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症状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是突发高热、局部剧烈疼痛、低血压,并常出现多系统器官损害表现。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发热等前驱症状:约 20% 患者有前驱症状,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多为高热,伴有畏寒、肌肉疼痛、恶心、呕吐、水样腹泻等症状,约 55% 患者有烦躁不安或意识模糊(表现为注意力减退、情感反应淡漠、时间和地点定向判断障碍),活动减少,语言缺乏连贯性。
局部肌肉疼痛:是最常见而突出的症状,表现为局部肌肉突发进行性剧烈疼痛,常局限于一侧肢体。
低血压:多数患者早期就出现低血压,表现为乏力、头昏、直立性晕厥(站立位突然摔倒伴短暂神志不清),测量血压收缩压(俗称“高压”)低于 90 毫米汞柱。
软组织感染表现:常见局部红肿和红斑,少数发展为水疱、紫色或蓝色大疱。
多系统器官损害:
肾损伤:表现为少尿(24 小时尿量少于 400 毫升)、无尿(24 小时尿量少于 100 毫升);
肺受累:表现为气促和呼吸次数增快,出现口唇、指甲紫绀;
心脏受累:表现为心慌、全身乏力;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常表现为嗜睡、精神错乱、昏迷等症状。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坏死性筋膜炎或肌炎
休克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肾衰竭
心力衰竭
脑水肿
昏迷
败血症
脑膜炎
腹膜炎
病因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由链球菌感染产生毒素致病。病原菌主要是 A 群链球菌,B 群链球菌、C 群链球菌的机会性感染也会引起本病,我国主要为草绿色链球菌中的缓症链球菌和猪链球菌。病原菌多来自患者的自身皮肤或黏膜。
哪些人容易患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月经期使用高吸湿性月经塞。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患者皮肤或其他部位感染:如外伤、烧伤,黏膜及皮下组织感染、感冒、水痘。
接受过有创治疗:如脂肪抽吸术、子宫切除术、阴道分娩、放置宫内节育器、疝修补术、乳房成形术、骨钉固定术等,可能为病原菌入侵提供门户,增加感染机会。
患有严重基础疾病者:如恶性肿瘤、终末期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
新生儿:经产道感染风险高。
老年人:体质弱,易受感染。
链球菌咽喉炎的患者,感染风险增加。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持续性发热,多为高热,伴有畏寒、肌肉疼痛、恶心、呕吐、水样腹泻;
局部红肿和红斑;
一侧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
烦躁不安或注意力减退、情感反应淡漠、时间地点定向判断障碍,活动减少,语言缺乏连贯性。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气促、呼吸困难、尿少或无尿;
晕厥、嗜睡、意识障碍。
建议就诊科室
感染科
急诊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症状表现、体格检查,综合基础疾病进行判断,如存在高危因素怀疑本病时,可进一步送检感染部位、创口分泌物、血液标本,检出链球菌可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病原学检查:目的是明确病因,寻找链球菌感染的病原学证据。可送检血液、脑脊液、胸膜也、活检组织、感染部位、外伤创口、手术切口处分泌物,分离出链球菌则有助诊断。
血常规、血液及生化检查:检查目的是评估各脏器受损程度及协助评估病情、指导治疗,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这些指标还可判断治疗效果。
影像学检查:胸部 X 线或胸部 CT 可协助鉴别引起低氧血症的原因。肢体疼痛部位的 X 线或 CT、MRI 检查的目的是寻找疼痛的原因,同时评估病情,提供影像资料协助制定是否需要外科探查协助诊断。
组织活检:有助于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发生坏死性筋膜炎。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近期有没有外伤史?近期有没有做过什么手术?
是否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肾脏病等基础疾病?
是否经常使用广谱抗生素?
是否有发热、肢体局部疼痛、低血压等症状?
是否到别的医院就诊?用何药治疗?是否有改善或加重?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何会患这个病?
疾病会持续多久?病情如何?是否有生命危险?
该病可以治疗吗?什么治疗方法最有效?治疗费用高吗?
