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蠕虫皮肤病是什么?寄生蠕虫皮肤病怎么办?寄生蠕虫皮肤病症状有哪些?

高磷血症是血液中磷酸盐含量增加、超过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在肾功能衰竭排磷困难、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细胞损坏后磷转移入血、维生素 D 过量和摄入过多等情况下,可发生高磷血症。高磷血症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并发症,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磷沉积变化、维生素 D 代谢障碍、肾性骨病的重要因素,与一些心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根据肾衰竭、化疗、补充磷制剂等病史,结合手足抽搐等低钙血症表现,以及检查血磷升高等,医生常可做出诊断。建议采取低磷饮食,选择磷/蛋白比值低的食物,如蛋清。多食用豆类、谷类和蔬菜等磷吸收率较低的食物。少食用坚果类、饮料、乳制品、动物内脏、蛋黄、菌类等高磷食物。服用磷酸盐结合剂,限制磷酸盐的摄入。经饮食限制或药物治疗,一般可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近年研究发现,新型的磷结合剂镧制剂,能有效降低血磷水平,并不引起继发骨损害和高钙血症,是一种相对较安全的磷结合剂,尤其适用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治疗。经常做血液检查和完整电解质检查,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概述

寄生蠕虫皮肤病是指蠕虫寄生在人体皮肤或皮下组织引起的皮肤慢性炎症。蠕虫多数可以寄生于人体消化道内,少数寄生在皮肤组织。此类疾病以皮肤无痛性结节、皮肤瘙痒、色素沉着等为主要表现,有的皮下结节可有触痛和捻发音。

症状

临床表现

1.皮肤猪囊尾蚴病

猪带绦虫的幼虫也称猪囊尾蚴,寄生于皮下组织可引起无痛性结节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壮年,皮下结节常成批出现,病程慢,多无自觉症状,若发生在下肢深部组织或肌肉,可引起假性肌肥大样外观或出现肢体麻木、疼痛。

2.皮肤裂头蚴病

裂头绦虫的幼虫裂头蚴经肠壁移行至皮下组织引起皮肤损害,表现为皮下结节或肿胀,圆形、柱形或不规则条索状,特征为游走性,局部瘙痒,有虫爬感和间歇性疼痛。

3.蛲虫病

好发于儿童,表现为肛门、会阴部的皮肤瘙痒及虫爬感,反复搔抓可引起肛门周围皮肤剥脱、血痂、潮红、渗出、糜烂或继发感染,长期则出现皮肤肥厚、色素沉着形成湿疹样变。

4.血吸虫尾蚴皮炎

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引起皮肤炎症,表现为局部瘙痒,红斑,后发展为黄豆大、水肿性、淡红色或红色丘疹,严重者可以引起全身水肿及红斑。

5.皮肤丝虫病

丝虫的幼虫微丝蚴可侵入皮肤引起丹毒样皮炎,表现为小腿下段内侧,局部皮肤红肿,紧张发亮,有压痛及烧灼感。引起淋巴管阻塞时,还会出现下肢象皮肿。

病因

蠕虫的种类很多,可引起皮肤损害的蠕虫主要有绦虫、蛲虫、血吸虫、丝虫等。根据蠕虫的发育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土源性蠕虫(如蛔虫、蛲虫等),这类蠕虫在其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至感染期。另一类是生物源性蠕虫(如吸虫、绦虫等),这类蠕虫必须在中间宿主体内经过发育才能进入感染期。进入感染期的蠕虫及其幼虫可通过直接接触侵入人体皮肤或皮下组织引起疾病;也可通过饮食进入人体的肠道,再经肠壁移行至淋巴系统、皮下组织等部位寄生引起疾病。

就医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皮肤猪囊尾蚴病和皮肤裂头蚴病常规检查可见局部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吸虫尾蚴皮炎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肤丝虫病常规检查可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病原学检查:皮肤猪囊尾蚴病和皮肤裂头蚴病的病原学诊断是依据皮肤肌肉组织活检发现猪囊尾蚴或裂头蚴。蛲虫病粪便检查虫卵阳性率很低,但入睡后1~3小时内,在肛门及会阴周围寻找成虫或肛门拭子查找虫卵阳性率较高。血吸虫尾蚴皮炎的诊断是依据患者粪便中可检出虫卵或毛蚴。周围血中找到微丝蚴是早期诊断丝虫病的可靠方法。

(3)免疫学检查:皮肤猪囊尾蚴病患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猪囊尾蚴特异性抗体,检出阳性率约80%,常用于临床诊断。曼氏裂头蚴患者可以检测血曼氏裂头蚴特异抗体。

