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后脑炎是什么?麻疹后脑炎怎么办?麻疹后脑炎症状有哪些?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是指由于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所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心律失常、左室肥厚、心肌、瓣膜和血管钙化等。该病多见于女性,多见于绝经后 10 年。男女比率约为 1∶3。该病的发病率约为 1/500~1/1000。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主要由于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强,心律增快,耗氧量增加,钙负荷过重又可引起血管痉挛,血管钙化会造成管腔狭窄,从而出现心绞痛甚至是心肌梗死。主要症状分为甲状旁腺功能亢引起的症状和甲状旁腺功能亢引起心肌病的症状。前者的症状主要包括不明原因的全身酸痛、疲惫无力、便秘、腹胀腹痛、感情淡漠或烦躁易怒等等。后者主要症状则是心悸(能感受到自己强烈的心跳)、胸闷、乏力、头痛、头晕、下肢水肿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的治疗以治疗原发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为目的,心血管疾病对症治疗。原发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拒绝手术或不能手术者可考虑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根据症状及严重程度采取药物治疗甚至是手术治疗。本病主要的治疗难点是当症状表现不典型时可因诊断不及时而延误治疗。如不积极治疗,长期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例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是死亡。

概述

症状

临床表现

麻疹后脑炎多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伴有头痛、嗜睡、惊厥、突然昏迷等症状。病死率达10%~25%,存活者中20%~50%留有运动、智力或精神上的后遗症。

病因

本病的病原体为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在前驱期和出疹期内,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离到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此病毒抵抗力不强,对干燥、日光、高温均敏感,紫外线、过氧乙酸、甲醛、乳酸和乙醚等对麻疹病毒均有杀灭作用,但在低温中能长期存活。

就医

检查

1.细胞学和病毒抗原检查

取鼻咽部吸取物或鼻咽拭子或尿液沉渣的脱落细胞涂片,采用Gemsa或HE染色,在普通光镜下可见到多核巨细胞形成和分布于上皮细胞核内和胞浆内的嗜酸性包涵体。病程第1周检查阳性率可高达90%左右,对麻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如果对上述涂片标本作特异性抗体标记染色,则可进一步检查麻疹病毒抗原。

2.血清抗体检测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是新近感染的标志,应用免疫荧光或捕获ELISA法检测麻疹IgM抗体,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特异性诊断方法,仅需单份血清标本,在发病后3天左右即可检出(发病后5~20天检出阳性率最高),且不受类风湿因子干扰。如果近1个月内未接种过麻苗,而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即可确诊。留取病程急性期和恢复期(病后2~4周)双份血清,以血凝抑制(H1)试验和微量中和试验检测总抗体,或以ELISA、IFA检测麻疹IgG抗体,则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4倍增长,方有诊断价值,可作为回顾性诊断依据。

3.其他检查

鼻咽拭子分离麻疹病毒,肺部X线片可见大片融合病灶。心电图见低电压,T波倒置、传导异常等。脑电图检查见正常背底中见散在分布的丛集性高电压慢波。。

4.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改变为白细胞计数轻、中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多,糖正常。可查出麻疹病毒抗体。

诊断

麻疹后脑炎多发生在麻疹后2~6天,与麻疹轻重无关,临床表现为高热、惊厥、意识障碍等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多数经1~5周恢复正常。另外,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是新近感染的标志,应用免疫荧光或捕获ELISA法检测麻疹IgM抗体,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特异性诊断方法,如果近1个月内未接种过麻苗,而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即可确诊。

治疗

对症治疗为主,抗病毒治疗无效,处理同乙型脑炎和其他病毒性脑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的功效与作用-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说明书

2023-8-2 23:41:04

药品

三七片的功效与作用-三七片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