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什曼病是什么?利什曼病怎么办?利什曼病症状有哪些?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由于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和(或)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浓度增高,引起机体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妊娠女性伴有甲亢,即甲亢合并妊娠(Hyperthyroidism with pregnancy)。常见病因包括:Graves 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相关性甲亢。妊娠期甲亢的发病率国内报道为 0.1%~0.2%,与国外文献报道的 0.1%~0.4% 接近。可能出现情绪不安,易激惹;皮肤潮湿多汗;正常进食下,体重不增甚至下降;四肢近端肌肉萎缩;妊娠剧吐,延续到孕中期不缓解;胎儿生长受限;睡眠、休息时心率>100 次/分;突眼及胫前黏液水肿;高血压及心脏病变。妊娠期 Graves 病患者的治疗主要是抗甲状腺药物(ATD)和对症治疗。手术治疗应尽量避免。放射性碘治疗(碘131 治疗)可导致胎儿甲状腺破坏及神经损害,所以妊娠期绝对禁止碘131治疗。β-hCG 相关性甲亢以支持治疗为主,一般不需要 ATD 治疗,但是当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与 Graves 病鉴别困难时,可短期使用 ATD 治疗。可对分娩结局及母婴健康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可导致孕妇反复流产、早产、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心衰和甲状腺危象等;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死产、甲亢、甲减及先天畸形等。若进行合理的治疗,孕妇和新生儿预后较好。若孕妇在分娩前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滴度高(为正常值的 5~10 倍),则新生儿甲亢的可能性很大,分娩后需对新生儿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

别称

黑热病

概述

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是由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累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以白蛉为传播媒介的地方传染病,是全球最容易忽视的传染病之一。

利什曼病广泛分布于除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以外的大陆,波及全球近 98 个国家,超过 1200 万人感染,全球有 1/10 人口是可能受感染的危险人群。我国主要为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内脏利什曼病,也称黑热病,已有百余年传播历史[1]。

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病,最主要的病因可能是人在野外环境被白蛉叮咬,或被家养、放养的动物作为传染源传给人,此外,人与人之间通过输血或共用吸毒用品也可传染。

分为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皮肤利什曼病和黏膜利什曼病[2]。

内脏利什曼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多伴随纳差、腹胀、消瘦、腹泻、肝脾增大、渐进性贫血、淋巴结肿大及消耗症状。面部、四肢及腹部皮肤颜色变深。皮肤型主要是典型皮肤破溃。黏膜型主要累及口鼻、咽部和软腭[2]。

主要治疗方法是抗利什曼原虫治疗,包括锑剂和非锑剂。非锑剂包括两性霉素 B 脂质体或两性霉素 B 治疗[1]。

疾病主要危害主要引起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不全和黏膜出血等。

利什曼病主要流行于贫困落后地区,改善当地的经济卫生条件是减少利什曼病最重要的手段。

症状

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分为无症状携带者、内脏利什曼病和皮肤利什曼病等。内脏利什曼病可缓慢发病,有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渐进性贫血、淋巴结肿大及消耗症状,面部、四肢及腹部皮肤颜色变深。皮肤利什曼病为白蛉叮咬处出现痒性小红疹,随后形成丘疹,数月后形成溃疡,遗留瘢痕。黏膜利什曼病常造成口鼻、咽部和软腭损害[2]。

利什曼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利什曼病的常见症状包括[1]:

发热;

寒战;

肝脾肿大;

贫血;

消瘦;

淋巴结肿大;

体重下降;

面部、四肢和腹部皮肤颜色变深;

皮肤溃疡;

瘢痕;

黏膜出血;

尿量减少。

利什曼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利什曼病的进展过程,可能出现的危害和结局是贫血、肾衰竭、全身黏膜出血。

常见并发症包括:

溶血性贫血;

急性肾功能不全;

黏膜出血。

病因

利什曼病感染主要病因是当白蛉叮咬人体时,前鞭毛体从白蛉消化道释出并反流至人体血液循环。前鞭毛体随即入侵巨噬细胞,形成无鞭毛体后在细胞内复制,然后无鞭毛体不断入侵新的巨噬细胞。

除人类外,利什曼原虫能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包括啮齿类、犬科、灵长类等。这些哺乳动物均可作为储存宿主。通过输血及静脉药瘾、甚至垂直传播引起的感染也有报道,但流行病学意义不大[2]。

利什曼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白蛉叮咬;

犬类传染;

患者之间传染;

共用吸毒用具;

输血。

哪些人容易患利什曼病?

林区或牧区工 我们;

流行区居民;

婴幼儿;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

器官移植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疑似被白蛉叮咬后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皮肤黏膜出血;

反复发热寒战;

进行性消瘦;

腹部皮肤颜色变深;

皮肤破溃;

贫血。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高热、寒战;

急性肾功能不全;

多处皮肤黏膜出血。

建议就诊科室

感染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利什曼病?

