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小儿结脑
概述
症状
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症状可以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导致脑实质、脑膜、脑血管及脑神经损害,可出现烦躁不安、头痛、喷射性呕吐、惊厥、瘫痪、意识障碍、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甚至死亡。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结核性脑膜炎多由脑实质或脑膜的结核病灶溃破,使结核分枝杆菌进入蛛网膜下腔及脑脊液中,导致脑实质、脑膜、脑血管及脑神经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主要表现以下症状。
典型的起病缓慢,持续几周,早期为非特异性改变。包括:
发热。
食欲减退。
间断头痛。
呕吐。
易激惹。
嗜睡和全身乏力。
结核分枝杆菌侵袭脑实质与脑膜血管,产生炎症、梗阻和脑梗塞。脑干为主要受累部位,出现颅神经受累,渗出物产生粘连影响脑脊液循环,主要受累部位在颅底,容易导致交通性脑积水。出现颅神经损害和颅内高压症状。
头痛呕吐加重、颈项强直。
昏睡。
抽搐。
面部麻痹、眼球运动障碍、眼肌麻痹。
病情加重,进入昏迷期,出现以下表现:
昏迷。
偏瘫或截瘫。
去大脑强直状态(大脑与中脑和桥脑间的联系中断,影响了上部脑干的功能所致),甚至死亡。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并发症有哪些?
当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或感染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或有脑积水等并发症等,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
病因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传染病。结脑常为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的一部分,多通过血行播散到脑部,导致脑实质、脑膜、脑神经、脑积水及脑血管病变。
结核性脑膜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绝大多数是因为小儿吸入了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或尘埃后引起了感染形成了肺部的原发病灶,由于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血脑屏障功能不完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结核病灶通过血行播散到脑部,导致脑实质、脑膜、脑神经及脑血管病变,偶尔也可见脑膜邻近组织器官结核灶直接蔓延所致。
在少数情况下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消化道感染,在咽部或肠道形成原发病灶,再进入血液,极少数情况下可通过皮肤传染,或母亲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
哪些人更易患结核性脑膜炎?
具有下列危险因素的人,更容易患结核性脑膜炎。其中,开放性肺结核的成人是造成小儿结核感染的重要来源,多数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或控制的。
与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感染多来源于与排结核分枝杆菌的病人密切接触后感染所致,所以及时发现传染来源是避免小儿患结核性脑膜炎最重要的因素。
没有接种卡介苗。我国是结核病的高发国家,出生后卡介苗的接种可以有效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如果没有及时接种卡介苗,将增加严重的结核病感染,包括结核性脑膜炎的风险。
免疫功能进一步受到抑制。小儿的免疫功能不成熟,当患麻疹、百日咳、水痘及白血病、艾滋病及其他肿瘤性疾病等,免疫功能进一步受到抑制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尤其好发生结核病。
年幼儿。5 岁以下儿童,特别是 3 岁以下婴幼儿是结核性脑膜炎的高发人群。
就医
典型发病的结核性脑膜炎起病较缓慢,但婴幼儿的结核性脑膜炎常起病急,病情进展快,临床症状不典型,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呕吐、嗜睡或烦躁不安、惊厥应及时就医,当医生怀疑结脑时,应积极配合进行相关的结核免疫试验、影像学等检查来诊断。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症状常没有特异性,因此近期家庭中有诊断结核病的或有结核病接触密史的小孩儿,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体检,并注意测量体温、体重,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呕吐、嗜睡、神经系统的症状应及时到儿科就诊,接受结核免疫试验、影像学等检测,早期发现结核病及结核性脑膜炎。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惊厥。
呼吸困难、血压不稳定。
昏迷。
就诊科室
儿内科。
儿童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儿结核性脑膜炎?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原诊断较为困难,要靠医生的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病原引起的脑膜炎。
血脑脊液等检查:当医生怀疑结核性脑膜炎时,需要进行血及脑脊液检查,有助于发现结核感染及脑膜炎的相关指标,具体包括:
血常规。
结核菌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 )。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异常常早于临床上神经系统症状。
影像学检查:当医生怀疑结核性脑膜炎时,需要寻找肺、脑等部位有无结核病灶,有助于发现结脑的诊断,具体包括:
X 线胸片:发现肺部结核灶。
脑 CT 或 MRI 发现脑积水或脑部结核病变。
结核菌素试验(PPD 皮试):结核感染的体内试验,对结脑的诊断有帮助。
结核分枝杆菌的病原学检查 :可进行胃液、脑脊液、痰液等体液的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或基因等检测。
鉴别诊断:
其他类型脑膜炎:进行脑脊液检查帮助排除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脑膜炎。
脑肿瘤:头颅 CT 或 MRI 检查排除颅内占位病变。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无结核接触史?特别是近 1 年内家庭内有痰菌阳性的结核性患者。
您是否接种过卡介苗? 绝大多数结核性脑膜炎的患儿未接种过卡介苗。
是否近期有体重下降?发热?特别是午后低热?
近期孩子有无性格的变化?
近 1 月内是否有患其他疾病史,如麻疹、百日咳、水痘、流感、白血病、慢性疾病等。
近期内有无使用过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
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孩子为什么会患上结核性脑膜炎的?能治好吗?会有后遗症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能够确诊?要吃多长时间的药?
药物的副作用有哪些?
治疗
早期抗结核治疗,控制颅内高压,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保证足够热量。如果有严重的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方法治疗。
药物治疗
抗结核治疗。分强化治疗和巩固治疗两个阶段 如强化阶段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四联药物,吡嗪酰胺渗透性好,易进入脑脊液;乙胺丁醇能增加其他抗结核药物的疗效,并延缓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强化治疗阶段通常是 2~3 个月,然后进行巩固治疗阶段,通常是 9~10 个月,总疗程至少 12 个月。
糖皮质激素药。能减少炎症渗出,降低颅内压,减轻全身中毒症状及脑膜刺激症状。1 个月后逐渐减量,总疗程 8~12 周。
脱水剂药物。能及时控制颅内压,如 20% 甘露醇,甘油果糖。
不良反应:抗结核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肝毒性、消化道反应、视神经损害等。在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肝功能及其他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或穿刺引流
对于急性脑积水而其他降颅内压措施无效或疑有脑疝形成时,可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对于发生梗阻性脑积水,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进行分流术,解决颅内高压问题。
疾病发展和转归
早期的结核性脑膜炎,如果是敏感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过规律、全程的治疗,预后良好,可以无后遗症。当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或感染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或有脑积水等并发症等,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
日常注意
监测小儿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减少其他疾病的发病率。
健康体检: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定期进行儿童保健,特别是监测小儿的生长发育曲线。
预防接种:预防各种传染病。
管理好危险因素:有免疫功能低下,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时,积极筛查结核感染,尽早治疗潜伏结核感染。
预防
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措施,早期发现及合理治疗密切接触儿童的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成人,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根本措施。
出生后尽快接种卡介苗,除有卡介苗接种禁忌症的新生儿,均应在生后尽快接种卡介苗。
避免与患有结核病的成人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