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肠炎是指肠壁黏膜发生了炎性病变,分为急性和慢性。四季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夏秋季节。
病因是什么?比较常见有饮食不洁、不良的饮食习惯、滥用药物、食物过敏、消化系统“老化”(退行性变化)、某些疾病诱发、病原微生物感染等。
有什么表现?急性肠炎发病来势凶猛,病程短,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慢性肠炎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
如何治疗?需要明确病因,对因治疗,抗菌消炎,同时采取相应措施缓解症状,综合调理。
患病期间如何调理?多休息,尤其是发作期;避免腹部受凉;吃清淡、营养、易消化(比如软面条、大米粥等)的食物,少食多餐;多喝水等。
如何预防?需要从诱发因素入手,尤其是要注意饮食、环境及个人卫生。
症状
肠炎患者一般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及全身症状,而且急性期和慢性期的表现略有差异。
肠炎有哪些症状?
急性肠炎患者多突然发病,病程一般较短,其常见症状包括:
腹痛:多见于上腹部疼痛,尤其是脐部,严重时可出现阵发性绞痛;
腹泻:一日数次或更多,粪便为糊状或黄色水样,可带有泡沫或少量黏液;有些患者还可出现腥臭血便;
恶心、呕吐;
重症患者可有发热、寒战、头痛、无力、脱水(口干、尿量减少、眼眶凹陷)等表现。
慢性肠炎患者的病程较长,常见症状包括:
腹痛:呈间断性,多表现为隐痛;
腹泻:严重时可有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
腹胀、消化不良;
肛门下坠感(有便意但拉不出),大便不爽(总感觉拉不干净);
在劳累、情绪波动、吃油腻食物等情况下,上述症状会更明显。
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可伴有乏力、精神不振、面色无华等症状。
肠炎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需要警惕:
• 直肠脱出;
• 上消化道出血;
• 肠息肉;
• 肠狭窄;
• 肠出血;
• 肠穿孔;
• 中毒性肠扩张;
• 酸中毒(呼吸加快且深);
• 休克(表现为情绪烦躁或意识不清,皮肤湿冷,测不到血压等);
• 败血症(各种致病菌侵入血循环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
• 结肠癌。
病因
肠炎可由感染引发,也可由一些非感染因素导致,比较常见的病因如下:
饮食方面:
食物中毒:吃了不卫生的食物,或者变质、腐败的食物,或者是不新鲜的肉类、海鲜等食物。
吃一些刺激性很强的食物,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引发肠炎。
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喜欢暴饮暴食,嗜食高脂高蛋白食物、酒、生冷食物、冷饮等。
有些人对某些食物过敏,进食后可能会发生急性肠炎。
药物副作用:比较常见的是抗生素的使用,如头孢类抗生素,如使用不当,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道黏膜受损。
消化系统“老化”:多见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系统发生退行性改变,容易出现吸收不良的情况,若肠道吸收功能不好,一些营养物质便无法正常消化吸收,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肠炎。
某些疾病诱发:如淋巴瘤、结直肠癌等,均有可能引起慢性肠炎。
感染病原微生物:有些感染性肠炎有一定的传染性,可通过接触传播,如握手,或者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等。
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
病毒:如诺沃克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等。尤其是诺沃克病毒,致病性较强,容易引起严重腹泻。
寄生虫:如肠道寄生虫等。
有些患者因急性肠炎治疗不彻底,也可发展为慢性肠炎。
服用刺激性物质:如强酸、强碱、农药等。
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腹部绞痛;长期间断性地出现腹胀、腹部隐隐作痛。
大便次数增加,每天数次甚至更多;总有便意,但又感觉拉不出或拉不干净;大便急迫如水,或出现黏冻血便。
精神萎靡不振,四肢无力,少气懒言,喜温怕冷。
恶心呕吐、高热。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肠道门诊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肠炎?
