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巨结肠是什么?中毒性巨结肠怎么办?中毒性巨结肠症状有哪些?

患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情况非常普遍,您身边可能就有患这种疾病的人。它是最常见的心脏疾病。尽管它是美国头号致命病症,但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当一种叫做“斑块”的蜡状物质堆积在为心肌供血的动脉内时,问题就出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斑块会慢慢阻断血流,最终导致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别称

中毒性结肠扩张

概述

中毒性巨结肠(toxic megacolon,TMC),又名中毒性结肠扩张,是由炎症性肠病引起的一种具有潜在致命性的并发症,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率为 1.6%~13.0%,其次见于克罗恩病患者,发生率为 1.0%~7.8%,小于 20 岁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发生中毒性巨结肠的危险性约为 5%。

中毒性巨结肠,是炎症性肠病一种潜在而又致命的并发症,它以全结肠或节段性结肠非梗阻性扩张(直径>6 厘米),同时合并全身中毒症状为特征。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并发于各种炎症性肠病,其病理特点是严重的炎症反应延伸到平滑肌层,麻痹结肠平滑肌导致结肠扩张,扩张的程度与炎症浸润的程度及溃疡的深度有关,而在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炎症反应仅存在于黏膜。

病因包括: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感染性肠炎,有细菌性(伪膜性肠炎、沙门菌感染、志贺菌性肠炎、弯曲菌性肠炎、耶尔森菌性肠炎)、病毒性(巨细胞病毒性肠炎、艾滋病病毒感染性肠炎)和寄生虫性(溶组织内阿米巴性肠炎、隐孢子虫性肠炎);卡波西氏肉瘤(多病灶恶性新生血管增殖症)、氨甲蝶呤治疗引起的伪膜性肠炎、肠扭转、缺血性肠炎、憩室炎、结肠癌性肠梗阻等。

临床表现为:有急性或慢性腹泻史;黏液血便或大量血便突然停止;持续腹胀和腹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并伴全身中毒表现和白细胞增高。

中毒性巨结肠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炎症性肠病的并发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急性穿孔并发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

早期识别、积极进行合理内科药物治疗,对患者后期争取手术机会、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都有很大的意义。早期内科有效、合理的治疗,目的在于迅速去除病因和诱因,防止结肠穿孔及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内科治疗无效者宜更早行外科干预。

症状

常表现为急性肠炎的症状,即腹泻、脓血便或血便,同时伴有腹部绞痛和腹部胀气。特征性表现是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及节段性或全结肠非梗阻性扩张,最明显的扩张部位在横结肠。

中毒性巨结肠有哪些常见症状?

腹痛、腹泻、血便:对于有急性或慢性腹泻史,出现严重腹痛、便次骤然增加至数十次,血水样便或大量血便突然停止,出现明显腹胀患者,应警惕中毒性巨结肠。

全身中毒症状:查体时可发现体温升高,体温>38.6 ℃,心跳过速,心率>120 次/分;严重时患者还伴有精神和意识障碍。

全结肠非梗阻性扩张:患者有明显腹胀,查体时,腹部膨隆,有压痛和触痛,当伴有腹膜炎时还有腹肌紧张和反跳痛,听诊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 X 线检查有特征性表现,显示为明显的液气平面,由于肠壁高度扩张,结肠袋可消失。扩张的肠管以横结肠为主(>6 厘米)。

中毒性巨结肠并发症有哪些?

急性穿孔:中毒性巨结肠随着肠腔压力增大,或者纤维结肠镜检查和活检,都可能引起结肠急性穿孔。

腹膜炎:在出现消化道穿孔后,因肠内容物污染腹腔出现继发性腹膜炎,此外细菌过度生长及其产生的毒素进一步使肠腔扩张加重,也可导致腹膜炎。

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若感染、全身中毒症状以及腹腔压力持续增高,不能改善可继发全身多脏器功能不全,严重者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

病因

中毒性巨结肠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大多由炎症性肠病和感染性结肠炎引起,也可因低钾或使用一些抑制胃动力的药物,如抗胆碱能类药、某些抗抑郁药、阿片类药物及钡剂灌肠或结肠镜检查操作不当引发。

