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缺血症是什么?肠缺血症怎么办?肠缺血症症状有哪些?

肺钩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感染的疾病。由钩虫丝状蚴经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农田作业是感染的重要来源。主要表现为接触污染物的手、足部位常出现小出血点、丘疹、小疱疹,甚痒,即钩蚴性皮炎,或有低热、咽痒、疼痛、干咳痰中带血,甚至大咯血。钩虫丝状蚴经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后,经淋巴道或血道到肺,并穿破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引起点状出血炎症细胞浸润其肺部病理改变与肺蛔虫病相似,重症感染可形成肺小叶实变及支气管炎。

概述

肠缺血症指由于肠道血液灌注不足或血液回流障碍而导致肠道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肠系膜缺血症(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AMI),慢性肠系膜缺血症(Chronic Mesenteric Ischemia, CMI)和结肠缺血症(Colon Ischemia, CI)。急性肠系膜缺血症比慢性肠系膜缺血症多见。

症状

临床表现

缺乏特异性,且因缺血程度和发病急缓而异。轻者仅有腹痛、便血,重者可因肠管坏死致休克、死亡。腹痛重于压痛是此病的突出特点。

1.急性肠系膜缺血症

可有腹痛、腹胀、呕吐、发热、便血、腹部压痛、肠鸣音减弱。

(1)症状: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止痛药多无效。开始为绞痛,发生肠梗死后,转为持续性钝痛,且伴有频繁便意。常有恶心、呕吐,可为血性呕吐物。部分患者可有腹泻、血便。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发展较缓慢,最常见脐周阵发性绞痛,随着病变的发展转为持续性钝痛。

(2)体征: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腹部体征不明显,与症状不相符,可仅有轻压痛,肠鸣音正常或活跃。发生肠梗死后,出现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伴有发热、心动过速,甚至休克;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可有腹胀、食欲缺乏。晚期发生肠梗死时,出现发热、代谢性酸中毒、腹膜炎。

2.慢性肠系膜缺血症

症状多发生于餐后,是由于进餐后供应肠道的血液向胃分流,引起肠道缺血加重。

(1)症状:特征性的表现是餐后腹痛、不敢进食和体重下降。腹痛于餐后15~30分钟开始,2~3小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消失。多位于腹上区或脐周,呈痉挛性疼痛或钝痛,可放射到背部,进餐可加重。可伴有腹泻和便秘。

(2)体征:可有上腹部收缩期杂音,为非特异性。

3.结肠缺血症

结肠缺血最常累及脾曲、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1)症状:常表现为突发全腹部疼痛、腹泻、便血等症状。腹痛呈轻度痉挛性,逐渐固定于左下腹部,伴恶心、呕吐和急迫排便感,24小时内出现鲜红色或暗红色便,出血多不显著,不需要输血。腹泻常见,3~20次/日。多数患者还伴发热、乏力及心悸等全身中毒症状。

(2)体征:早期仅有病变部位轻压痛,肠梗死时有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开始增强,随后逐渐减弱。

病因

1. 急性肠系膜缺血症:

(1)动脉栓塞:是急性肠系膜缺血症最常见的原因,占40%~50%。绝大多数栓子来源于心脏,常见原因包括心房颤动、心肌缺血或梗死、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室壁瘤及各种心脏瓣膜病。

(2)动脉血栓形成:多在原有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占急性肠系膜缺血症的25%~30%。这些病人年龄偏大,常有心肌缺血和其他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常年吸烟史等。

(3)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占急性肠系膜缺血症的20%左右。可能是心排出量减少引起广泛的肠系膜血管收缩,导致肠道灌注不足,缺氧坏死。在严重创伤,长期血液透析以及大血管术后的病人中多见。术后或创伤后的病人给予不适当的肠内营养也可诱发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

(4)肠系膜上动脉瘤或夹层形成:肠系膜上动脉瘤最常见的病因是链球菌或真菌所致感染性动脉瘤,其他病因包括动脉硬化、周围内脏的急慢性炎症以及外伤等。孤立的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罕见,可能的病因包括高血压、外伤、感染以及动脉中层发育不良等。

(5)主动脉夹层致肠系膜缺血肠缺血:主动脉夹层影响到肠管血液循环者占5%左右。患者多有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病史,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

(6)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占急性肠系膜缺血症的5%~15%。肠系膜静脉血栓通常累及肠系膜上静脉至门静脉,很少累及肠系膜下静脉。其发病因素包括:肝硬化、脾切除、高凝状态、下肢静脉血栓病史、癌症、感染、创伤、胰腺炎、血液病、炎症性肠病和开腹手术等,但约20%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没有上述危险因素,称为特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7)医源性肠系膜动静脉损伤:较常见的有胰十二指肠切除时损伤肠系膜上动静脉,胃部手术损伤结肠中动脉等,腹膜后或系膜根部肿物切除时也可能损伤血管。

2.慢性肠系膜缺血症:多为肠道血流障碍反复短暂发作所致。动脉硬化是慢性肠系膜缺血症的主要病因。

3.多数结肠缺血症的病因不明,可能有以下病因。

(1)肠道疾病:结肠癌、憩室炎、肠扭转。

(2)心脏疾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动脉硬化、洋地黄治疗。

(3)血管病变:肠系膜下动脉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血管炎、动脉栓塞、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4)手术:主动脉瘤切除术、主动脉重建术、结肠旁路术。

(5)药物:雌激素、血管加压素、达那唑。

(6)血液系统疾病:蛋白质C、S缺乏、抗凝血酶Ⅲ缺乏、镰状细胞性贫血。

(7)其他:创伤、长跑。

其中主要的是动静脉闭塞、小血管疾病和机械性非闭塞性疾病。

就医

检查

初步可使用CT增强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金标准为血管造影检查,可显示内脏动脉闭塞的表现,并可鉴别栓塞和血栓形成。

诊断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但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针对血管的影像学检查。血管造影检查示内脏动脉闭塞,可鉴别栓塞和血栓形成,排除其他消化道疾病后可作出诊断。

治疗

1.溶栓治疗:静脉注入尿激酶等溶解血栓,恢复肠道血供。

2.介入治疗:经肠系膜血管注入溶栓剂、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

3.手术治疗:切除坏死肠管,通过取栓或旁路移植术等恢复肠道血供。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清热明目茶的功效与作用-清热明目茶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复方活脑舒胶囊的功效与作用-复方活脑舒胶囊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