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心脏是什么?运动员心脏怎么办?运动员心脏症状有哪些?

小儿不对称身材-矮小-性发育异常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表观遗传病,以身体两侧不对称或长短不一、出生时体重较轻、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体重落后正常人、性早熟以及一些其他的先天性异常为主要症状。本病属于较为罕见的疾病。西方国家数据统计本病发病率为每 3000 到 100000 人中有 1 位患者,患者没有性别差异。 我国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小儿不对称身材-矮小-性发育异常综合征的病因可能是染色体异常,集中在 7、11、12、15 号等染色体异常。少数患者没有染色体异常,可能是间脑-垂体区发育异常、宫内环境异常等导致。危险因素尚不明确。本病暂无分型及分期。身材不对称是本病最典型症状,其他常见症状还包括发育迟缓、脸部异常表现、骨骼异常、泌尿生殖系统异常、皮肤出现牛奶咖啡斑、学习、运动、认知发育迟缓,但是智能往往正常等。本病目前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是针对出现的症状进行治疗,如出现身高落后同龄人,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肢体长短不一,进行肢体延长术;出现脊柱侧弯,手术进行矫正等。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避免患者心理压力过大。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是关键。本病患者身高低于正常人,可能他人受到异样的眼神,容易有心理压力,若合并心血管疾病,可能危及生命。低血糖发作,如果没有及时救治,也可能危及生命。本病罕见,每位患者症状不一,可能差别较大,所以诊断较困难,容易漏诊、误诊,不少患者要到成年后才确诊。特殊面容、肢体长短不一可能随着年龄增长有所好转,这也给诊断增加困难。5 岁以下的患者并发低血糖的概率是 27%,要密切关注血糖,尤其是防止夜间低血糖。

概述

经过长期运动锻炼的职业运动员,其心脏发生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包括心脏肥大、心脏扩大、心律缓慢、心电图“缺血样”改变,停止运动后复原等。对于这些改变是否是病理性仍存争议,故亦可称运动员心脏综合征。

症状

临床表现

多无自觉症状。静息状态下心率可<40次/分钟,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血压偏低,听诊可有心律不齐,第三心音,第四心音较少闻及,胸骨左缘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样杂音,直立位时减轻。

病因

1.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搏出量、心排量增加,心脏容量升高。

2.运动时,四肢血管扩张,阻力下降,利于静脉回流;四肢肌肉有节律的收缩,促进静脉回流,使心脏容量增加,心肌纤维增粗,心肌肥厚。

3.长期训练中使运动员静息状态下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减慢,甚至出现房室传导阻滞,血压偏低。

就医

检查

1.心电图

心电轴改变,多为窦性心动过缓,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可有游走性心率。可见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Ⅰ度或Ⅱ度房室阻滞,右束支阻滞。QRS波振幅增高,ST段抬高,T波低平或倒置。

2.超声心动图

耐力项目运动员有全心增大,左心室腔、右心室腔均显著扩大,同时伴有心壁增厚;力量项目运动员心脏肥大以左室心肌肥厚为主,左右心室扩大都不明显。

3.X线检查

心搏幅度增大,心影增大。

4.心肌核素灌注显像

放射性均匀分布。

诊断

职业运动员或重体力劳动者,有心肌肥大、心率减慢、血压偏低,但无症状。停止训练或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心电图改变消失,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1.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的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比值>1.3~1.5;而运动员心脏<1.2。肥厚型心肌病的左心室内径多<45mm;而运动员心脏>55mm。肥厚型心肌病常左心房扩大,左心室充盈功能异常;而运动员心脏少有左心房扩大,左心室充盈功能正常。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表现复杂。停止训练后运动员心脏的心肌肥厚会减轻,肥厚型心肌病则不会。肥厚型心肌病有明确家族史,运动员心脏无家族史。

治疗

单纯运动员心脏综合征不需特殊治疗,其长期完全停止训练后可基本复原至训练前水平。有不适者应建议其减少激烈运动并进行相关检查。

预后

预后良好。随着规律运动训练的结束,心肌重构将有不同程度的逆转。但运动员依然有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合并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或出现心血管症状者,应筛查心血管疾病。

日常注意

建议运动员在运动生涯开始时进行相关心血管疾病筛查,以预防和减少猝死的发生。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肌苷片的功效与作用-肌苷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双嘧达莫片的功效与作用-双嘧达莫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