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心脏恶病质是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发生的一种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意味着大量的身体脂肪、肌肉和骨骼的丢失。
在非癌症性疾病中,80% 的患者会出现恶病质,老年人总患病率更高,尤其多见于心衰患者。
10%~15% 的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体重下降,2/3 的患者肌肉被消耗。
出现心脏恶病质的患者 18 个月的死亡率达 50%。
尚未能完全确定导致心脏恶病质的原因。
主要症状为体重明显减轻。
目前尚无治疗心脏恶病质的特殊药物。
该病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该病防治原则在于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疾病, 纠正缺氧, 防止心衰发生、发展。
症状
心脏恶病质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体重减轻
非常虚弱和疲惫
气短
无法锻炼或活动
恶心
食欲欠佳
便秘
食物味道的变化
该疾病对身体的许多部位也有严重影响,包括消化道、肺和心脏、以及人体产生血细胞的能力。
心脏恶病质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该病会让人食欲减退,营养吸收变得困难,且不断消耗患者的能量,导致身体肌肉,蛋白质分解,免疫力低下,直至电解质紊乱,加重心衰,直至死亡。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肝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
低蛋白血症
病因
医生尚未能完全确定导致心脏恶病质的原因。该疾病涉及到多个人体系统。一些专家认为,当人体的神经系统告诉消化道分解食物的方式发生不平衡时,会发生该疾病。
但是,对于这种疾病如何影响身体并导致症状,科学家们已发现以下事实:
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液体积聚有时会使营养吸收变得困难。
营养不良使肝脏不能合成白蛋白,白蛋白是血液中携带重要化学物质的一种蛋白质。
该疾病会导致身体消耗更多的能量来进行基本活动,比如呼吸。所以会燃烧更多的能量,而此时却无法从食物中吸收能量。
身体会分解肌肉蛋白质,导致疲乏等症状。
该疾病会导致身体用来控制血压和血糖的某些激素出现问题。
该疾病还会增加炎症和血液中引起肌肉分解的化学物质。
心脏恶病质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尚未能完全确定导致心脏恶病质的原因。
哪些人容易患心脏恶病质?
既往有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史的老年人。
常见于慢性右心衰和严重的晚期心衰及其他终末期心脏病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体重减轻;
胸闷,气短,活动受限;
食欲欠佳,便秘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突发胸闷、气急,呼吸困难;
面色苍白、大汗、烦躁,心率过速;
神志模糊。
建议就诊科室
心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心脏恶病质?
目前尚无可以诊断心脏恶病质的特异性检查。在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会尽量排除其他可能导致体重减轻的健康问题。
如果在没有减肥的情况下 6 个月内减少 5% 以上的体重,那么医生可能会通过血液检查来寻找与心脏恶病质相关的物质,如白蛋白。
有时很难注意到心力衰竭的患者体重减轻。衰竭的心脏会使身体潴留水分和水肿。这会使体重增加,并让人看起来像脂肪过多,而实际上不是。医生会使用其他检查来确定患者肌肉重量是否减少,包括衡量步行等体力活动的表现和握力。
为了明确诊断,需要进行的相关检查包括:
血检:寻找与心脏恶病质相关的物质,如白蛋白。
BNP:评估心衰严重程度。
血常规:是否贫血、感染。
肝肾功能、电解质:是否出现肝肾功能损害以及电解质紊乱。
血清氨基酸,脂肪量,体重指数:评估营养状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既往是否有肿瘤及心衰病史?
最近食欲怎么样,有哪些症状?
发病以来体重是怎么变化的?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该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需要做那些治疗?
预后怎么样?
治疗
目前尚无治疗心脏恶病质的特殊药物。医生会继续治疗心力衰竭,并尽量改善患者症状。患者可能会服用药物来排出导致水肿的多余液体。其他治疗可包括:
药物治疗
服用可以产生饥饿感的药物;
给予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等药物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
补充白蛋白;
改善心衰症状的药:利尿剂;RAAS 抑制剂;正性激励药等。
手术治疗
瓣膜置换术。
其他治疗方法
锻炼,以增加肌肉重量或增强现有肌肉;
根据自己的情况正确饮食;
补充重要的营养素,如维生素 C、维生素 D 和叶酸。
疾病发展和转归
本病预后恶劣 , 病死率可达 60%~70% 。 病情的严重程度主要与心力衰竭次数有关,病程越长,心衰次数越多,预后也越差,及时治疗原发病,控制心力衰竭是防止该病的关键措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多休息,避免劳累及剧烈运动。
规律服用强心、利尿药物,辅助心功能恢复。指导病人轻微活动,加强营养,预防感冒。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去除影响患者食欲的医源性因素,改变饮食结构,增加易于吸收的甘油三酯成分,胃肠道外途径补充热量及氨基酸。
康复体力活动,有助于改善骨骼肌携氧能力,增进运动耐受性,防止肌萎缩。
需较长时间卧床者,要鼓励自动运动,必要时可给予肌肉电刺激,以预防骨骼肌蛋白合成下降及 Ⅰ 型肌纤维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