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是什么?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怎么办?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症状有哪些?

炎症后弹力纤维松解伴皮肤松弛,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皮肤病,多见于既往健康 1~4 岁儿童,多为女孩,主要是各种原因引发的皮肤炎症后,皮肤内的弹力纤维松解而导致的皮肤松弛。本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多见于既往健康 1~4 岁儿童,多为女孩。炎症后弹力纤维松解伴皮肤松弛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是节肢动物叮咬的过敏反应或日光辐射所致,也可能由于体内铜代谢紊乱,缺乏弹性蛋白酶抑制物,致弹力组织易被弹性硬蛋白酶溶解破坏而导致皮肤松弛。户外工作者、长期受日光暴晒、铜代谢紊乱等为本病的危险因素。炎症后弹力纤维松解伴皮肤松弛最开始的症状是皮肤出现蚕豆大小的红斑或荨麻疹片,有瘙痒感和胀痛感,然后数天或数月后,皮肤开始变薄变软,没有弹性的松弛,身体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会使儿童看起来外貌像老年人一样。炎症后弹力纤维松解伴皮肤松弛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关键点是从根本上解决皮肤的弹力纤维松解的这个问题;治疗难点是大部分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具体原因仍不清楚。炎症后弹力纤维松解伴皮肤松弛如果不进行系统的治疗,或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皮肤会越来越松弛,会影响外貌的美观性,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儿童随着病情的加重外貌会看起来像老人,可能会有自卑感,影响其正常的健康成长。炎症后弹力纤维松解伴皮肤松弛是皮肤松弛症的一种,又称获得性皮肤松弛症,另外两种是先天性皮肤松弛症和局限性皮肤松弛症。这 3 种皮肤松弛症的具体发病机制和病因都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临床上应该严格注意区别。

概述

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是指患者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有明显的阳性症状,但又不符合偏执型、青春型和紧张型的诊断标准的一组患者,或表现出一种以上的亚型特点但没有明显占优势的诊断特征,包含非典型精神分裂症。约50%患者于20~30岁发病。

症状

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指患者的精神症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破裂性思维或严重的行为紊乱,但其临床特征又不宜归入妄想型、青春型、紧张型者。

病因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精神病性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是多因素疾病。尽管目前对其病因的认识尚不很明确,但个体心理的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作用已获共识。无论是易感素质还是外部不良因素都可能通过内在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不同患者其发病的因素可能以某一方面较为突出。

发病与患者的性格不良有很大关系,患者性格多是胆怯、安全感缺失、不自信、不自立、过度依恋依赖他人、过度在意他人、强大自我缺失等等,性格不良多与家庭教育抚养方式紧密相关。

就医

检查

1.一般体检及神经系统检查

一般检查包括观察意识、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了解有无严重感染及严重躯体疾病及颅脑外伤等器质性疾病体征。重点应做神经系统的相关检查,明确有无脑部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2.精神检查

注意患者意识情况,注意是否有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是否以孤僻、懒散等阴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观察患者行为,常伴有意志力下降,自知力缺失。

3.辅助检查

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激素等常规化验,脑电图、脑CT、脑MRI等辅助检查,了解有无躯体疾病及脑部器质性病变。

4.心理测评

人格测试如汪卫东教授研发的忆溯性人格发展量表(W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MMP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等,症状自评量表等。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

诊断

1.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小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2.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

3.严重程度标准:患者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4.未满足偏执型、青春型或紧张型的亚型标准。

5.未满足残留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标准。

鉴别诊断

1.器质性精神障碍:此类碍患者亦可出现幻觉、妄想、人格改变、意识障碍等精神症状,但此类患者多有相关躯体、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异常,应细致全面检查,逐一排除。

2.情感障碍:许多抑郁症患者可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但抑郁症患者以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等典型症状为主,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不是主要的临床表现,故不难鉴别。

重度躁狂发作时也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和精神分裂症在思维联想和连贯性及思维内容的表现形式、内心体验、对周围事物的情感反应不同,尤其是躁狂发作患者的情感反应的鲜活性与精神分裂症有明显不同。病情变化不同,药物治疗效果亦不同,故可鉴别。

治疗

1.药物治疗

不论是首次发作或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单一用药、个体化用药的原则。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到有效推荐剂量,药物剂量增速、维持剂量及巩固剂量的选择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药物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性别、对药物的依从性、个体对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的大小、长期治疗计划及经济状况等原因。

常用药物有: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疗效较好的药物有奥氮平、氨磺必利等,氟哌啶醇和氯氮平疗效亦较好,但是不良反应重,目前多为二线或者三线用药。合并有焦虑、抑郁等症状者,需联合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抗抑郁药可选用5-HT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抗焦虑药物可选用苯二氮?类药物如:奥沙西泮、罗拉西泮、阿普唑仑等,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压、心率、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2.心理与社会干预

(1)行为治疗:基于学习理论,运用各种方式训练患者的各种技能,如正确决策和解决问题,处理好人际关系,正确应对应激和不良情绪,和一些生活技能训练等。

(2)家庭干预:要素是心理教育、行为问题的解决方法、家庭支持及危机处理措施等的有机结合。

3.社区服务

精神分裂症患者最终都需要生活在社区,如何在社区中管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如何在社区中为他们提供方便、合理和高效的服务一直为各国所重视。

4.中医药治疗

精神分裂障碍相当于中医“狂病”,中医认为气郁、血瘀、痰浊、火邪等是导致本病的主要病机,病位在脑,与脏腑心、肝、脾关系密切。症候以痰火内扰、气血瘀滞较常见,常用的中药方剂有:生铁落饮、癫狂梦醒汤等,针灸对此病亦有一定疗效。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消栓通络片的功效与作用-消栓通络片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复方丹参片的功效与作用-复方丹参片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