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是指许多工业生产中的原料、成品或废弃物由于防护不当,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与人体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其中有些可选择性地损害周围神经,引起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本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主要为职业性中毒,多数发生在 20~40 岁年龄段,以男性发病常见。
最主要的病因为工业毒物损害患者周围神经,导致神经细胞、轴突变性、死亡。长期接触工业毒物为本病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按受损神经的病理特点,可分为两类,即轴索病和髓鞘病。
本病一般起病隐匿,渐进发展,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及腱反射减退或消失,也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针对工业毒物中毒目前尚无特效的解毒剂,主要以脱离毒物接触,及时排出已吸收的毒物以及营养神经治疗为主。
由于本病起病缓慢、隐匿,疾病初期症状表现不够显著,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待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已对患者的生理功能造成破坏,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针对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应以“早发现、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为原则,从而避免漏诊,误诊,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症状
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一般起病隐匿,渐进发展,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及腱反射减退或消失,也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感觉障碍:初期患者可自觉四肢远端感觉异常,如麻木感、刺痛感、酸胀感,可有四肢远端深感觉(震动觉、位置觉)及浅感觉(痛觉、触觉、温觉)减退或消失,典型者呈手套、袜套样分布。具体毒物损害表现举例如下:
急性砷中毒患者,1~3 周内可出现肢体麻木或针刺样感觉异常,多数患者脚底出现烧灼样疼痛,因足部痛觉过敏,即使接触床单或抚摸足底也可引起足部剧烈疼痛。
急性铊中毒时,足趾、足底及足跟疼痛,轻触皮肤即感疼痛难忍,双足踏地时剧烈疼痛,以致不能站立与行走。
运动障碍:早期表现为双下肢沉重乏力,四肢远端肌力减弱,步行不能走远,跑步、爬楼梯困难,下楼下坡时易跌倒,双手提重物困难,精细动作受到影响,如剥蛋壳、削苹果、湿毛巾拧不干。具体毒物损害表现举例如下:
有机磷中毒:在急性中毒后 4~45 天出现症状,即四肢对称性肌无力,下肢重于上肢,腓肠肌痉挛性疼痛,步态不稳,甚至下肢瘫痪;
铅中毒:主要累及运动纤维,多无感觉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垂腕和伸指无力。
体格检查可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较为多见且多在早期出现,恢复较慢。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四肢远端皮肤苍白、发紫、发凉,掌心少汗或者多汗,皮肤干燥、变薄,手指、脚趾甲失去光泽,角化增强与脱屑,体位性低血压等,其他症状还包括血压、脉搏不稳定,心慌、气短,泪液和唾液分泌减少,性功能障碍,尿便障碍等。
颅神经损害:某些工业毒物不仅损害四肢神经,也影响颅神经,例如:
急性铊中毒患者由于动眼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受损而出现眼睑下垂、复视、面肌瘫痪、面肌麻痹及角膜反射消失;
急性甲醇中毒的患者因视神经受损而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缩小、甚至失明;
汞中毒后可出现视野向心性缩小和听觉减退等。
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腕下垂,足下垂;
性功能障碍;
肌肉萎缩、挛缩畸形。
病因
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最主要的病因为工业毒物损害患者周围神经导致神经细胞、轴突变性、死亡。
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金属和类金属类:铅、铊、汞及其化合物等;
有机溶剂或有机化合物:苯、汽油、甲醇等;
高分子聚合物:氯乙烯、苯乙烯、丙烯酰胺等;
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等;
农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等。
哪些人容易患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职业因素:长期接触重金属、有机化学毒物等工业毒物。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肌肉无力、麻木、肌肉疼痛;
肌肉感觉异常;
站立不稳、视物不清;
尿便障碍、吞咽困难;
腹痛、腹胀;
心慌、气短、胸闷;
焦虑、失眠。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以上症状加重;
意识障碍;
痉挛、抽搐;
呼吸困难。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急诊科
康复科
医生如何诊断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医生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职业史,包括接触毒物的种类、时间、浓度、周围神经症状的出现和毒物接触时间的关系,周围环境以及人群是否有类似症状,再结合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属于临床常规检查项目,简便直观。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配合医生完成相应动作,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是否清晰、语言是否流利,颅神经系统检查、肌力、肌张力、生理反射是否正常、有无病理征等。
神经肌电图:通过此检查可以确定患者的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属于无创性检查,是诊断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一项客观而敏感的指标。
脑脊液检查:通过腰椎穿刺术抽取患者的脑脊液,测定脑脊液中细胞及化学成分的含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目的是排除感染性、出血性等神经系统疾病。此检查属于有创性检查,若患者处于休克状态或有出血倾向、颅内压增高、局部皮肤(穿刺点)有炎症等则无法行此项检查。
肌肉活检:是通过手术获得一小块骨骼肌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的方法,如对慢性砷中毒患者进行腓肠肌活检,可以协助医生确定患者周围神经病的病变性质,属于创伤性检查,但检查灵敏度、准确率较高。
实验室检查:包括生产环境中的毒物和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和粪常规、尿毒物分析、呕吐物及毛发内毒物的检测,快速简便,安全有效,患者容易接受,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了?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有感觉加重吗?
