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黄热病 (Yellow fever,YF) 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流星于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3 年非洲因黄热病造成的严重病例为 8.4 万~17 万例,其中死亡 2.9 万~6 万例[1]。安哥拉于 2015 年 12 月 5 日确诊首例病例,至 2016 年 3 月 20 日共报告疑似病例 1132 例,确诊 375 例,死亡 168 例。我国于 2016 年 3 月 12 日确诊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截至 2016 年 3 月 24 日共发现 6 例输入性病例,均来自于安哥拉[1]。
黄热病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叮咬传播。城市型黄热病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热带地区,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黄热病初期症状没有特异性,主要为寒战,发热,头痛,畏光,下肢疼痛,肌肉痛,头晕恶心等;
如果从非洲或中南美洲回国后,出现发热,肌肉痛,黄疸,皮肤出血以及厌食恶心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医生会结合症状和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做出诊断;
患者要注意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目前黄热病毒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患病期间保持有效隔离,患者需卧床休息;
预防黄热病主要是接种疫苗,前往非洲和中南美洲黄热病流行国家旅行或出差的人员需在出发前接种黄热病疫苗。该病主要通过蚊叮咬传播,要做好防蚊工作。
症状
黄热病主要有哪些临床特征?
黄热病的潜伏期通常为 3~6 天,也可长达 10 天,感染黄热病后大多数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 4 期[1][2]:
感染期:处于病毒血症期,可持续 3~5 天。 急性起病,寒战、发热(39℃~41℃),全身不适,头痛、畏光、腰骶部和下肢疼痛(特别是膝关节)、肌痛、厌食、恶心呕吐、烦躁易怒,但症状无特异性。
缓解期:3~5 天后,体温下降,症状减轻,大多数患者开始恢复,但约 15% 的患者在 48 小时之内病情再次加重,进入中毒期。
中毒期:处于肝肾损害期,病情再次加重,出现多器官功能损伤表现,主要为:
体温再次升高;
黄疸逐渐加重;
频繁呕吐,上腹痛;
可出现多部位出血,如皮肤瘀点,鼻黏膜出血,甚至腔道大出血、休克;
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血尿,尿量减少;
躁动、谵妄、昏迷。
恢复期:可持续 2~4 周。体温下降至正常,症状逐步消失,器官功能逐步恢复正常。
黄热病主要引起哪些并发症?[1][2]
多部位出血:皮下瘀斑、鼻衄、黏膜出血,甚至腔道大出血;
多脏器损害:肝肾功能异常;
心肌损伤、急性心脏扩大;
躁动、谵妄、昏迷;
休克。
病因
黄热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1][3]
黄热病主要由黄热病毒引起,该病毒属于虫媒病毒 B 组披膜病毒科,病毒主要由埃及伊蚊叮咬而传播。
传染方式包含城市型和媒介型:
城市型:传播模式为“人-埃及伊蚊-人”,主要发生于人口密集的城市,对人类危害最大,一旦流行容易引起暴发。
媒介型:主要发生于草原地区,传染源为人和猴子,媒介包括黄头伊蚊、泰氏伊蚊、白斑伊蚊等。
感染黄热病病毒的人,经 8~12 天可具传染性。
发生黄热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1]
人群对黄热病普遍易感;
未接种疫苗而前往非洲或中南美黄热病流行地区。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1][2]
该病主要流行地区为非洲和中南美洲,因此从非洲和中南美洲回来后若感觉不适需立即就医。
登革热等病毒与黄热病有类似症状,患者需经过检查后才能明确病因。
检测出黄热病毒核酸或分离出黄热病毒可以确诊。
黄热病患者大部分可自愈,但是进入中毒期的患者死亡率高,需要引起重视。
就诊科室
感染科
医生如何确诊黄热病?[1]
医生会详细询问近期是否有去黄热病疫区旅行的病史,并结合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
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生化检查和凝血功能等。
血清学检查:主要检测黄热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包括血清特异性 IgM 抗体和 IgG 抗体。
病原学检查:是确诊依据,包括核酸检测、病毒分离。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
症状是加重还是逐渐缓解?
是否有去非洲或南美洲旅游?
去之前有没有接种相关疫苗?
同行人员有无类似症状?
患者可以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了黄热病?
什么检查可以确诊黄热病?
黄热病有无特效药?
黄热病是否能被治愈?
黄热病是否会复发?
黄热病在人与人之间是否具有传染性?
治疗
本病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以达到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目的。
如何治疗黄热病?[1][2]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有频繁呕吐、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支持治疗
高热时需要物理降温。
肝功能损害时,需要进行保肝、降酶、退黄治疗,补充维生素K促进凝血因子合成,必要时人工肝支持治疗。
严重出血时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新鲜血浆等,必要时输注红细胞。
急性肾损伤时,必要时可予肾脏替代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时需要用质子泵抑制剂、凝血酶等治疗。
出现脑水肿时, 需要用20%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
日常注意
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采取有效防蚊隔离措施。
可以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患病期间不要服用阿司匹林等导致出血的药物。
预防
前往黄热病流行区人员应在出发前至少 10 天接种黄热病疫苗;
使用驱蚊剂、穿长袖衣服来进行防蚊;
在境外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