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唾液腺结石又称涎石、唾液腺导管结石,是腮腺、颌下腺或舌下腺生长的结石统称,多见于颌下腺,其次为腮腺,舌下腺较少见。
发病可能与腺体的特殊结构、唾液量减少、唾液浓度改变、唾液的电解质平衡遭到破坏等因素有关。主要发生于 20~40 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当唾液腺结石较小,未造成部分或全部阻塞时,没有任何症状,当其发生阻塞时,则会出现进食时颌下腺肿胀、剧痛;耳颞部、脸颊疼痛;导管口黏膜红肿等症状。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会出现口腔发炎并扩散至颌下腺,引起颌下腺炎,使颌下腺肿大变硬,舌下腺附近红肿触痛。
此病若不能及时、恰当地治疗,可能会引起急性颌下腺炎、急性舌下腺炎、慢性唾液腺炎等并发症。
如果出现进食时颌下肿胀、疼痛,颌下有肿块等与唾液腺结石相关的症状,应及早到医院进行诊治。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结合相关检查手段,做出明确的诊断。
目前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可以缓解疼痛,手术治疗可以取出结石,达到根治目的,治疗方法为首选。
无论是在术前、术后还是日常生活中,要对患者进行仔细护理,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多喝水及多吃新鲜水果、不吃辛辣食物等,很多细节都不容忽视,否则会影响病情康复,引发并发症。
目前没有很好的预防方法。平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保持口腔清洁,加强锻炼,以降低患病风险。
症状
唾液腺结石在形成时一般不会引起任何的症状,当其体积较小,未造成腺体或导管的部分或全部阻塞时,一般不会有症状出现。但是如果结石达到阻塞导管的大小,唾液便会回流到腺体中,引起肿胀和疼痛,可能会持续性加重。
唾液腺结石有哪些症状?[1][2]
唾液腺结石的常见症状包括:
进食时颌下腺出现肿胀、剧痛,疼痛可向耳颞部及颊部扩散,进食后不久肿胀消失,随之疼痛消失;
舌下突然起包;
下颌疼痛;
下颌有肿块;
颌下腺反复肿胀;
腮腺肿大,质地偏硬;
腺体导管口黏膜红肿,挤压腺体及导管有少许脓液自导管流出;
肿胀处具有硬物感、按压疼痛;
肿块周围的黏膜和导管常有炎性浸润等。
唾液腺结石会引起哪些并发症?[3]
唾液腺结石的并发症包括:
颌下淋巴结炎;
急性舌下腺炎;
急性颌下腺炎;
慢性唾液腺炎。
病因
唾液中的化学物质积聚在腺体或者导管中,便会形成唾液腺结石,其主要为磷酸钙等无机盐,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腺体的特殊结构、唾液量减少、唾液浓度改变、唾液的电解质平衡遭到破坏等因素有关。
唾液腺结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1][2]
唾液腺结石的发生与腺体的特殊结构有关,当唾液腺导管较狭窄、易发生扭转、滞留异物则易患病。
唾液腺结石的形成可能与唾液腺分泌唾液的变化有关,如果唾液稀少或浓稠,便会增加患唾液腺结石的风险。例如身体脱水、进食减少时可能增加患病几率。
唾液有机成分浓度的改变、细菌感染及炎症可以影响唾液的电解质平衡,导致无机物的过饱和状态被破坏,无机盐如磷酸钙晶体等析出、沉积,形成结石。
唾液腺结石的危险因素有哪些?[1]
男性多于女性;
青壮年居多。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进食时腮部和颌下胀痛;
颌下有肿块;
颌下疼痛;
颌下反复肿胀;
舌头下面突然起包,有时会自动消失;
脸颊一侧或两侧下颚口腔疼痛;
进食后两颊腮部或下腭部肿胀。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医生如何诊断唾液腺结石?[1][2]
如果出现唾液腺结石的症状,医生将首先通过临床诊断来检查是否存在结石,有时也会进行 X 线、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graphy, CT) 等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辨别分析,并询问相关病史,作为诊断的依据。
临床诊断:常用双手触诊检查颌下腺体和导管有无结石。具体方法为一只手放在口内颌舌沟后方,另一只手轻按于患侧颌下皮肤,双手同时相对触诊,由后向前检查颌下腺和导管,有无肿大、疼痛及结石,导管内的结石可触及。
X 线:X 线照射可显示结石的部位,了解腺体和导管内有无结石。结石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类圆形阴影,大小不一,常沿导管走向排列,有时呈同心圆状。
超声:可清晰地看到腺体及管腔情况,从而帮助判断有无异常病变。
CT:一般 X 线检查及超声无法诊断时,可做 CT。CT 可了解有无腺体肿大、临近的扩张导管内有无积液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进食时是否有胀痛的感觉?
下颌及口腔有哪些异常的症状?
最先出现的症状是什么?
首次出现下颌肿胀、疼痛是什么时候?
出现下颌肿胀的症状已有多长时间?
最近有无口腔经常干燥的情况?
口腔近期是否损伤,以及是否有周围淋巴结炎的病史?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进食胀痛的症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唾液腺结石需要做哪些检查?
该病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不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取出结石吗?
该病如果不进行取出结石的治疗会有什么影响吗?
手术取出结石后,会不会再复发?
手术取出结石后,回家需要注意些什么?
如果治疗没有明显效果,下一步该怎么办?
治疗
对于唾液腺结石的治疗,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保守治疗针对症状较轻的患者,暂时缓解临床症状或使结石自行排出,手术治疗则是针对较大、较难清除的结石,医生通常会采取在口腔中做一个小切口取出结石,从而达到将结石清除的目的。
如何治疗唾液腺结石?
药物治疗
抗生素:涎腺结石通常与炎症并存,当发炎时,需使用抗生素消炎。
保守治疗
对腺体进行按摩,以催生唾液,促进结石排出为主,仅能暂时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不一定能达到彻底去除阻塞的目的。
对于较小的结石,可以通过吮吸柠檬或酸糖刺激唾液流动,可能会促使结石自发性排出。
手术治疗
唾液腺内窥镜
使用微小的带有光源的镜头,插入口腔中的腺体开口,使唾液腺导管系统可以看到结石并进行定位,然后医生通过使用微型器械移出结石并解除阻塞。
该操作在局部或轻度麻醉下进行,采用微创外科技术,可减少手术创伤,保留腺体功能,患者可以当天回家,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的保证。
传统手术
首先看是否并发急性炎症,若并发急性炎症,应先消炎,待炎症得到控制后再摘除结石。术前可服用碳酸饮料使结石外排,利于摘除。
日常注意
无论是在术前、术后还是日常注意生活中,都需要对患者进行仔细护理,很多细节都不容忽视,否则会影响病情的康复,或造成严重后果。
若术前口腔发炎,可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消炎。
术前可服用碳酸饮料促进结石外排,利于清除。
注意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可对结石部位进行热敷。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适当吃些酸的糖果增加唾液流动。
预防
目前没有很好的预防方法。平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保持口腔清洁,加强锻炼,以降低患病风险。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多喝水及多吃新鲜水果。
适量补充水分。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适量咀嚼无糖的口香糖。
日常注意体格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定期体检,若发现口腔出现肿块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