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切口疝
概述
腹壁切口疝是由于原手术的腹壁切口筋膜和(或)肌层未能完全愈合而产生的腹壁疝。
主要是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切口疝,一般见于腹前壁切口。
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长期并发症之一,腹壁切口疝的发病率为 2%~11%。前瞻性研究表明,经腹部中线手术后,切口疝的发病率为 11%~20%。
切口疝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概括为患者因素或者术后因素。
根据疝环大小,腹壁切口疝一般可分 3 型:巨型:直径 >10 厘米;中型:直径 5~10 厘米;小型:直径 <5 厘米。
腹壁切口处有肿物突出是其主要症状。
腹壁切口疝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对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可进行非手术治疗。
改善患者自身因素以及术后积极干预,有助于预防该病的发生。
症状
病情较轻时,一般不会出现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导致局部及全身症状。
常见症状有哪些?
切口处肿物突出。
腹部隐痛。
患处牵拉、下坠感等不适。
部分患者可伴食欲减退、恶心、焦虑等。
病因
腹壁切口疝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切口疝是腹壁的完整性和张力平衡遭到破坏的结果,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下,腹腔内的组织或器官,从缺乏腹肌保护的缺损处,向外凸出;切口疝的病因复杂多样,概括为患者因素和/或原手术因素。
患者因素:主要为年龄、体重、营养状况,以及是否患有基础疾病等。
原手术因素:切口缝合关闭技术应用不当和(或)缝合材料选择不当;术后切口局部并发血肿、感染或皮下脂肪液化、无菌性坏死和继发性感染等;术后早期腹胀和突然的腹内压增高,如炎性肠麻痹和剧烈的咳嗽等。
哪些人容易患腹壁切口疝?
做过腹腔手术治疗,且有高龄、营养不良、糖尿病、肥胖、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免疫功能低下及长期吸烟史等的患者,均可增加切口疝的发病概率。
就医
腹壁切口疝是一个缓慢发展的疾病。出现症状时,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巨大切口疝,伴有腹腔容量丧失,导致腹壁功能不全。
排便、排尿困难。
姿态发生改变,并伴脊柱疼痛。
建议就诊科室
普外科
疝和腹壁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腹壁切口疝?
首次就诊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大多数切口疝可明确诊断。对于小而隐匿的切口疝,医生可能建议进一步经超声、CT 和/或 MRI(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极少数患者,在其他腹腔镜手术中发现原手术切口处有腹壁缺损和疝囊结构存在,医生可能推荐常规应用 CT 或 MRI 等影像学检查,作为术前评估的手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症状?严重程度怎么样?已经出现多久了?
做过哪些检查?
之前是否有过腹部外伤史或者手术?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上腹壁切口疝的?能治好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治疗之后有复发的可能性吗?
治疗
腹壁切口疝不能自愈,由于腹腔内压力的存在,切口疝有随着病程延长和年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因此,所有切口疝患者均须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包括手术或非手术方法)。
治疗原则和手术指征
对于诊断明确、经过手术风险评估、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医生通常会给予择期手术。
对于诊断明确、存在手术风险的患者,可以先进行适当的术前准备,如肺功能锻炼、腹腔容量扩充(人造气腹)等,再择期手术。
对术前诊断有巨大切口疝、伴有腹腔容量丧失致腹壁功能不全的患者,医生推荐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MDT)模式。会邀请整形科、心血管科、呼吸科和重症监护科等多个学科医生共同参与,制定手术方案。
不宜手术或暂不宜手术的患者,一般采用适当的腹带包扎,以限制切口疝的进展。
择期手术禁忌证
腹壁或腹腔内存在感染或感染灶。
腹腔内存在恶性疾病,或有肿瘤治疗后复发、转移,而且无法获得控制。
伴有全身性基础疾病尚未获控制,或不稳定的状态,或存在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手术治疗
单纯缝合修补术:适用于小切口疝患者(腹壁缺损最大径<4 厘米)。
使用材料的加强修补术:适用于中切口疝或以上级别的切口疝患者。
其他:如开放修补手术、腹腔镜修补手术、杂交修补手术等,以常规和腹腔镜技术相结合进行修补。
非手术治疗
保护切口疝、防止疝内容物损伤。
局部使用弹力腹带或腹围包扎,防止疝块突出。
处理咳嗽、便秘等全身情况。
疾病发展和转归
腹壁切口疝是个不可逆发展的过程,及早干预有助于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应注意以下事项:
补充营养:可以补充维生素 C、K 等,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提高愈合能力。
积极治疗合并症或并发症:如糖尿病、凝血机制障碍、呼吸功能障碍、肝脏功能障碍、肾脏功能障碍等影响组织愈合的合并症或并发症。择期手术须待上述情况得到纠正或控制再实施手术。
积极处理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术前要积极治疗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量腹腔积液、便秘、排尿困难等使腹内压力增高的疾病,预防并处理手术后出现腹胀、呕吐、呃逆、咳嗽、打喷嚏等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同时使用腹带。
防止切口感染:手术前积极治疗患者的皮肤、鼻咽部、胃肠道的感染灶。术区剃毛可能损伤皮肤或引起微小的皮肤创口,应采用剪毛或脱毛的方法代替,并尽可能缩短备皮至手术的时间。
预防
与日常注意事项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