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坏死性筋膜炎是什么?腹壁坏死性筋膜炎怎么办?腹壁坏死性筋膜炎症状有哪些?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出疹性呼吸系统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多发生于儿童。临床特点是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Koplik斑、皮肤出现斑丘疹,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肺炎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概述

腹壁坏死性筋膜炎是腹壁皮下组织和筋膜层进行性水肿、坏死并伴全身严重中毒症状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感染沿筋膜组织快速、潜行蔓延,但不累及肌肉组织。

该病发病率不高,查阅文献仅见少数个案报道,暂无明确发病率统计。

造成腹壁坏死性筋膜炎的病因众多,如刺伤、挫伤、擦伤、昆虫叮咬、不清洁注射等导致的局部感染,也有在某些腹部空腔脏器手术、肛周脓肿引流、拔牙后发生坏死性筋膜炎。长期皮肤等软组织不清洁者、糖尿病患者、免疫力缺陷患者等为腹壁坏死性筋膜炎的危险因素。

本病局部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界限不清、触痛明显、局部发黑、可有奇臭,有时皮下积气,通常不累及肌肉;全身中毒症状包括如寒战、高热,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低蛋白血症(乏力、消瘦、浮肿等)等,甚至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本病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及时、彻底的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并予以抗生素等其他药物治疗。

本病进展迅速,可致局部皮肤软组织坏死,甚至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如有皮肤软组织感染,应及时就医。

症状

坏死性筋膜炎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腹壁为其中之一。皮下组织和筋膜层坏死呈潜行迅速蔓延,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皮肤外观改变、血性渗出,可有奇臭、皮下积气,并可进展为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

腹壁坏死性筋膜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局部症状:

皮肤红肿,界限不清,触痛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皮肤逐渐发紫、发黑,出现散在水疱或血疱,溃破后露出黑色真皮层。

皮下积气和恶臭:主要由于严重的细菌感染导致皮肤及皮下脂肪、筋膜的液化坏死引起;某些产气杆菌混合细菌感染后可产生伴有臭味的气体。

全身症状:

寒战、高热:发病早期,有时局部症状体征虽然较轻微,但已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寒战、高热等。

低蛋白血症:严重的全身感染可明显增加基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干扰肝脏合成功能,从而导致低蛋白血症,具体表现为乏力、消瘦、浮肿等症状;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皮肤软组织溃烂引起体液大量丢失,可引起脱水、电解质失衡,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具体表现为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症状。

多器官功能衰竭:由于严重的细菌感染所致,细菌感染释放毒素入血,其与体内的补体、抗体和其他成分结合后,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痉挛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促进组胺、激肽、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释放,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结果导致微循环障碍、代谢紊乱及器官功能不全,严重时危及生命。具体表现为少尿、全身浮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腹壁坏死性筋膜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腹壁软组织缺失

中毒性休克

脓毒败血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死亡

病因

造成腹壁坏死性筋膜炎的病因众多,如刺伤、挫伤、擦伤、昆虫叮咬、不清洁注射等导致的局部感染,也有在某些腹部空腔脏器手术、肛周脓肿引流、拔牙后发生坏死性筋膜炎。

腹壁坏死性筋膜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各种原因导致的局部感染:如刺伤、挫伤、擦伤、昆虫叮咬、不清洁注射等,均可能造成腹壁免疫屏障功能降低;

腹部手术等侵入性操作、外伤等可能创造微生物进入深层感染的通道。

哪些人容易患腹壁坏死性筋膜炎?

长期皮肤等软组织不清洁者;

糖尿病患者;

免疫力缺陷患者:先天性免疫缺陷、后天获得性免疫力缺陷(如艾滋病毒感染等)、免疫抑制(如恶性肿瘤、类风湿性疾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患者;

患有动脉硬化等外周血管疾病者;

酗酒;

吸毒。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腹部皮肤红、肿、热、痛、流脓、渗液;

腹部胀痛不适。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皮肤创面发黑、溃烂、恶臭;

畏寒、寒战;

体温升高:大于 37.3 摄氏度;

心率加快:大于 100 次/分;

血压下降:收缩压小于 90 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 60 毫米汞柱;

尿量减少:小于 25 毫升/小时;

神志不清;

全身皮肤多处花斑或四肢末端冰冷。

建议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

急诊外科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腹壁坏死性筋膜炎?

