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鼠型斑疹伤寒
概述
地方性斑疹伤寒也称鼠型斑疹伤寒,主要是由莫氏立克次体通过鼠蚤媒介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本病为全球散发,其症状以发热伴头痛、皮疹为主。
地方性斑疹伤寒散发于全球,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以晚夏和秋季谷物收割时发生较多,并可与流行性斑疹伤寒同时存在于某些地区。
发病原因主要是鼠蚤体内的莫氏立克次体,经破损的皮肤表面进入人体,导致人感染莫氏立克次体,从而使人患地方性斑疹伤寒。
以发热伴头痛、皮疹为主。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比,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皮疹很少呈出血性。
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病原治疗。病原治疗可采用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及氯霉素等。
本病可造成发热、皮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但病情较轻。
灭鼠、灭蚤是最重要的预防手段,本病治疗及时,很少死亡。
症状
潜伏期 8~14 天,多数为 11 ~ 12 天。少数患者有 1 ~ 2 天的前驱症状如疲乏、纳差、头痛等。症状较流行性斑疹伤寒为轻,皮疹呈斑点样者少见。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发热
大多急骤起病,少数有 1 ~ 2 天的前驱症状如疲乏、纳差、头痛等。
体温 39℃ 左右,为稽留热或弛张热,于病程 1 周左右达高峰,伴显著头痛、全身酸痛、结膜充血等,部分病人有关节痛而影响行动,头痛常可由眶后痛所致。
热程 9 ~ 14 天,大多渐退。
皮疹
50% ~ 80% 的患者出现皮疹,多见于发病的第 4 ~ 7 天,皮疹初见于胸腹部,24 小时内遍及背、肩、臂、腿等处。而面、颈、手掌和足心一般无皮疹。
开始为斑疹,粉红色,直径 1 ~ 4 毫米,按之即退,继成斑丘疹,色暗红,按之不消失。皮疹于数日内消退。
极少数病例的皮疹呈出血性。
其他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较轻,除头痛、头晕、失眠、听力减退、烦躁不安等外,脑膜刺激征、谵妄、昏迷、大小便失禁等均属偶见。
咳嗽见于半数病例,肺底偶可闻啰音,部分患者诉咽痛和胸痛。
大多有便秘、恶心、呕吐、腹痛等。
某些患者有轻度黄疸。
50% 出现脾肿大,肝肿大者较少,心肌很少受累,偶可出现心动过缓。
地方性斑疹伤寒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并发症较少见,而且较轻微,主要为:
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肾衰竭。
血栓及血栓性静脉炎。
呼吸衰竭。
病因
该病的病原是莫氏立克次体通过鼠蚤传播而引起。主要发病机制是病原体所致的血管病变、毒素引起的毒血症状和一些免疫、变态反应。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家鼠如褐家鼠、黄胸鼠等为本病的传染源,以鼠-鼠蚤-鼠的循环流行。鼠感染后大多并不死亡,而鼠蚤只在鼠死后才吮人血使人受染。因在鼠体内曾分离到莫氏立克次体,故病人也有可能作为传染源而传播本病。莫氏立克次体能经蚤传递。更为重要的是家猫能携带莫氏立克次体[1]。
鼠蚤吮吸病鼠血时,病原体随血进入蚤肠繁殖,但蚤并不因感染而死亡,病原体可在蚤体长期存在。当受染蚤吮吸入血时,同时排出含病原体的蚤粪和呕吐物于皮肤上,立克次体可经皮肤抓破处进入人体;或蚤被压碎后,其体内病原体也可经同一途径侵入。
进食被病鼠排泄物污染的饮食也可得病,干蚤粪内的病原体偶可成为气溶胶,经呼吸道或眼结膜而使人受染。
螨、蜱等节肢动物也可带有病原体,而成为传播媒介的可能。
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病原体所致的血管病变,毒素引起的毒血症和免疫、变态反应。但血管病变较轻,小血管中有血栓形成者少见。
哪些人容易患地方性斑疹伤寒?
