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凡是由药物、化学物质或生物毒素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损害,以急性肾小管坏死为主要特征,以急性肾衰竭为最终结局,并具有相应临床过程的,均称作中毒性肾病。其中,病因明确为免疫抑制药和抗癌药使用的,即为免疫抑制药和抗癌药中毒性肾病。
中毒性肾病在急性肾衰竭病因中占 5%~25%,免疫抑制药和抗癌药中毒性肾病的流行病学尚缺乏可靠数据。
本病病因明确,为免疫抑制药和抗癌药的使用。老年人、病重的虚弱患者、有肾病基础病者发病风险更高。
本病无分期分型。
以一系列肾脏功能障碍的表现为主,如小便异常增多或减少,小便有泡沫等。
治疗以对症及支持疗法为主。关键在于抓住早期干预时机。难点在于使用免疫抑制药和抗癌药的患者基础条件不好,影响预后。
本病可最终导致肾衰竭进而引发死亡。
本病进展到出现无尿症状时,预后往往不好。
症状
以一系列肾脏功能障碍的表现为主。可能包括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过敏性间质肾炎、肾炎或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竭等。
免疫抑制药和抗癌药中毒性肾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免疫抑制药和抗癌药中毒性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小便异常: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异常的具体表现多样,可以出现小便明显增多、小便明显减少、小便有明显泡沫、小便带血等。
疲乏。
腰痛。
水肿:先出现在足部、腿部,后累及全身。
心烦。
口渴。
发热。
皮疹或皮肤瘙痒、干燥、变黑。
关节痛。
恶心、呕吐、腹中饱闷、口淡无味。
昏迷。
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具体表现为心慌胸闷等)。
出血。
免疫抑制药和抗癌药中毒性肾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急性肾小管坏死
急性肾衰竭
急性过敏性间质肾炎
肾炎或肾病综合征
电解质紊乱如酸中毒
贫血
凝血功能障碍
弥散性毛细血管内凝血(DIC)
低钙血症
昏迷
休克
死亡
病因
免疫抑制药和抗癌药的使用史是本病明确病因。老年人、病重的虚弱患者、有肾病基础病者发病风险更高。
免疫抑制药和抗癌药中毒性肾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免疫抑制药和抗癌药种类众多,使用不当或患者本身不耐受均可引发本病。此类药物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环孢素、氟尿嘧啶、长春新碱、秋水仙碱、阿霉素、氮芥、硫鸟嘌呤等。发病严重程度与剂量和用药时长有关。
哪些人容易患免疫抑制药和抗癌药中毒性肾病?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未按医嘱剂量或时间使用免疫抑制药和抗癌药。
未按照医嘱时间前往医院复查肝肾功能等。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老年人。
病重的虚弱患者。
有肾病基础病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小便异常: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异常的具体表现多样,可以出现小便明显增多、小便明显减少、小便有明显泡沫、小便带血等等。
疲乏。
腰痛。
水肿:先出现在足部、腿部,后累及全身。
心烦。
口渴。
发热。
皮疹或皮肤瘙痒、干燥、变黑。
关节痛。
恶心、呕吐、腹中饱闷、口淡无味。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高热,体温超过 39 度。
1 天没有小便。
昏迷。
呼吸困难、心律失常。
出血。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肾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免疫抑制药和抗癌药中毒性肾病?
