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在人体血液和氧气充足的部位繁殖最快,因此常见于肺部。但也可以发生于其他部位(称为肺外结核病)。
潜伏性结核感染者无任何症状,也不具传染性。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则可有咳嗽、咯血、疲乏、盗汗、发热、气短和胸痛等一系列呼吸系统及全身症状,传染性较强。当出现疑似症状时需立即就诊。
在我国,肺结核被列为乙类传染病,按照规定,应对乙类传染病的病例进行报告。一旦发现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并且需将患者转诊至结核病专科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确诊和治疗。
活动性肺结核具有传染性。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者大笑时喷出的带菌飞沫可以使健康人感染肺结核。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肺结核。
肺结核可被治愈,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但治疗周期通常要 6~9 个月,某些肺结核患者甚至需要治疗 2 年以上。治疗过程中应当遵医嘱,规范用药,以避免发生多重耐药。
饮食、日常运动和负面情绪的疏导等家庭护理对于肺结核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传染性较强,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接触。必须接触时要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症状
肺结核会出现哪些症状?
潜伏性结核感染:没有任何肺结核症状,也没有传染性。
活动性肺结核:出现肺结核症状,具有传染性。症状表现如下:
咳嗽咳痰:可伴有咳黏液痰或脓性痰,症状持续可超过 2 周。
咯血:约 1/3 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咯血。
疲劳乏力,食欲不佳,体重减轻。
盗汗和发烧。
气短和胸痛:个别患者会出现气短和胸痛症状。
肺外结核病的症状取决于受到感染的部位,例如脊柱部位的结核病可表现为腰背部疼痛;颈部淋巴结感染者出现颈部肿胀等。
肺结核是如何进展的?
结核分枝杆菌被吸入肺部后可造成肺部结核菌感染。潜伏性结核感染的症状可能很轻微,甚至无任何异常感觉。在免疫系统健康的人群中,机体通过自身的免疫机制包绕结核分枝杆菌,可形成的“结核结节”来限制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此时,结核分枝杆菌虽然依旧存活,但是不会传播给其他组织或其他人群。
如果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处于不健全状态、或因某种因素受损而无法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结核分枝杆菌就会变得非常活跃。在潜伏性结核感染者中,约 5%~10% 会转变为活动性结核病。
活动性肺结核具有传染性。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咳出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或空气,当飞沫或空气中的细菌被他人吸入后,就会导致他人发生结核感染。一般来说,使用抗结核治疗 2 周后即可阻止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
未遵医嘱服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者可能会延缓治愈,或引起复发。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需要重新开始治疗(复治)。肺结核复发可在治疗后 6~12 个月内发生。随意中断治疗疗程还可能导致结核分枝杆菌耐药,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如果不进行治疗,肺结核病情会进一步加重,出现以下情况,例如:
在肺内形成空洞(空洞性肺结核)。形成空洞的区域可能会导致肺部出血,还可能会感染其他细菌并形成脓肿。脓肿破溃到胸膜腔,可形成脓气胸。
在肺部附近的气道之间形成空洞。
由于气道堵塞,可导致呼吸困难。
肺结核并发肺气肿,可能会导致肺源性心脏病,甚至心、肺功能衰竭。
结核菌通过血行播散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病因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引起的一种疾病。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在血流和氧气丰富的部位容易繁殖生长,所以肺部是最常被感染的器官。
肺结核是由什么引起的?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染。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不一定会马上发病,而是在抵抗力下降时才会发病。
潜伏性结核感染:体内已经携带结核分枝杆菌,但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强,阻止了它转变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可没有任何症状,也不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活动性肺结核:人体的免疫系统防御力下降,结核分枝杆菌快速繁殖生长,患者出现肺结核症状,且很容易将这种病菌传播给他人。
肺结核具有传染性。患有肺结核的人在咳嗽、打喷嚏、大笑或者唱歌时,都有可能通过飞沫向空气中释放出结核分枝杆菌,当结核分支杆菌被另一个人吸入后,就会导致吸入者发生感染。如果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了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脊柱等),可形成“肺外结核病”。
哪类人群容易感染肺结核?