利什曼病的诊断需要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确诊[2]。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流行病学史:有利什曼病流行区的居民或在流行区有生活工作史。

临床表现:长期不规则发热,脾脏呈进行性肿大,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白细胞计数降低,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或有鼻出血及齿龈出血等,有时可伴有淋巴结肿大。

血清学检查:rK39 抗体阳性或利什曼原虫乳胶凝集试验阳性。

病原学检查:在骨髓、脾或淋巴结等穿刺物涂片上查见利什曼原虫,或穿刺物培养阳性;特异性分子生物学检测阳性也可作为病原学诊断的依据。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无到过流行病区?

是否有被白蛉叮咬?

有无鼠类接触史?

有无和犬密切接触?

发热多久了?有什么规律?

有没有鼻出血?牙龈出血?淋巴结肿大?皮肤破溃?

有无尿量减少?

有无体重下降?

有没有四肢、腹部皮肤颜色变深?

有没有贫血?

有无服药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反复寒战、发热是什么原因?

需要做哪些检查?

这个病会不会传染?

有什么特效的治疗办法吗?

会不会有后遗症?

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利什曼原虫感染具有显著的临床异质性,因而难以找出一种普遍合适的治疗方案。

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抗利什曼原虫药物是锑剂,但锑剂产生的耐药性已不少见。目前国际上推荐两性霉素 B 作为利什曼原虫的一线治疗药物。我国也有两性霉素 B 成功治疗利什曼病的报道,但尚缺乏良好的队列研究[1]。

感染者的感染虫种不同、受累部位不同、基础疾病不同,其治疗方案与治疗效果也不同,现行的治愈标准尚未统一。

临床治愈以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为标志(如患者的发热、脾肿大缓解与血常规恢复正常);病原学治愈以治疗后利什曼虫的完全消失(穿刺物涂片、培养或 PCR 检测)为标志;血清学治愈以血抗体效价的大幅下降,或皮试由阳性转为阴性为标志[1]。

药物治疗

在我国,锑剂仍然是首选的治疗药物,其具有便宜易得、应用经验丰富等优点。但锑剂耐药的现象时有发生,应及时发现并改用其他治疗方案。锑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心脏毒性,表现为 T 波倒置、Q-T 间期延长,各类心律失常。其他不良反应包括关节肌肉痛、肝酶和胰酶升高等。经一个疗程未治愈或复发的患者,补救治疗首选两性霉素 B[1]。

两性霉素 B 及其含脂制剂:两性霉素 B 及其含脂制剂治疗内脏利什曼病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且复发后使用两性霉素 B 治疗仍然有效。两性霉素 B 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肾毒性,此外还包括输液反应(血栓性静脉炎)、低血钾、心肌炎、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伤等,故使用两性霉素 B 及其含脂制剂必须在有经验的医院住院治疗,且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不良反应[1]。

皮肤和黏膜利什曼病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创口处理、系统性应用药物(锑剂、两性霉素 B、米替福新)、局部应用药物(外涂巴龙霉素、锑剂病灶内注射)等措施。故在治疗皮肤和黏膜利什曼病时,治疗方案的制定应咨询皮肤病专家。当皮肤和黏膜利什曼病并发有内脏利什曼病时,往往需要全身性的治疗,具体方案可参照内脏利什曼病的治疗方案[1]。

疾病发展和转归

内脏利什曼病未经治疗,病死率超过 90%。对合并 HIV 感染患者的治疗应答率低、复发率高。

日常注意

利什曼病患者的日常注意,主要注意本身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感染利什曼病的患者多为免疫缺陷情况,应注意避免继发感染[2][3]。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高热会导致水分的大量流失,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给与液体治疗。

粒细胞缺乏症、肺部感染、牙龋炎、坏死性口腔炎等是黑热病的主要并发症。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患儿容易出现各种感染,应注意防治交叉感染。

黑热病的主要并发症有坏死性口腔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等,所以需要保持口腔清洁,每日指导进食后漱口,防止细菌滋生,口唇干燥可涂少量鱼肝油。

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发热、脾区疼痛、腹泻等症状,以及心电图等变化。

预防

目前尚未出现针对利什曼病的有效疫苗。主要的预防措施为消除感染源,及时救治感染患者,加强利什曼病相关知识宣教[2]。

室内喷洒防虫剂,以及使用含长效防虫剂的蚊帐可以减少利什曼病的发病率。

改变居住环境墙体材料也可能有一定作用。

受感染的犬类难以通过治疗根除利什曼原虫,且检查并捕杀受感染犬只不具有可操作性,故对于流行区内的犬只可推广使用含杀虫剂的项圈。

避免在每年 5~8 月白蛉活动季节,到利什曼病流行区旅游或工作。

流行区工地上要加强防蚊防蛉措施。

加强向百姓宣传教育利什曼病相关知识。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脑心舒口服液的功效与作用-脑心舒口服液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消炎镇痛膏(隆迪)的功效与作用-消炎镇痛膏(隆迪)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