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性脑炎是什么?风疹性脑炎怎么办?风疹性脑炎症状有哪些?

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是指许多工业生产中的原料、成品或废弃物由于防护不当,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与人体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其中有些可选择性地损害周围神经,引起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本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主要为职业性中毒,多数发生在 20~40 岁年龄段,以男性发病常见。最主要的病因为工业毒物损害患者周围神经,导致神经细胞、轴突变性、死亡。长期接触工业毒物为本病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按受损神经的病理特点,可分为两类,即轴索病和髓鞘病。本病一般起病隐匿,渐进发展,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及腱反射减退或消失,也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针对工业毒物中毒目前尚无特效的解毒剂,主要以脱离毒物接触,及时排出已吸收的毒物以及营养神经治疗为主。由于本病起病缓慢、隐匿,疾病初期症状表现不够显著,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待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已对患者的生理功能造成破坏,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严重威胁生命安全。针对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应以“早发现、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为原则,从而避免漏诊,误诊,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概述

风疹性脑炎亦为TORCH[需中文说明](一组病原微生物英文首字母的缩写)的一种,是人体感染风疹病毒后引起的并发症之一。在每5000~10000名患风疹的儿童中,有1名可能会患风疹性脑炎,现已发现风疹性脑炎在儿童中并不罕见。本病在出疹后1~3天,以昏睡、痉挛等症状发病。75%的病例在两星期以内痊愈。也可有慢性进行性全脑炎。

症状

临床表现

1.风疹性脑炎

可表现为耳聋、眼球小、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异常、智力低下和小头等。神经系统症状亦可在出生后几年逐渐显现,如癫痫、智力低下和神经症状。一般发生于出疹后1~7天,有头痛、嗜睡、呕吐、复视、颈部强直、昏迷、惊厥、共济失调、肢体瘫痪等。脑脊液改变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病程较短,多数患者于3~7天后自愈,少数可留后遗症。

2.进行性风疹性全脑炎

进行性风疹全脑炎是发生于先天性风疹病儿的进行性神经病变,可能是由于风疹病毒感染的再活化而引起。本病多在20岁发病,行为改变、认知障碍和痴呆常为首发症状,表现小脑性共济失调,肌阵挛不如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明显,可有癫痫发作。无头痛、发热和颈项强直等,病程与SSPE相似,发展至昏迷、脑干受累常于数年内死亡。病程可迁延8~10年。

病因

风疹性脑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一般多见于儿童,在成人和老年人中也可见发病。如果是新生儿则应考虑为胎内感染风疹病毒,胎内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产、早产等多种表现。

就医

检查

1.病毒分离

先天性风疹患婴可持续带病数月,自患婴的咽分泌物、尿、脑脊液及其他器官可分离到风疹病毒。但病毒分离的阳性率随月龄的增加而降低。

2.血清学检查

测定风疹抗体,如风疹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说明近期有风疹感染,有助于诊断。继发性风疹病毒感染者其血清的血凝抑制抗体可持续终身。

3.其他

病理改变主要为慢性脑膜炎,伴脑室周围基底节和脑干坏死灶。髓鞘化延迟并非少见。CT可见脑室扩大,MRI亦表现为轻度弥漫性脑萎缩。对评价脑髓鞘化延迟优于CT。

诊断

确诊有风疹病毒感染,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风疹性脑炎需要与脊髓灰质炎、柯萨奇病毒所致的脑炎、麻疹病毒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相鉴别。

治疗

临床上主要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可试用免疫球蛋白、左旋韦林等或能缓解症状,减轻病情,缩短病程。接种疫苗,可预防发病。

预后

风疹性脑炎预后较差,应做好护理、教养、帮助患儿学习生活知识,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潮安片的功效与作用-潮安片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清热通淋胶囊(金马)的功效与作用-清热通淋胶囊(金马)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