存在下列情况的人群更容易感染肺结核:
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如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生活在一起。
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医务人员。
生活或工作场所拥挤(如监狱、疗养院或流浪者的住所)。这些场所空气流通差,当周围有人患有活动性肺结核时,更容易被传染。
缺乏良好的医疗保障,如无业流浪者。
滥用药物或酒精者。
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群。与大城市相比,这些地区的肺结核防治工作普及性较差,故肺结核的流行和发病率也较高。
对于容易感染肺结核的高风险人群,应当每年进行 1~2 次肺结核检测。
另外,具有以下情况的潜伏性结核感染者更容易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或受损者,如老人、新生儿、妊娠或近期分娩的妇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癌症患者,以及一些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
缺乏良好的医疗保障,如无业流浪者。
滥用药物或酒精者。
正在服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或克罗恩病的生物制剂,或预防器官移植后排异反应的抗排异药物者。这些药物有抑制人体免疫功能的副作用。
吸入粉尘或二氧化硅颗粒(导致矽肺)等所引起的慢性肺部疾病。
患有乳糜泻(一种由小麦麸质诱发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
曾经接受胃旁路手术或胃切除术者。
营养不良者,尤其过于消瘦者。
就医
活动性肺结核具有传染性,当出现疑似症状,或是最近曾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有过接触,都应当立即就医。医生会询问症状,并结合相关检查(影像学检查、痰结核菌检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的结果做出诊断。
应何时就医?
由于活动性肺结核传染性较强,当出现疑似症状时需要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是否患有肺结核。此外,服用治疗药物期间如果出现相关药物不良反应,也请及时咨询医生。
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请立即就医:
出现疑似肺结核的症状,例如咳出血性黏液痰伴随发热、疲劳乏力和体重减轻。
近期曾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有过接触者。
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可疑病灶。
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在进行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如视力模糊或视力改变、皮肤和眼白黄染(黄疸)或腹痛等。
就诊科室
结核病专科医院或结核病防治门诊
感染科门诊
医生如何诊断肺结核?
询问临床表现及病史: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一些患者可能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在常规体检中发现。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年龄、并存疾病、是否接种过卡介苗等信息作出初步判断。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在前臂皮内注射少量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衍生物,在注射后的 72 小时观察注射部位的变化。若注射部位出现肿胀和发红,尤其是有皮下硬结形成,提示可能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但是要注意,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痰结核菌检查:这是诊断肺结核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
影像学检查:包括 X 线胸部检查和 CT 检查,这是发现早期肺结核的主要方法。虽然早期肺结核没有明显症状,但是结合患者的其他症状和体征,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在就诊过程中,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一些问题。快速准确地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医生快速做出诊断。
已经出现了哪些症状?
这些症状最初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最近是否接触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有没有正在服用其他药物?
有没有接种过卡介苗?
患者可能会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症状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会不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如何保护家人和朋友不被传染?
肺结核都有哪些治疗药物或方式?
这一疾病多久可以治愈?
治疗
抗结核药物治疗是肺结核最基本的治疗手段。抗结核治疗应当遵从“早期、联合、规律、全程和适量”这一总体原则,以达到消灭结核分枝杆菌、治愈疾病、防止耐药菌产生和减少复发的最终目的。
一般而言,初次治疗的肺结核患者按照这一原则治疗后,治愈率可以达到 95% 以上,大大减少了复发的比例。肺结核的治疗周期较长,通常要 6~9 个月,某些患者的治疗甚至需要2年以上。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当遵从医嘱,规范用药,以避免多重耐药的情况发生。
如何治疗肺结核?
临床上,所有的肺结核患者均可以应用抗结核药物来进行治疗,包括婴儿、儿童、孕妇和免疫力低下者。抗结核药物的治疗周期约为 6~9 个月,具体的药物种类和治疗周期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健康状态、机体耐药情况以及肺结核的类型。通常情况下,肺结核患者在严格的管理下完成全部疗程后,治愈率可以达到 95% 以上。但是临床上仍然有一部分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延误诊断和治疗,或是通过化学治疗手段没有治愈。对于这一部分患者可根据情况采用手术治疗。
肺结核患者应该到结核病专科医院或结核病防治门诊进行诊断和治疗。这些机构的医务人员有着丰富的相关临床经验,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当按医嘱服药,并且定期随访复查,由医生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如作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测等),以便及时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
肺结核有哪些治疗药物?