中毒性巨结肠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炎症性肠病

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在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中,炎症反应局限于黏膜表面,而中毒性巨结肠的特点是严重炎症延伸到平滑肌层。

中毒性巨结肠形成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炎症从黏膜下层向肌层和浆膜的进展。

随着炎症的进展,中性粒细胞侵入肌肉层并引起炎症蛋白水解酶、细胞因子和白三烯 B4 的释放进一步破坏,引起运动障碍,从而导致结肠扩张。

感染性肠炎

有细菌性(伪膜性肠炎、沙门菌感染、志贺菌性肠炎、弯曲菌性肠炎、耶尔森菌性肠炎);病毒性(巨细胞病毒性肠炎、艾滋病病毒感染性肠炎);寄生虫性(溶组织内阿米巴性肠炎、隐孢子虫性肠炎)。

感染性因素引起肠黏膜上皮屏障破坏、上皮细胞死亡和电生理改变,从而引起结肠的炎症反应,进而引起肠道的吸收功能障碍,导致水、钠、钾代谢紊乱,引起低钾等水电解质紊乱,从而抑制肠道收缩功能。

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破坏,导致毒素、细菌的大量吸收,从而导致全身中毒症状,进而引起氧化诱导的炎性介质大量释放,如 IL-8、P 物质、TNF-α 等,从而引起明显的结肠的扩张。

其他原因

卡波西氏肉瘤(多病灶恶性新生血管增殖症)、氨甲蝶呤治疗引起的伪膜性肠炎、肠扭转、缺血性肠炎、憩室炎、结肠癌性肠梗阻等。发病机制也可能与炎症、感染引起的结肠扩张有关。

哪些人容易患中毒性巨结肠?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中毒性巨结肠发病率在 10% 左右。

克罗恩病患者:在克罗恩病患者中,中毒性巨结肠发病率在 1%~5%。

假膜性结肠炎:假膜性结肠炎患者中,中毒性巨结肠发病率 0.4%~3%。

其他:如化疗患者、HIV 感染(艾滋病)患者、停用类固醇类药物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中毒性巨结肠是一种具有潜在致命性的疾病,其起病急,发展快,如不及时诊断及处理,预后凶险,病死率高。因此,一旦怀疑或者确诊为中毒性巨结肠需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就诊科室

急诊科

消化内科

普通外科

胃肠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中毒性巨结肠?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后,做出诊断。

临床表现:

有急性或慢性腹泻史;

黏液血便或大量血便突然停止;

持续腹胀和腹痛;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并伴全身中毒表现;

发热(体温大于 38.6 ℃);

贫血。

辅助检查:腹部 X 线平片证实结肠扩张,直径至少大于 6 厘米;心率>120 次/分,白细胞计数>10.5×109/L。

除上述表现外,至少还有以下 1 项:脱水、意识改变、电解质紊乱、低血压。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感觉有什么不适?排气、排便怎么样?

是否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在症状出现之前有无停用类固醇类药物?有无服用特殊药物如使用一些抑制胃动力的药物,如抗胆碱能类药、某些抗抑郁药、阿片类药物?有无钡剂灌肠或结肠镜检查史?有无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

症状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有无化疗或等其他引起免疫力低下的疾病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中毒性巨结肠?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协助诊断?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需要做手术吗?

治疗效果怎么样,有生命危险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治疗原则:合理的内科治疗、及时的外科干预。目的在于迅速去除病因和诱因,防止结肠穿孔及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内科治疗

一般治疗:中毒性巨结肠早期需要严密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条件应采用心电监护仪。注意血液动力学改变,定期检测血常规、电解质,尤其要注意低钾、低蛋白血症。腹胀、腹痛持续加重者,每 12 小时摄腹部平片。尽早明确病因,避免一切人为的诱发因素,如内镜检查、钡灌肠以及应用诱发中毒性巨结肠的药物。

支持治疗:中毒性巨结肠常需大量补液、输血以纠正低蛋白血症,有条件尽量给予肠外全营养。至于中毒性巨结肠手术期间,肠外全营养是否有作用尚未证实,但至少对重症炎症性肠病有利,尤其适用于长期营养丢失又急需手术的患者。

