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罗拉多蜱热是什么?科罗拉多蜱热怎么办?科罗拉多蜱热症状有哪些?

高脂蛋白血症 Ⅳ 型是一种可遗传的脂代谢紊乱类的疾病。本病多见于肥胖的成年人、酗酒的人、家族中有高脂蛋白血症 Ⅳ 型患者的人或者隐性糖尿病患者。高脂蛋白血症 Ⅳ 是隐性遗传病,家族性遗传是致病因素,糖类是诱导和促发疾病的一大外源性因子,生活中高糖高脂高胆固醇的饮食以及酗酒都会大大提高本病的发病率。对于隐性遗传病的患者,饮食不均衡、经常酗酒等是危险因素。本病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原发型一般都具有家族性遗传的因素,脂质和脂蛋白代谢的先天性障碍;继发型患者主要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肝脏疾病、胰腺炎等。病情较轻的患者,在躯干、手臂伸侧、臀部、大腿出现发疹性黄瘤,严重者在身体任何部位可见;血清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甘油三酯等水平会超过正常水平的最高值;进行实验室检查时,抽取的血液静置后,上层会呈现出均匀的混浊或者牛奶样。本病需要控制饮食,过于肥胖者需加以减肥控制体重。同时服用降脂药物治疗,还可以用中药联合调理降脂。即使当患者的血脂已经稳定在正常水平,仍需注意饮食的均衡、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本病会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胰腺炎等。患者要长期随访,定期监测血脂,预防并发症。在治疗诊断时,配合医生完成遗传系谱图,以此判断有无遗传性。

概述

症状

临床表现

潜伏期3~7天。突起畏寒高热达38~40℃,头痛、眼痛、眼眶后痛及畏光,肌痛以背部及双腿最明显。病初2~3天体检见面部、结膜及咽部潮红,淋巴结肿不明显。偶有脾大。部分患者可见皮疹,为斑疹或斑丘疹,分布全身,有时四肢可见瘀点。半数病例呈双峰热。于第2~3病日后体温降至正常,上述症状消退。但1~2天后体温再度上升,症状复现,且较初期更重。第2次发热持续2~4天后,症状消退,但软弱乏力1~2周后方可改善。部分病例仅有一次发热,也有的病例一次发热持续5~8天或有发热3次。少数患者可有无菌性脑膜炎或脑炎,表现为颈项强直,意识障碍及出血,脑脊液改变等。

病因

1.科罗拉多蜱热通常发生在3月和9月之间,多数案件在4月、5月和6月发生。

2.科罗拉多病毒的特点:双股RNA病毒,35~50纳米,外层包膜含脂蛋白;对乙醚敏感。

3.风险因素是最近室外活动和最近壁虱叮咬。

4.一般是通过被蜱叮咬而感染的,可在叮咬部位发现肉芽肿样原发病灶。

就医

检查

白细胞计数自第3病日始减少,第2次发热后减少更明显,可为2.0×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更显著,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血小板减少,空泡型异常淋巴细胞不少见。但预后良好。X线胸片未见异常。

诊断

1.临床诊断

在病前3~7天,有流行区旅居史的患者应考虑本病,尤其有二次发热过程及白细胞减少者更有助于本病诊断。

2.实验室诊断

取患者全血或血清接种乳鼠,分离病毒可以确诊。取患者血涂片,以直接免疫荧光法染色,在红细胞中查出病毒可早期诊断。取双份血清作中和抗体及补体抗体,效价呈4倍或以上升高者,也可确诊。

鉴别诊断

有旅游史者,应与蜱传回归热、洛杉矶斑点热、兔热病及钩端螺旋体病等鉴别。临床上需与流行性感冒、伤寒、登革热、麻疹等鉴别。

治疗

无特效治疗,以对症施治为主。

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

日常注意

在流行区春夏户外活动时,应作好个人防护,防止硬蜱叮咬。患者恢复后,半年内不可供血。灭活疫苗及减毒活疫苗均可应用。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阿莫西林胶囊的功效与作用-阿莫西林胶囊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羟甲香豆素胶囊(维旦通)的功效与作用-羟甲香豆素胶囊(维旦通)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