能否彻底治愈?
该病是否有有效的预防方法?
治疗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需综合抗感染、抗休克及对症支持治疗,并发坏死性筋膜炎需要早期积极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抗休克药物:目的是补充因疾病丢失的液体,恢复血容量,保证组织血供。先用晶体液,再用胶体溶液。常用晶体液有平衡液、乳酸林格液、生理盐水,常用胶体液有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严重者可输血浆。
血管活性药物:目的是在补液治疗的基础上升高血压,治疗顽固性低血压,改善组织血液供应。可选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等。
抗感染药物:目的是控制感染,消灭组织中感染的链球菌。可使用青霉素,严重深部感染则需要青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对青霉素过敏者,改用克林霉素或万古霉素、红霉素及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拉定)。
拮抗毒素药物:目的是中和链球菌外毒素,减少致炎细胞因子释放,减轻毒素对机体的损伤。早期使用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可降低成人病死率。
对症治疗:根据需要补充电解质,可用浓氯化钠、氯化钾口服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纠正酸中毒,可用碳酸氢钠注射液。
支持治疗:合并脑水肿,积极使用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内压;肾功能不全患者出现少尿,在补充液体的基础上使用呋塞米利尿。
手术治疗
清创术:坏死性筋膜炎,需早期进行清创、切除坏死组织,必要时需要截肢。目的是去除感染灶,减少毒素的释放。
其他治疗方法
阴道冲洗:女性怀疑与月经相关的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应立即去除阴道月经塞,充分冲洗阴道,有助于减少细菌继续感染。
创口消毒:局部感染伤口引起的患者,应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去除感染灶,减少细菌繁殖。
氧疗:积极吸氧,可以改善缺氧症状,必要时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患者,可积极行血液透析替代治疗,血液透析还有助于减少体内过多的炎性细胞因子。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未明确诊断或未经治疗,患者多因顽固性休克或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致死,病死率极高。
明确诊断后积极综合治疗,部分患者可治愈,但病死率仍高达 30%,极少部分患者因截肢而遗留肢体残缺。
日常注意
注意皮肤伤口干净,观察肢体疼痛情况,防止外伤破坏皮肤的完整性。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患者需保持局部感染部位、手术切口、外伤伤口干净,定期消毒和更换敷贴。女性患者避免使用阴道月经塞,注意月经期局部卫生,勤换卫生巾。
用药注意事项:用药过程中如出现任何不适(如皮疹、恶心、腹痛、腹泻等症),请及时告知医生,需遵医生安排进行足疗程的治疗。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注意观察肢体疼痛、肿胀程度是否有加重趋势,切口分泌物是否增多,有这些情况需及时告知医生。
定期复查:患者在好转出院后 2 周,需到门诊就医,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感染部位细菌培养等检查。
饮食: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该注意饮食上营养、清淡、容易消化,多吃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豆类、瘦肉等,多吃新鲜干净水果、蔬菜。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前后 2 周内禁止饮酒。
运动:病情好转后,可在室内活动。日常注意患者应加强锻炼,选择慢跑、羽毛球、健身操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需大于 30 分钟,每周运动 3~5 次。
预防
避免可能引起感染的因素,减少皮肤感染机会,有助于预防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预防措施如下:
女性避免使用月经阴道塞或类似物品,勤换卫生巾,平时勤换内裤。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预防感染:
皮肤已有感染的人员,应注意感染部位的消毒,如外伤、烧伤等皮肤感染者,注意保护皮肤创口,定期消毒、更换敷贴;水痘患者注意不要弄破水疱。
有创的治疗和操作,要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外科手术后切口定期消毒和更换敷贴。
合并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严重基础疾病者,要注意个人卫生,有创口及时消毒。
新生儿产后,需要密切观察是否有感染征象,发现后要及时治疗。
老年人应注意皮肤护理,卧床的老年人要给予勤翻身,避免压疮和皮肤破溃感染。
上呼吸道可疑链球菌感染者,要及时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