当医生怀疑患者为腹壁坏死性筋膜炎时,将主要通过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辅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来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观察腹壁皮肤是否发生红、肿、热、痛、水疱、血疱、发黑、溃烂、渗液等改变,以及测量体温、心率、血压等,可初步判断疾病程度。

血常规:静脉抽血检查,能够了解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感染相关指标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贫血、血小板降低等。

生化检查:静脉抽血检查,能够了解患者营养指标、肝脏、肾脏和心脏功能情况,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器官功能受损。

血气分析:从桡动脉或者股动脉抽血检查,能够及时反映患者当时感染的程度,判断是否存在严重感染并发症,如酸中毒、呼吸衰竭等。

创面组织病理:最快速的确诊方法之一,筋膜及邻近组织坏死和微血管栓塞是本病极为重要的组织学特征。

创面微生物培养:创面的渗液、组织能够通过细菌、真菌涂片、培养的方式了解微生物种类,从而明确诊断,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X 线检查或 CT 平扫:影像检查能够显示皮下软组织中不同程度蜂窝样积气,从而间接支持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何不适症状?持续多久了?间断性还是持续性?

近期有无腹壁局部擦伤、刺伤等外伤史?

近期有无腹部手术史?

有无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艾滋病?有无长期口服免疫抑制药物?

有无酗酒?

有无静脉注射毒品?

有无畏寒、发热?最高体温多少度?

有无抗生素等其他药物过敏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该病?

需要怎样确诊?

病情严重程度如何?

如何治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什么原因可能加重此病?

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有没有忌口?

是否会复发?如何尽量避免复发?

治疗

腹壁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包括外科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结合,主要原则为早诊断早治疗、彻底清创手术、全身营养支持、合理用药、创面延期修复。

外科手术治疗:

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彻底清除坏死的皮下组织和筋膜,边缘直到健康皮肤和皮下组织,否则病变会继续蔓延。

彻底清创是治愈本病的关键,因该类感染多为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一次清创往往难以彻底,清创次数多需 2 次以上。反复清创切除坏死组织,直至创面清洁或出现新鲜肉芽组织。

对于感染严重、受累面积大且层次深的患者,皮瓣移植等创面修复必须在反复确认感染已控制、创面肉芽新鲜方可进行。

创面负压吸引:严重病例可采用创面负压吸引装置,减少术后换药次数,持续引流、冲洗可维持创面清洁、促进肉芽再生。

抗生素治疗:

应选择有抗厌氧菌作用的强力广谱抗生素,早期联合使用抗生素,监测感染指标变化。

在获取微生物学标本后跟踪药敏结果,根据药敏结果回报及时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

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本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为消耗性疾病,充分的营养支持治疗是治愈本病的重要保证,可采取肠内或肠外营养,或二者结合。

对症支持治疗: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器官功能维护。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局部感染加重可导致中毒性休克、脓毒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直至死亡,死亡率可达 80%。

本病经正规治疗后大多可痊愈,但需改变生活中易于感染的因素,降低复发、再发的风险。

日常注意

腹壁坏死性筋膜炎经手术治疗后的日常注意事项与常规术后类似,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和方式的改善、有病情变化及时就诊等。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应注意引流管的通畅,避免挤压,引流管的颜色若发生变化,应及时告知医生。

术后护理:切口处需定期换药,保持外层敷料清洁干燥,如出现渗血、渗液需及时反馈医护人员;床上期间注意翻身及清洁皮肤。

术后呼吸道护理:注意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卧床咳嗽时可采用侧卧稍屈曲体位,以减轻腹壁张力,避免切口撕裂。

术后药物辅助:术后应联合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具体由患者病情变化决定,由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酌情调整。

术后饮食:术后有一段时间需禁食,遵医嘱可进食后,从流质膳食到半流质膳食,再到质软普通膳食,逐步过渡,循序渐进,适当增加蛋白质等营养摄入,一旦出现不适情况需及时反馈医护人员。

术后运动:遵医嘱如无明显禁忌,可于床上、床边逐步活动。尽早下床活动能够促进循环、减少卧床相关并发症。

生活习惯:应控制发病危险因素,如保持皮肤局部清洁,糖尿病患者需定期就医,维持血糖稳定等。

预防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发病危险因素可一定程度上预防腹壁坏死性筋膜炎。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行为管理:保持皮肤局部清洁、避免吸毒等高风险行为。

营养不良者积极改善营养状况。

积极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

如有皮肤软组织感染迹象,需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通窍鼻炎片的功效与作用-通窍鼻炎片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诺氟沙星胶囊的功效与作用-诺氟沙星胶囊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