从事什么工作?工作中是否会接触到重金属、挥发性气体等工业毒物?
周围人是否有类似的症状?
之前有得过什么疾病吗?
之前有去过其他医院就诊过吗?做过什么检查?接受过什么治疗?
有对什么食物和药物过敏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还需要做什么检查?费用高吗?医保可以报销吗?
有什么治疗方案?哪一种方案适合我?需要终身治疗吗?
这个病会传染吗?会遗传吗?
日常生活要注意什么?有什么需要忌口?
多久需要随诊一次?
治疗
绝大多数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缺乏特效解毒剂,最重要的措施是及时脱离毒物接触,并积极排除已吸收的毒物,给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药物促进周围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肢体畸形及功能障碍。
药物治疗
驱毒治疗:针对急性砷、汞中毒,可利用螯合剂进行驱毒治疗,如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丁二酸钠,二巯基丙硫酸钠,青霉胺等。
营养神经治疗:主要以 B 族维生素为主(如维生素 B1、B2 或者 B12),还有甲钴胺片,鼠神经生长因子等,具有营养、保护神经元及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和修复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清除氧自由基:如还原型谷胱甘肽,作为体内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通过激活多种体内的生物酶如巯基酶,从而促进糖、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减少细胞损伤,使受损的神经细胞得以恢复,还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微血管损害。
对症治疗:如疼痛明显者可用卡马西平等止痛治疗,失眠、焦虑的患者可使用地西泮镇静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在急性期后的康复期,积极开展物理、针灸治疗和按摩、运动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主要作用是减轻症状,延缓病程,协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高压氧治疗:能加强组织细胞的供血供氧,清除氧自由基,加速组织细胞的恢复。
必要时进行洗胃、催吐加速毒物排出。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进一步发展可严重破坏患者躯体运动及感觉功能,甚至导致躯体残疾或死亡。
经过正规治疗后,由于受损的周围神经轴索可以再生,所以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一般预后良好,但肌肉萎缩、跟腱反射消失及异常的肌肉生物电活动改变有时需数年方能恢复。
日常注意
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病程长,感觉、运动神经受损严重,神经的修复和再生需要较长时间,除了严格按照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之外,还应立即制定综合护理计划,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实施各项护理措施,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尽早康复锻炼,最终战胜疾病。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定期复诊:严格遵守医嘱,定期(一般 1~3 个月 1 次,病情稳定者可半年 1 次)返院复诊。
饮食管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适当增加富含 B 族维生素(维生素 B1、B2、B6、B12)的食物,如花生、燕麦、麦麸、牛奶,大多数蔬菜、大豆,以及猪、牛肉、动物肝脏与肾脏、鱼、蛋类。指导患者多食水果、蔬菜、多纤维食物,以刺激肠蠕动,防止便秘,多食酸性食物,少食高脂肪类和碱性食物;多饮水,保证足够营养,有利病情的康复。
用药护理:大多数患者需要接受静脉注射药物治疗,由于治疗期长,恢复较慢,可能需要较长期用药,而长期静脉输液可造成血管壁损伤及静脉炎,因此应注意对静脉进行保护,经常更换静脉注射部位或采用深部注射,及时对注射部位进行热敷,减少皮肤硬结,缓解皮下淤血或静脉疼痛等症状。此外,还需要注意其他用药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等,如有上述不适,应及时就医。
安全护理:患者活动范围以室内至走廊为宜,防止因肌无力、运动功能受损等功能障碍导致的跌伤、烫伤。患者应避免勉强活动,在进行各种治疗时,应有专人陪护。注意预防关节扭伤及摔倒,浴室加防滑垫,厕所添加便椅、扶手,并给予轮椅、拐杖协助行走。
康复管理:早期给予肌肉按摩、推拿等被动运动,活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缓慢进行,切忌粗暴,每日 2~3 次,每次 15~20 分钟。协助患者加强翻身及体位转换,防止压疮的发生。手、足下垂者应用夹板或支架,以防止瘫痪肢体挛缩和畸形。鼓励患者练习卧床抬腿、握拳、扶物站立及行走、扶栏练习下蹲运动等增强肌力的运动。指导患者做一些能增强手指灵活性的精细运动,如用筷子吃饭、写字、系鞋带等以促进手指功能恢复。每日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保持病床干净平整。每日用热水泡手脚 2 次,促进血液循环,局部运用针灸穴位治疗以利于通筋活络。
心理护理:患者因肢体肌肉无力、瘫痪,生活自理能力受影响,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焦虑、恐惧、悲观情绪。家属应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关心患者日常注意生活,经常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患者倾诉,适当进行解释、安慰、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预防
工业毒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应以预防为主,避免接触危险因素。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操作过程自动化、机械化、密闭化;
经常检查维修生产设备,防止工艺过程“跑、冒、滴、漏”发生;
加强个人防护,根据不同作业要求,应配备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穿防护服、防护鞋、戴防护手套、防护镜等,处理泄漏事故时,须使用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以防急性中毒;
对接触毒物的工人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
注意工作环境通风,经常打扫或用水冲洗生产环境;
下班时应淋浴,不在工业生产环境中喝水、吃饭;
增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及抗感染能力;
若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者体征时,需要尽快了解病因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