2.病理检查

皮肤猪囊尾蚴病的皮下组织活检可以病理证实猪囊尾蚴感染。

诊断

(1)不同寄生虫感染有不同的流行病学史。猪囊尾蚴病患者有生食或食用含有猪带绦虫虫卵的未洗净蔬菜、瓜果或肉类等情况。曼氏裂头蚴患者有青蛙肉敷眼,生食或半生食青蛙、蝌蚪、蛇等流行病学史。蛲虫感染者有经口感染蛲虫卵的情况。血吸虫感染是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丝虫感染是有特定虫媒叮咬的情况。

(2)特有的临床表现。如猪囊尾蚴引起的皮肤病,有无痛性结节;曼氏裂头蚴患者皮下肿胀,游走性皮下包块;蛲虫病会有肛门、会阴部的皮肤瘙痒及虫爬感;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表现为刺痒、红斑,淡红色或红色丘疹等;丝虫的幼虫微丝蚴侵入皮肤引起丹毒样皮炎,引起淋巴管阻塞时,逐渐出现下肢的象皮肿。

(3)好发人群。猪囊尾蚴引起的皮肤病,好发于青壮年;蛲虫病好发于儿童等。

(4)病理组织检查可见特异性虫体。

鉴别诊断

(1)皮肤猪囊尾蚴病与皮脂腺囊肿鉴别。皮脂腺囊肿性质柔软,数目少,内含有豆渣样的脂性物质。

(2)蛲虫病与肛门瘙痒、肛周湿疹鉴别。肛门瘙痒是一种常见的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多发生在中青年人及老年人,20岁以下的青年少见。肛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局部可出现红疹、红斑、糜烂、渗出、结痂、脱屑。其病程长,肛门周围皮肤常增厚,颜色灰白或暗红、粗糙,以致发生皲裂、渗出、瘙痒、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3)血吸虫尾蚴皮炎与丘疹性荨麻疹、结节性痒疹鉴别。丘疹性荨麻疹多发生于四肢,多数患者与昆虫叮咬有关,表现为丘疹样风团,无疫水接触史。结节性痒早期四肢表现为红色丘疹时可与血吸虫尾蚴皮炎混淆,但结节性痒疹病程长,皮疹难退,躯干和四肢均可发生,表现以硬的结节为主。

(4)皮肤丝虫病与丹毒鉴别。丹毒好发于下肢,皮肤出现红肿、热、痛,但血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抗感染治疗有效。

治疗

1.全身治疗

(1)抗组胺药物:治疗皮炎,如苯海拉明、扑尔敏等。

(2)吡喹酮:有强烈的杀囊虫作用,皮肤裂头蚴病应用本品后虫体大量死亡。服药后可出现皮下或肌肉结节部位肿胀、疼痛,也可出现全身发热及皮疹等过敏反应,轻度可自行消退,严重时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

(3)阿苯达唑(丙硫苯咪唑):为广谱驱虫剂。对皮下肌肉型、脑与眼囊虫病、蛲虫病均有良好效果。

(4)甲苯达唑:为目前驱治蛲虫的主要药物之一。孕妇及小于2岁的幼儿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5)乙胺嗪:对丝虫成虫(除盘尾丝虫外)及微丝蚴均有杀灭作用。

2.外用疗法

蛲虫病患者每次便后和每晚睡前用肥皂与温水洗涤肛门,擦拭后涂氧化锌油膏、硫磺软膏、蛲虫油膏等。外用药能阻止雌虫产卵,有止痒、消炎、抗细菌感染的作用,与口服驱虫剂并用,可明显提高疗效。

3.其他

象皮肿严重者可行物理疗法或外科手术切除部分肥厚的皮下组织。

预后

皮肤猪囊尾蚴病和皮肤裂头蚴病,本病病程虽长,但预后良好。无并发症的蛲虫感染,进行驱虫治疗预后良好;当出现急性阑尾炎、急性腹膜炎时,应及时对症治疗,以免产生严重后果。丝虫病早期及时针对病因治疗效果明显,晚期出现象皮肿仅为对症治疗效果不佳。

日常注意

1.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2.切断传染源,避免接触疫水;消灭传播媒介(如蚊子)。

3.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4.不吃未煮熟的猪肉,蔬菜、瓜果要洗净,不饮生水。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睡眠超过15小时伤害身体

2023-8-16 23:23:44

药品

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泮立苏)的功效与作用-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泮立苏)说明书

2023-8-2 23: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