动时做好面部的防护,可佩戴护具,如头盔、面罩等,防止造成外伤影响手术部位愈合。
其他: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日刷牙 2 到 3 次,饭后漱口,戒烟戒酒。
预防
本病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是该病的防治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