对于潜伏期肺结核,通常使用一种抗结核药物来治疗。标准治疗是服用异烟肼 9 个月。对于不能完成 9 个月异烟肼治疗的患者,有时也可以采用 6 个月的治疗计划。但如果是活动性肺结核,尤其是所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已经出现耐药,则需要联合使用几种抗结核药物来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
异烟肼 (isoniazid):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但是单独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
利福平 (rifampicin):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但是单独使用容易迅速产生耐药。
乙胺丁醇 (ethambutol):对处在生长繁殖状态的结核分枝杆菌有效,对静止状态的细菌几乎无影响,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延缓耐药性的出现。
吡嗪酰胺 (pyrazinamide):对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其他非结核分枝杆菌不敏感。
对于耐药性肺结核,通常使用含有氟喹诺酮类的抗菌药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注射类药物,如: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等各一种,搭配其他 2~3 种敏感口服药物组成治疗方案。单耐药的肺结核总疗程约为 9~18 个月,但是耐药情况严重时,治疗周期需要相应延长,对于广泛耐药肺结核的总疗程需要 24 个月以上。
肺外结核病的治疗通常与肺结核相同。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以及是否已经出现并发症,可能还需要配合其他方式的治疗。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或是感染耐多种药物的结核分枝杆菌,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肺结核治疗的注意事项:
应当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来治疗,以预防耐多药肺结核的出现。
治疗疗程应持续 6~9 个月或更长时间。在此期间使用的药物数量取决于药物灵敏度的结果。
实施全程督导下化学治疗管理 (DOTS),这意味着每次服用药物时都会有一位健康专业人士来督导观察。由于肺结核需要长期治疗,督导观察可以确保合理用药,有益于康复。
如果一种治疗方案出现耐药而不起作用,则需要尝试其他的药物组合。
对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患病群体需要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肺结核患者的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95% 以上)肺结核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而获得痊愈,但对于临床上因各种原因延误诊断和治疗,或是通过药物治疗但未实现治愈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治疗措施。常见的手术方案有: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和定点病灶清除术(肺内萎陷术)。为了实现手术的预期效果,术前需要结核专科医生和胸外科医生共同评估患者的病情、术后并发风险、以及心肺功能状态等情况,以便做出合理的选择。
临床上,符合下列情况的肺结核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指征):
内科手段不能控制的大咯血患者;
结核病变导致患者出现局部支气管扩张、反复咯血或感染;
一侧损毁、支气管结核管腔狭窄伴远端肺不张或肺化脓症患者;
结核性脓胸或支气管胸膜痿患者;
病变局限的耐药结核病患者,经过合理化疗后,病变吸收好转且不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本身并不能消除所有的结核菌,因此在手术治疗前后,患者仍需要进行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大咯血需要紧急手术者除外),这样才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疾病的复发。手术前后需要抗结核药物治疗,具体疗程医生会视病情而定。
日常注意
肺结核患者的家庭护理重点是正确、规律服用药物,以减少耐多药的风险。除此之外,还应及时向医生报告药物的任何副作用,尤其是胃肠道反应、皮疹、发热、视力方面等问题。如果在治疗期间有旅行计划,也应当与医生联系,以便安排在此期间的治疗计划。
如何缓解肺结核带来的不适?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以采取以下日常注意措施,以缓解肺结核带来的不适:
健康饮食和运动方面:
如果觉得胃部不适、胃口不好,应去专科医院门诊就诊咨询。可以准备一些喜欢吃的食物,每天可以少食多餐。
两餐之间可以喝一些营养饮品。
运动有助于身体抵抗细菌感染,散步是一种较好的运动方式,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
情绪问题方面:
因为肺结核治疗需要很长时间,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负面情绪:
担心其他人发现自己患有肺结核。
每天要佩戴口罩以防止传染给其他人,感觉很不方便。
因为不能工作、上学或自由出入公共场所,感到被孤立。
担心在治疗期间失去工作或影响学习。
给家人和朋友带来麻烦,感觉很内疚。
感到沮丧。
肺结核患者出现上述现象都很正常,可以通过与家人或朋友多交流,或者联系医生和社区服务人员以帮助疏导情绪问题。
预防
活动性肺结核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采取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活动性肺结核的感染风险:
避免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同居一室,除非该患者已经使用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
如果需要照顾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需要佩戴口罩以进行个人防护。
如果家人患有活动性肺结核,请帮助并鼓励患者按医嘱治疗和服用药物。
新生儿应注射卡介苗疫苗 (B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