当医生怀疑是免疫抑制药和抗癌药中毒性肾病时,将通常采用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测定、肾功能、B 超、肾动态显像、肾脏穿刺活检等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问诊:帮助确诊或排除本病。将询问病史、症状等,尤其是既往病史和当前的服药状况。
尿常规:检查尿液中有无白蛋白。取患者晨尿送检,建议先尿出一些再取尿标本。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检查中若出现蛋白尿,为显性蛋白尿肾病期。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显著,若有较多白细胞,提示并发尿路感染;若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为其他肾小球疾病。疾病后期则出现肾功能减退。对于患者,仅需用尿杯留取小便即可。
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指标如血β2-微球蛋白、血肌酐、血清尿素、血清胱抑素 C 等。空腹抽血检查。
B 超:B 超检查可了解肾脏的体积大小、血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于肾脏检查,最好空腹进行,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遵医生要求采用不同方向侧卧位,其余操作由医生进行。
肾动态显像:是一种应用放射性核素检测肾血流灌注、摄取、通过和排泄等功能指标以及尿路通畅情况的核医学检查方法。检查需要经静脉注射放射性药物,该放射性药物可以快速经尿液排泄。在注射药物后立即应用仪器在患者后面连续或间隔一定时间多次采集中下腹部的系列图像,可以观察到腹主动脉、肾动脉、肾实质和尿路中的放射性动态变化过程。经计算机处理后,可以获得双肾血流灌注图像、反映肾功能的动态图像以及双肾时间-放射性曲线,即肾图。这些信息均有助于诊断。注意,检查前 30 分钟需饮水 300 毫升。
肾脏穿刺活检:有助于了解蛋白尿、血尿或肾功能损害原因,明确肾脏病变,衡量病变程度。某些时候,需做此检查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术前需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血小板和凝血时间,并测定血肌酐和尿素氮。术前半小时可肌注安定或其他镇静药。患者需术前学会浅呼吸和屏气动作,以避免穿刺过程中,肾脏随呼吸移动影响准确性或皮质被撕裂。其余交由医生操作即可。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主要有哪些症状?多长时间了?
治疗过吗?治疗方法有哪些?疗效如何?
小便有泡沫吗?
1 天排尿次数多少?
尿里有血吗?
以前做过肾功能检查吗?
既往有哪些病史?正在服用的药物有哪些?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这个病能治愈吗?
后期会有哪些并发症?
需要做哪些检查?
怎么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平常需要注意什么?
免疫抑制剂或抗癌药还能继续用吗?
后面多久复查一次?
治疗
本病预后不乐观,可进展为肾衰竭进而死亡。治疗以对症及支持疗法,抢救生命、尽量恢复肾功能为主。
药物治疗
甘露醇、山梨醇等:用于利尿(增加小便量),但当效果不明显时应当放弃。
碳酸氢钠:最常用的纠正酸中毒药物,用于治疗本病并发的酸中毒。
盐酸贝那普利片、氯沙坦等:能减少尿蛋白排出,保护肾脏。
辛伐他汀片等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尿蛋白,保护肾脏。
手术治疗
肾移植手术:为重新获得肾功能,肾衰竭患者可争取肾移植,但本病患者可能不能耐受手术或难以使用术后抗排异药物。
其他治疗方法
祛除病因:立即停用患者之前使用的免疫抑制药和抗癌药。
肾脏替代治疗: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出现肾功能衰竭时应积极准备透析治疗,代替肾脏功能,排出身体内毒素、废物。
摄入物质控制:发展到肾衰竭的患者,限制盐、蛋白的摄入,控制磷、钾的每日摄入量(通过调节静注液体的成分等方法)。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发展为肾衰竭,进而导致死亡。需要透析或者肾移植手术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或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部分患者可避免发生肾衰竭,恢复肾功能,继续生存,部分则肾功能不可逆转,走向死亡。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使用药物前均需咨询医生意见,严格按医嘱使用。
每天量血压,控制不佳及时就诊。
发展到肾衰竭的患者,应饮食上限制钠盐,不吃过咸的食物。控制钾摄入,不吃太多香蕉、桔子、土豆等富含钾的食物。限制磷的摄入,不吃过多燕麦片、坚果、花生酱等。
预防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严格按医嘱剂量或时间使用免疫抑制药和抗癌药。
严格按照医嘱时间前往医院复查,监测肾功能等。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老人、病情严重的虚弱患者等,应更严格按医嘱剂量或时间使用药物,并更严格按照医嘱时间前往医院复查,监测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