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舌管瘘是什么?甲状舌管瘘怎么办?甲状舌管瘘症状有哪些?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见的止痛药。数以百计的药物都含有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类成分,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如果这些药物联合服用、剂量不当或长时间服用,可能会导致意外中毒。尽管从历史上看,阿司匹林是 5 岁以下儿童中毒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但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水杨酸盐过量的发生率已大大降低。现在,毒物控制监测数据将水杨酸盐中毒列为最常见的致命摄入量第 13 位。2000 年,美国报告了 52 例涉及单一成分阿司匹林的死亡; 然而,在所有这些病例中,除三例外,摄入致死剂量的原因都是故意的,主要是自杀的。阿司匹林中毒可能是意外发生的,儿童和老年人服用剂量不当是阿司匹林意外中毒的其中一个原因,其他还有药物联合服用、剂量不当或长时间服用,可能会导致意外中毒。最早症状可能包括耳鸣和听力受损。临床上更明显的体征和症状可能包括呼吸急促(过度换气)、呕吐、脱水、发烧、复视和昏厥。主要治疗方法:医生可以通过洗胃或抽出胃内容物的方式防止阿司匹林进一步吸收到体内。有时还会用透析来减少体内水杨酸盐的量。疾病的主要危害:服用过量阿司匹林后可能出现过度通气、呕吐和发烧导致重度脱水。为了防止儿童出现意外药物过量,所有药物应存放在带有儿童防护装置的容器中。所有药物都应该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最好是放柜子里上锁。且服用药物切勿超过推荐剂量或医生开出的剂量,根据医生和药剂师的指示使用处方药。

概述

甲状舌管囊肿可通过舌肓孔与口腔相通,可形成甲状舌管瘘(口腔内),也可因继发感染而在颈部形成甲状舌管瘘(颈部)。

症状

临床表现

1.甲状舌管瘘为颈部较常见的畸形,发病年龄在20岁前。

2.多位于颈前正中部、舌骨和甲状软骨之间处,偶有偏离正中而位于一侧。

3.囊肿呈圆形,表面光滑,周围界限清楚。

4.局部可触及条索状物与舌骨粘连,所以瘘孔可随吞咽运动而移动。

5.瘘孔中可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溢出。

6.如有内口可直通舌盲孔。

病因

胎儿发育至第3周时,在原口腔的底部发生甲状舌管,下行至颈部,其下端发生甲状

腺。胎儿发育至第5周时,甲状舌管即行退化,其口腔端残留为舌根部的盲孔。如舌管不萎缩或闭合不全,则可发生正中线囊肿,囊肿破溃而形成瘘管,由盲孔直达颈部皮肤,皮肤溃破而形成瘘孔。

就医

检查

瘘管或囊肿X线碘油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

1.症状

(1)瘘口位于颈前正中或偏向一侧,瘘口常有分泌物溢出。

(2)继发感染时瘘口周围脓肿,有脓液溢出。

2.检查

瘘口深部可扪及潜行条索状管道组织通向舌骨,可经瘘孔注入碘油造影,X线造影片上可见通向口底或口腔的瘘道。

鉴别诊断

甲状舌管瘘需与鳃瘘、颈部结核性瘘、鳃源性颈部正中裂相鉴别。

1.鳃瘘

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可有清亮液体自瘘口流出,瘘管索条可延伸至颈动脉处,不与舌骨相连。

2.颈部结核性瘘

大部分为纵隔结核性淋巴结炎蔓延破溃而来,瘘口多位于胸骨上窝,有肿块破溃排出干酪样物质史,肺部X线片有结核病灶等。

3.鳃源性颈部正中裂

生后即发现舌骨至甲状软骨下方皮肤裂开,长3~5 cm,宽2~5 mm,表面覆盖红色湿润内膜,近端有纤维瘤或纤维软骨,远端为盲管,有时可触及上行的纤维索条,分别固定于两侧颏结节。

治疗

1.甲状舌管瘘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应完整切除。

2.瘘在舌骨上方可有多个细支通向舌盲孔,所以,为防止复发,手术要求切除舌骨体中部。

3.可借助探针和美蓝液引导切除全部瘘管。

4.舌骨上至舌盲孔间瘘管无法辨别时,则做舌肌的柱状切除。

5.急性感染时应先控制炎症,然后再行手术治疗。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盐酸乙胺丁醇片的功效与作用-盐酸乙胺丁醇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

保健

越吃越年轻的几种营养早餐

2023-9-17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