人群对该病普遍易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居民或旅游者。
晚夏和秋季谷物收割时。
小学生和青壮年发病者居多。
就医
若患者居住于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区,出现发热、典型皮疹、头痛等症状,需要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在鼠蚤叮咬,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如患者有鼠蚤叮咬史,在发热前 1 ~ 2 天出现疲乏、纳差(食欲差)、头痛等,后出现发热,体温在 39℃ 左右,并出现全身酸痛、头痛、结膜充血者。
如患者发热后 4 ~ 7 天出现皮疹,初起为斑疹,后成斑丘疹者。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如患者有鼠蚤叮咬史,并出现发热、头痛、谵妄、昏迷、大小便失禁等。
如患者有鼠蚤叮咬史,并出现尿少,水肿、血尿、蛋白尿等。
建议就诊科室: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地方性斑疹伤寒?
该病的诊断以流行病学资料、热程、皮疹性质、外斐试验等为主要依据,有条件者尚可加做其他血清免疫学试验如补体结合试验、立克次体凝集试验等[2]。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血常规:发病早期(7 日之内),1/4 ~ 1/2 的病例有轻度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随后,近 1/3 的患者出现白细胞总数升高。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可延长,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较少见。
肝功能:90% 的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等升高,45% 的患者有低蛋白血症。
电解质:60% 的患者有低钠血症、79% 患者有低钙血症。
肾功能:严重病例可出现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
外斐试验: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不能与流行性斑疹伤寒鉴别。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乳胶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固相免疫测定等: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可与流行性斑疹伤寒鉴别。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你是否被鼠蚤叮咬过?
你发热时出皮疹吗?发热时有没有出现过头痛、谵妄、昏迷、大小便失禁等?
你发热多久出的皮疹?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几天我出现了发热,发热前 1 ~ 2 天就感到疲乏、胃口不好、头痛,是怎么回事?
我发热 5 天后出现了皮疹,会是什么疾病?
我曾经被跳蚤叮咬过,现在出现了发热,会是感染了什么病吗?
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吗?
我接下去该怎么治疗?
治疗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治疗原则与流行性斑疹伤寒是一样的。多西环素(强力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对本病有效。对于确诊的危重病人,对症支持治疗非常重要,重症患者出现呼吸窘迫时可以考虑呼吸机辅助呼吸,急性肾功能衰不全时考虑透析治疗[3]。
药物治疗
多西环素:在国内报告中疗效突出,可使发热和其他症状及早消退,病程明显缩短,病死率大幅度下降。目前一般多西环素口服 100 毫克,每日 2 次,热退后一般需要再用 3 日。昏迷病人采用注射给药。12 ~ 24 小时病情即有好转,毒血症状(包括头痛)迅速改善或消失。体温于 24 ~ 96 小时内降至正常,但以 48 小时为常见。皮疹于体温正常后数日消退。5 天疗程,或至退热后 2 ~ 4 天,将有助于防止复发。用药后复发很少见。
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培氟沙星等对本病治疗也有效。
米诺环素:100mg,每天两次口服。作用与多西环素相似。
氯霉素:目前已经很少使用。
其他治疗
有剧烈头痛和严重神经系统症状者给予止痛剂和镇静剂。
出现心功能不全时采用强心剂。
有严重毒血症状伴低血容量者:补充血浆、右旋糖酐等,并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必要时加用血管活性药物、肝素等。
有继发细菌感染,根据发生部位及细菌药敏给予适当抗菌药物。
疾病发展和转归
地方性斑疹伤寒预后良好,一般发生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呼吸衰竭和肾衰竭的概率极低。经多西环素、氯霉素等及时治疗后很少死亡。
日常注意
地方性斑疹伤寒按一般急性传染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注意补充水分、电解质和维生素等。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口腔护理和更换体位极为重要,以防发生口腔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等。
给予高热量半流质饮食,供应足够水分,每日成人量宜为 3000 毫升左右,年老者及有心功能不全者酌情减量,以保证每日排尿量在 1000 ~ 1500 毫升。
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吃油炸、油腻的食物。这些食物有增湿增热的作用,不利于病情治疗。
戒烟、戒酒、戒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预防
地方性斑疹伤寒主要的预防措施是灭鼠、灭蚤。因本病多散发,故一般不做预防接种。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灭鼠灭蚤:加强疫情报告,家猫能携带莫氏立克次体,并传染给人,因此,最好不养家猫。
预防接种:一般不做预防接种。但是灭鼠工作人员与莫氏立克次体有接触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可接受预防接种,可采用普氏立克次体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