禁食、胃肠减压:一旦确诊为中毒性巨结肠,应立即禁食,使肠道处于休息状态,并置入鼻胃管,抽吸气体及液体,以降低胃肠压力,缓解结肠扩张。直到患者体征及病情改善,方可开始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有刺激肠道运动和促进肠黏膜愈合的作用。

体位转动疗法:间断地转动体位或肘膝卧位,有利于结肠气体排除和减压。因为患者从仰卧位转成俯卧位或者肘膝卧位时,气体可移至直肠或末端结肠而便于排出。此方法特别适用于中毒症状已控制而结肠持续扩张的患者。

高压氧治疗:给予高压氧在 48 小时内可使病情明显改善,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其作用机理在于压缩肠内气体,减轻结肠扩张,改善黏膜循环及氮的弥散度。此方法适用于中毒性巨结肠非手术治疗。

激素与相关治疗:针对不同病因可给予糖皮质激素,以减轻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炎症反应。对类固醇激素治疗无效的重症非特异性结肠炎,亦可考虑用环孢素,但这些药物用于中毒性巨结肠则作用非常有限。为防止应激性溃疡发生,可以用 H2 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静脉滴注。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者应适当皮下注射小剂量肝素。

抗生素:中毒性巨结肠常需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以减少败血症及结肠穿孔所致的腹膜炎。对严重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的中毒性巨结肠患者,首先停用有关抗生素,并给予甲硝唑静脉注射和经鼻胃管给予万古霉素。对艾滋病伴中毒性巨结肠者,亦有必要应用抗生素,但实际上伴巨细胞病毒感染或伪膜性肠炎者,内科治疗效果往往不佳。

外科干预

中毒性巨结肠手术适应证:出现器官衰竭表现;休克;难以控制的出血;穿孔;内科治疗 24~72 小时后腹胀进行性加重。

手术方式:次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

中毒性巨结肠的发展和转归

中毒性巨结肠大约 50% 的患者内科治疗效果满意,然而多数症状持续不缓解,最终需手术治疗。本病死亡发生率高,而未发生穿孔早期手术者比穿孔后再手术者死亡发生率大大减低,前者为 2%~8%,后者为 40% 或更高。

日常注意

中毒性巨结肠是一种具有潜在致命性的疾病,因此对于有前述高危因素的患者,在日常注意生活中尽量避免相关诱因。一旦出现前述临床表现,应及时就医,尽可能的获得早期诊断、合理的内科治疗、及时的外科干预,以获得较好的预后。

预防

对于中毒性巨结肠的预防,主要是针对常见病因炎性肠病的发生发展进行相应的预防,包括:

均衡营养:炎性肠病疾病本身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如果保持饮食种类均衡、摄入足量的维生素能使病情缓解。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饮食应遵循营养丰富、易消化、少纤维的原则。当肠道慢性失血导致贫血时,应多吃含铁和叶酸丰富的食物,如蛋黄、绿叶蔬菜;当腹泻丢失大量水分时,充足的饮水量可保证肠道对水、盐的吸收,促进肠道黏膜修复。当大量应用抗生素治疗或者腹泻后,肠道丢失大量的肠内有益细菌时,如能补充肠道益生菌,将有利于肠道的免疫平衡。

少食多餐:有腹痛症状的患者,应每次少量进食,每日吃 5~6 餐或更多次为好。这样一方面能保证摄人充足的营养,另一方面可减轻肠道工作量而缓解腹痛。

放松心情:精神紧张、焦虑可以诱使疾病复发。科学研究证明,焦虑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肠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不但可以强健肌肉和骨骼,还可以缓解焦虑,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疾病症状。有利于恢复肠道免疫系统平衡,同时还能改善骨质疏松。炎症性肠病患者不适合做剧烈的运动,而太极、瑜伽等舒缓运动是很好的选择。

避免肠道刺激:炎症性肠病患者应避免饮酒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豆类经肠道内细菌酵解后产生较多的 气体,会加重腹痛症状。一些高脂肪(如坚果类)、高纤维(如生的蔬菜)食物在肠道中降解慢,不易消化吸收,会加重肠道的负担。饮酒抽烟也与一些肠道炎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戒烟戒酒。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呋喃硫胺片的功效与作用-呋喃硫胺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

药品

蟾酥镇痛巴布膏的功效与作用-蟾酥镇痛巴布膏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