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什么?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怎么办?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症状有哪些?

发芽马铃薯中毒,是指进食发芽或未成熟的马铃薯后引起的一系列中毒症状。未成熟或发芽的马铃薯块根中,含有龙葵碱、毒茄碱、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胞质素和细胞凝集素等有毒物质,其中龙葵碱最重要,食入 0.2~0.4 g 即可中毒。每 100 g 马铃薯含龙葵碱仅 5~10 mg;未成熟、青紫皮或发芽马铃薯,龙葵碱含量增至 25~60 mg,甚至高达 430 mg

概述

症状

临床表现

临床上无特征性的症状与体征,可表现为局部疼痛性的肿块,若发生于口腔内牙龈,可出现溃疡或出血。该病为多灶性血管肿瘤,可侵袭软组织和肺、肝、骨等器官。皮肤损害罕见,呈单发或多发性缓慢生成的丘疹或结节。好发于四肢。皮肤损害常伴发相关骨受累,自觉症状从无症状到伴发严重灼热痛。

病因

该病的病因还不明确,可能与外伤和放疗等因素有关。

就医

检查

1.组织病理检查可见扩张的血管和梭形细胞两种组织结构,可见细胞多形性和核分裂象。网硬蛋白染色见个别细胞和成群细胞外方绕有网状纤维。免疫组化检查,第8因子相关抗原和荆豆植物血凝素阳性。上皮膜抗原和细胞角蛋白染色通常为阴性。

2.显微镜显示肿瘤细胞呈树突状和内皮状,并浸润窦状隙和大小不一的肝静脉。

3.由于纤维化,超声、CT和MRI显示伴有包膜退缩、融合周围组织的肝脏肿块。增强CT显示低衰减肿瘤,外周或衰减的改变与充血的边缘相关。MRI显示在T2像呈高信号的许多病灶周围的低信号晕图。

诊断

1.大多数起源于血管,常为小静脉,有时为大静脉或动脉。可能伴有水肿或血栓性静脉炎的症状。

2.由“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圆形或略呈梭形的嗜酸性内皮细胞形成短条形、梭状和实性巢状结构。肿瘤细胞主要在细胞水平有向内皮细胞分化的证据,形成含有红细胞的胞质内腔隙,使细胞轮廓扭曲或泡状膨起。很少形成上皮样血管瘤中所见的由多细胞构成的血管腔。

3.肿瘤性上皮样内皮细胞被包埋在独特的富于硫酸盐的间质中,间质颜色从淡蓝色至深粉色。大的深在性病变中偶见骨化生,有些病例含有明显的破骨细胞样巨细胞。

治疗

由于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具有临床恶性表现,因此建议行彻底的病灶手术切除加区域性的淋巴结清扫术。对孤立的软组织肿块应行根治性切除并辅助放疗。手术无法切除的多发肝脏病变可行肝移植,其他局部治疗包括放疗及颈动脉化疗栓塞。单纯的放疗和化疗不能治愈肿瘤。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柏子养心丸(太极)的功效与作用-柏子养心丸(太极)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诺氟沙星胶囊的功效与作用-诺氟沙星胶囊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