医生一般通过症状、病史,可作出诊断,为了进一步了解病情,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会建议患者做一些辅助检查。
体格检查:以手触摸、按压腹部,或用听诊器听诊,判断有无压痛、腹肌是否紧张、肠鸣音情况(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流动,产生一种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等。
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沉、C- 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判断体内有无炎症,以及是何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病程较长的患者,通过此项检查,还有助于了解有无贫血、营养不良等情况。
粪便常规:可对粪便做培养,找出致病菌。还可做隐血试验,查看是否存在大便隐血。
内窥镜检查:内窥镜能够更直观呈现肠道的情况,有助于判断炎症的性质及动态变化。
X 线钡剂灌肠检查:可发现肠道黏膜的浅表病变,但急性发作时一般不进行此检查。
有时为排除其他疾病,还需要做腹部影像学检查、内镜加活检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
经常出现这些症状吗,大概多久出现一次?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些症状?
吃过什么不卫生的食物或者过期、变质的食物吗?
出现症状后吃过什么药物吗,效果如何?
周围有同样症状的人群吗?
您有其他方面的疾病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种情况如何治疗?饮食上需要注意些什么?
这个病传染吗,需要隔离吗?
怎么防止症状反复发作呢?
治疗
关于肠炎的治疗,一般需要明确病因,对因治疗,抗菌消炎,同时采取相应措施缓解症状,综合调理。
针对病原微生物治疗
细菌感染者,医生会根据情况选用抗菌药,如红霉素、庆大霉素、黄连素等。必要时医生会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
由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肠炎,可根据寄生虫种类选择合适的药物,比如血吸虫感染,选用吡喹酮;鞭毛虫和滴虫感染者,选用甲硝唑。
真菌感染者,可酌情服用制霉菌素、两性霉素 B 等药物。
病毒感染者,可不予以特殊治疗,对症治疗即可。
对症治疗
腹痛、痉挛情况较重者,可使用解除痉挛、止痛的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普鲁本辛等。
腹泻严重者,可使用止泻药,比如蒙脱石散等。
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情况时,须静脉输液或口服补液盐,以调节体内水分、电解质的平衡。
呕吐剧烈时,可注射止吐药,如氯丙嗪、甲氧氯普胺等。
运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尤其是长期腹泻的患者,使用此药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环境。
日常注意
在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日常注意的调护。
多休息,尤其是疾病发作期。
合理饮食:宜吃清淡、营养、易消化(比如软面条、大米粥等)的食物,少食多餐;不要吃油腻、辛辣刺激、生冷、易产气(如牛奶)类食物。
严重恶心、呕吐者要暂时禁食、禁水。
腹泻严重者,应以含盐的淀粉类熟食为主,补充能量和电解质,尤其是水样泻患者。香蕉、饼干、粥、酸奶、熟制蔬菜也是较好的选择。大便成形后,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注意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避免腹部受凉。
多喝水,以补充体液,防止脱水。
注意保护肛周皮肤,每次排便后用温水冲洗肛门,以免发生感染。腹泻严重者,可在肛周涂抹石蜡油,以保护肛门周围皮肤黏膜。
适当按摩腹部,可增加舒适感,促进肠道恢复。
预防
关于此病的预防,需要从诱发因素入手,尤其是要注意饮食、环境及个人卫生。
避免过度劳累,增强抵抗力。
注意保暖腹部,避免受凉。
对于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服用时需注意咨询医生。
合理规律饮食,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增加肠道负担。
平时尽量少吃或不吃,可能会刺激肠胃的食物,如辣椒、雪糕、咖啡、酒等刺激性食物。
避免边运动边进食。
注意饮食、环境及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洗手。
不吃腐败、变质、过期的食物。
不要喝生水。
食物煮熟煮透以后再吃。
外出吃饭时要选择干净卫生的饭店。
吃蔬菜、瓜果前要清洗干净。
定期对盛放饭菜的用具、容器、冰箱等,以及切菜板、刀具等,进行清洗、消毒。
注意灭鼠、灭蝇和蟑螂等,防止食品污染。
购买乳制品、蛋、禽、其他肉类食品时,要挑选经过严格检疫的相关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