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肝脏类癌注,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原发于肝脏的上皮细胞,具有恶变倾向。
肝脏类癌占消化道类癌的 0.2~2.0%,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为 0.77∶1,平均发病年龄为 49.5 岁。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暂未查见权威证据明确本病有关的易患人群,危险因素尚不明确。
本病无分期分型。
右上腹部或肝区疼痛是本病最主要的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恶心、呕吐、消瘦、乏力等症状。有些患者会出现类癌综合征、异位 ACTH 综合征。
手术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首选肝叶切除术,术后可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非手术首选肝动脉栓塞化疗。
随着疾病的发展,肝脏类癌可造成消瘦、乏力等危害,甚至发生肿瘤恶变,乃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本病若经过正规治疗,其恢复良好,复发率低。
症状
右上腹部或肝区疼痛等症状,是肝脏类癌注最常见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恶心、呕吐、消瘦、乏力等症状。
肝脏类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肝脏类癌的常见症状包括:
右上腹部或肝区(右侧乳头以下和上腹)疼痛:表现为钝痛(闷痛)或胀痛。
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全身症状:患者还会出现类癌综合征(表现为皮肤潮红)、异位 ACTH 综合征(表现为满月脸、面颊丰满,红而发紫,有如熟透了的大苹果即多血质外貌、以心脏、腹部为中心发展的肥胖即向心性肥胖、痤疮、紫纹、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顽固性低血糖(表现为面色苍白,大汗、心慌等)、消瘦、乏力、发热等表现。
肝脏类癌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恶心、呕吐。
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厌食、消瘦、乏力、发热。
病因
本病病因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
肝脏类癌注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
哪些人容易患肝脏类癌?
目前暂未查见权威证据明确本病有关的易患人群,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右上腹部或肝区疼痛。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恶心注、呕吐。
顽固性低血糖、消瘦、乏力、发热。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导致的剧烈腹痛、低血压、休克。
建议就诊科室
肿瘤科
肝胆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肝脏类癌?
当医生怀疑是肝脏类癌时,将通过影像学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予以确诊。
具体相关检查如下:
超声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可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质地、边缘及肿块的囊实性。
CT:通过此项检查,可观察肿瘤的密度和形态,与周围组织器官的位置关系,增强 CT 可观察肿瘤的血供情况。
血管造影:通过此项检查,可观察肿块的血供情况、血管分布及有无肿块出血。
腹部 MRI:通过此项检查,可了解肿块的浸润范围和血供情况。
血液学检查:通过检测血清和组织中色氨酸羟化酶活性及表达情况,有助于类癌的诊断。
尿液检查:通过检测尿液中 5-羟吲哚乙酸的水平,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肝脏类癌诊断的金标准,通过此项检查,可最终确诊疾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出现症状多久了?
具体有哪些症状?
曾接受何种治疗?效果如何?
最近症状有什么变化?减轻了还是加重了?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
需要治疗吗?
如何治疗?
治疗效果如何?
会复发吗?
有后遗症和并发症吗?
治疗费用如何?保险报销吗?
治疗
手术切除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本病若经过正规治疗,其恢复良好,复发率低。
药物治疗
肝动脉栓塞化疗药物:肝脏类癌注的非手术首选治疗方法,该治疗的作用为阻断肿瘤血供,同时灌注化疗药物,起到手术加化疗的作用,常用药物有丝裂霉素、阿霉素、氟尿嘧啶等。
全身化疗药物:对于不能手术或不宜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患者,可选择全身化疗,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作用,但疗效较差,常用药物有 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阿霉素、环磷酰胺、链唑霉素等。
手术治疗
肝叶切除术:该治疗的作用为直接切除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肿瘤局限于肝叶的患者。
其他治疗
放射治疗:不能手术切除者可用放射治疗,有一定疗效,但邻近器官易受放射损害,该治疗的作用为利用射线杀灭肿瘤细胞。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本病可发展为消瘦,类癌综合征甚至肿瘤恶变,患者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影响患者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存活 4 年以上,复发率低。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术后注意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切口敷料有无渗出,引流管是否通畅等。
放疗注意事项:接受放疗的患者,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肝功能损害;肝脏突然肿大,大量腹水注,黄疸等,患者可服用保肝药物、利尿、激素治疗来缓解症状。
化疗注意事项:接受化疗的患者,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异常,化疗前后均使用 5-羟色胺拮抗剂止吐药, 鼓励患者多饮水, 以加速药物从体内排出。
定期复查:术后2 年内,应每半年复查 1 次;2 年之后每年复查 1 次。主要复查肿瘤标志物、胸片、腹部 B 超等项目。
饮食: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需禁食,约 1 天后可给予清米汤、果汁等流质饮食,约 1 周后逐步改为米粥、馄饨等半流质和正常饮食。建议多吃水果和蔬菜,补充水分、维生素和纤维素,利于排便。
若为普通患者,饮食中要减少高脂肪饮食,少吃肉和肉制品、糕点等,摄入猕猴桃、橙子、西红柿等富含维生素 A、维生素 C 的食物和芹菜、玉米等纤维素食物。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通常需要卧床休息约 1~3 天,随后可以下床在小范围内走动,并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但在短期内注意不要大幅度蹲下、跳跃,更应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若为非手术患者,可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以慢走、慢跑为宜,每天运动 30 小时,每周运动 3 次。
其他:保持卫生习惯、戒烟、限酒等。
预防
本病暂无权威证据支持的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