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型冠心病是什么?猝死型冠心病怎么办?猝死型冠心病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是指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由于手段不当所导致的人体血糖浓度持续处在过低水平的现象。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也是它常见的急性症状之一。引起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原因有许多种,常见于糖尿病的治疗阶段。其中又以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治疗和磺脲类药物治疗所致最常见,它的发生率可以占到 1/5。通常是由于在治疗糖尿病高血糖症状时,使用了过量的胰岛素或其他口服的降血糖药物。又或者是患者过度运动、过少进食、摄入酒精等导致其葡萄糖消耗过多、产生过少,进而引发低血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有退行性变化的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长期口服降血糖药物、酗酒是危险因素。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可以划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低血糖;根据临床特征可以分为空腹低血糖和餐后低血糖;而根据病因又可以分为器质性低血糖和功能性低血糖。轻者表现为出汗、心悸(心跳加快感)、饥饿、脸色发白等。较严重者还会出现神志不清、嗜睡、肢体震颤、视力模糊等脑损伤相关的症状。主要治疗方法为调节药物用量并辅以药物、食物等来补充糖分。治疗关键点是要维持好患者体内葡萄糖的产生与消耗之间的平衡,随时监测血糖,时刻观察病情。由于大脑的能量供应几乎全部来自血糖,因而低血糖时大脑的损伤最为明显,如果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危及生命。该疾病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非常常见,但也危害很大。需要患者和医务人员同时引起重视,实时监测患者血糖,及时控制药物用量、纠正患者饮食作息问题。

概述

猝死型冠心病指平时没有心脏病史或仅有轻微心脏病症状的人,病情基本稳定,无明显外因、非创伤亦非自伤,由于心肌衰竭或机械性衰竭使心脏失去了有效收缩而突然死亡。从突然发生症状到死亡时间有不同规定。美国血液病研究所定为24小时,世界卫生组织定为6小时,心脏学专家则将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定为猝死标准。

症状

临床表现

只有12%的心脏猝死者在死亡前6个月内曾因心脏疾患而就诊。而绝大多数患者则因症状缺乏特异性而被忽视。

1.在发病数天或数周前自感胸痛或出现性质改变的心绞痛,呼吸困难。

2.心脏性猝死前数天或数周内乏力、软弱是常见的症状。

3.特异性心脏症状持续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衰等。

4.多发生在冬季,半数患者在发病前无一点症状。

5.心脏骤停的表现:

(1)突然的意识丧失常或抽搐可伴有惊厥;

(2)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

(3)听诊心音消失;

(4)叹息样呼吸或呼吸停止伴发绀;

(5)瞳孔散大、黏膜皮肤发绀。

(6)手术时伤口不再出血。

病因

1.体力劳累:较前剧烈而持久的劳动,造成过于疲劳。

2.饱餐、饮酒及过量吸烟。

3.精神神经过度兴奋、激动。

4.严重的心功能不全:不稳定性心绞痛。

5.低钾、低镁血症。

6.某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就医

检查

可出现由于缺氧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血pH值下降;血糖、淀粉酶增高等表现。

1.心电图检查

(1)心室颤动(或扑动) 呈现心室颤动波或扑动波,大约占80%,复苏的成功率最高。

(2)心室停搏 心电图呈一条直线或仅有心房波。

(3)心电-机械分离 心电图虽有缓慢而宽大的QRS波,但不能产生有效的心脏机械收缩。

2.脑电图检查

脑电波低平。

诊断

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诊断为冠心病猝死:

1.过去曾经诊断为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突然发生心绞痛而于6小时内或在睡眠中死亡。

2.突然发生心绞痛或心源性休克,心电图示急性心肌梗死或梗死先兆,于6小时内死亡。

3.猝死后经尸解证实有明显冠状动脉硬化。由于冠心病猝死的直接原因多系室颤所致,而室颤的电生理基础是心室肌电不稳定性,因此,预防冠心病猝死主要是预测室颤的发生。

治疗

对冠心病患者及时进行治疗,特别是对有可能演变为心脏骤停的心律失常及时发现,如对冠心病患者及时进行治疗,特别是对有可能演变为心脏骤停的心律失常及时发现。一旦患者猝死,应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治疗。

心肺脑复苏,无论是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或心脏性猝死,一旦发现应立即抢救,由于猝死者除很少一部分发生在医院内,大部分在院外,因而抢救复苏最重要的是在猝死后最初2~4min内,给予合理的基础生命支持,复苏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及时、正确做出判断并施行现场救护,复苏的目的必须达到脑功能恢复。

1.初期复苏或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即现场抢救的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的目的,是尽快在人工条件下建立有效的氧合血液循环,维护脑部的血供,以维持基础生命活动,为下一步的复苏创造条件,临床实践证明胸外心脏按压应先于人工呼吸。

(1)建立人工循环:此期多在事件现场由目击者施术,因此应在广大群众中普及救护知识,使众多的人了解及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

1)心前区叩击:抢救者一手握拳,以尺侧基部由20cm高处向下给患者胸骨中下部以快速一击,如无效,则尽快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2)胸外心脏按压:正确方法是:

a.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或地上,抢救者位于患者右侧;

b.抢救者双手交叉,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两乳头连线中点;

c.按压时手臂两侧要伸直,直上直下均匀按压和放松,放松时手掌不离开患者,其按压力度以能使胸骨下段及相连肋软骨下陷5cm为适宜,小儿宜单手按压,婴儿用拇指按压,婴幼儿心脏位置高,应在胸骨中部按压,以免损伤肝脏;

d.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以上,每次按压下持续0.5秒再放松。

注意事项:用力不可过大,以防肋骨骨折,心包积血和肝破裂等;按压应持续进行,尽量避免中断;胸外心脏按压应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按压和呼吸的比率为30:2。

(2)保证气道通畅:猝死者的下颌肌松弛,舌根下坠,易堵塞气道,为使气道保持通畅,应使其保持抑头抬颏,让患者的口腔轴和咽喉轴约成一条直线,即可防止舌根后坠,又方便于气管插管,与此同时,应清除气道内异物及呕吐物。

(3)人工呼吸:在施行胸外心脏按压以维持血液循环的同时,若患者无自主呼吸,必须进行人工呼吸,以保证氧气的输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口对口人工呼吸: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肺泡通气,以拇指和食指夹紧患者的鼻翼,使其紧闭;术者深吸一口气,用双唇紧贴患者的嘴(为防止污染,也可在患者口上覆盖一层纱布等物),充分用力吹气,开始吹气应连续2次以利肺扩张,每次吹入气体800~1200ml,吹气持续时间1~1.5s,每次吹气后,放松患者鼻孔,利用胸腔和肺的自然回缩力将气体排出,12~15次/分钟。

2.二期复苏或进一步生命支持(ALS):主要包括心肺复苏的D,E,F,G,H程序,这些措施应尽早开始,如有条件应与第一期BLS同时进行,力争在猝死后8min内开始,目的在于促进心脏恢复。

3.后期复苏或持续生命支持:经过以上两期的及时救治,心搏恢复但大脑功能尚不能完全恢复,此期必须进行复苏后的生命支持,即以脑复苏为重点的后期复苏,并进一步治疗原发病及合并症,争取患者康复。

日常注意

1.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2.加强猝死现场急救知识教育,建立完善的急救系统。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肌苷片的功效与作用-肌苷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

保健

夏季应怎么正确使用蚊香

2023-9-23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