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闭塞性急性肠缺血是什么?非闭塞性急性肠缺血怎么办?非闭塞性急性肠缺血症状有哪些?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是在全身严重性疾病后,导致局部腮腺的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的细菌逆行至腮腺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现无详细流行病学统计,各个年龄及人群均有可能患病。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相对较少见,病因主要是化脓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感染。严重性的全身疾病(如急性传染病)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并列的是慢性化脓性腮腺炎,由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很少见,很多都是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因某些原因而呈现的急性发作。腮腺肿大流脓,胀痛或跳痛,发热,全身不适,寒战发冷等是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主要症状,可伴有口腔溃疡流脓以及外耳道流脓等。早期可保守治疗以及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若腮腺肿大严重可切开引流。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控制感染,会增加治疗难度,细菌可随血流蔓延全身,导致全身中毒性的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现在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已少见,多数是在慢性化脓性腮腺炎的基础上的急性发作或急性临近组织的扩散。

概述

非闭塞性急性肠缺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肠系膜主干动静脉非器质性闭塞以致肠管缺血和坏死的疾病。常有确切的急性肠缺血的表现,却看不到肠系膜血管有明显的阻塞,多见于动脉硬化的患者,因心衰、心肌梗死或脑外伤等引起循环血量不足,血管收缩和肠缺血,从而导致肠黏膜乃至肠壁深层发生缺血坏死。本病系致命性疾病,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决定于基础病严重程度及开始治疗时间。

症状

临床表现

1.症状

腹部不适、乏力等前驱期症状持续几天之后,突发腹部剧烈绞痛,伴有呕吐、腹泻、血便等消化道排空症状。疾病进展可出现全身状态恶化,甚至休克。

2.体征

腹部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有腹膜刺激征。

病因

本病多发生在有动脉硬化的患者中,常由于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不齐、败血症、休克等引起血液浓缩,导致血容量降低、低血压,或应用血管收缩药物后、腹部大手术或心脏手术后。在这些情况下,心排量减少,内脏血管持续收缩,肠管处于低灌压及低灌流状态。由于血流量锐减,引起肠管缺血、低氧,进而造成肠黏膜乃至肠壁深层发生缺血坏死,可伴溃疡形成,晚期可发生穿孔。

就医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升高

(2)血生化 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升高。

(3)腹部穿刺 穿刺液为血性液体。

2.辅助检查

(1)选择性动脉造影 提示无动脉闭塞,仅显示中小动脉散在的节段性狭窄,提示动脉硬化。

(2)腹部X线 呈麻痹性肠梗阻等。

诊断

1.病史

多存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不齐、休克等病史,大多数患者有动脉硬化病史。

2.临床表现

突发腹部剧烈绞痛,伴有呕吐,甚至有休克表现,有腹膜刺激征。

3.检查

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选择性动脉造影,无动脉闭塞,仅显示中小动脉散在的节段性狭窄,提示动脉硬化。

鉴别诊断

1.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二者临床表现类似,应详细询问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不齐等病史,结合实验室检查及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

2.其他急腹症

由于本病变现为突发腹部剧烈绞痛,应与阑尾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等鉴别。

治疗

1.一般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循环低灌注状态,停用升压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

2.药物治疗

动脉输注血管扩张剂,如婴粟碱、妥拉苏林、异丙肾上腺素等。

3.手术治疗

如腹部体征未能消失,诊断不够明确或提示肠缺血不可逆转,则以及时手术为宜,切除坏死肠管,视情况行一期吻合或二期吻合。术后继续补充血容量,给予血管扩张药物及广谱抗生素并积极处理再灌注损伤。

预后

70%~90%预后不良,如肠坏死范围广泛,则病死率高。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黑豆有助于怀孕吗

2023-9-1 23:23:44

药品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的功效与作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说明书

2023-8-2 23: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