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单纯性肥胖是一种以体内脂肪过度蓄积和体重超常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
截至 2015 年,全球范围内共有约 6.037 亿人(≥20 岁)为肥胖患者,总体患病率为 12.0%。我国截至 2014 年,肥胖率为 1.98%(20~69 岁人群)。近 30 年来,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均有明显上升趋势,呈现出城市高于农村,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降低的特征。
种族、基因和个人的代谢情况是单纯性肥胖的发病基础,而不良的生活方式(体力活动过少和能量摄入过多)为发病的必要条件。
可分为轻、中、重三级。按脂肪的分布可分为全身性(均匀性)肥胖、向心性肥胖(肥胖集中在以心脏、腹部为中心的区域)、上身肥胖或下身肥胖、腹型(苹果型)肥胖和臀型(梨型)肥胖等。
一般轻度肥胖患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中重度肥胖患者则有不耐热、活动能力减低甚至活动时有气促、睡眠时有打鼾以及焦虑、抑郁等。
治疗的主要环节是减少热量摄入及增加热量消耗。制定个体化减肥目标,强调以饮食、运动等行为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或手术治疗。
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基础。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最重要的预防手段,包括健康饮食,规律锻炼。
症状
一般轻度肥胖患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中重度肥胖患者则有不耐热、活动能力减低甚至活动时有气促、睡眠时有打鼾以及焦虑、抑郁等。
单纯性肥胖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轻度肥胖者一般无明显症状。
中、重度肥胖者可有不耐热,活动能力减低甚至活动时有气促,睡眠时有打鼾。
严重肥胖者的臀部、腋部和大腿内侧皮肤变得粗糙而多皱褶。
严重肥胖者还可能出现自卑、抑郁等精神问题,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
单纯性肥胖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长期肥胖可合并代谢综合征(高血压、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与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痛风、高胰岛素血症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冠心病、胆囊疾病、骨关节疾病、静脉血栓、生育功能受损(女性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
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直肠癌发病率增高。
病因
肥胖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内分泌调节异常、炎症、肠道菌群等多种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单纯性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不良生活方式。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
遗传因素。
精神神经因素。
内分泌因素。许多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等)可促进摄食,性激素在单纯性肥胖发病中也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炎症。肥胖是一种低度炎症反应。
肠道菌群改变。
哪些人易患单纯性肥胖?
父母双方都肥胖,所生子女中患单纯性肥胖者比父母双方体重正常者所生子女高 5~8 倍。
吸烟者戒烟后往往有身体长胖趋势。
喜欢吃肥肉、甜食、油腻食品或啤酒者,睡前进食和多吃少动者易发胖。
就医
单纯性肥胖在轻中度时无明显症状,当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比较严重。大部分患者就诊都是因为肥胖导致了其他疾病,而以其他疾病作为首诊就诊。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轻中度单纯性肥胖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因此具备家族史或危险因素者需要格外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体检,接受血压、血脂、血糖、尿酸等指标的检测。动态监测体重,当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 20% 或体质指数(BMI,算法为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大于 28 kg/m2 时,应及时至内分科门诊就诊。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头晕、头痛。
心慌、胸闷、胸痛。
口干、多饮、多尿,在没有改变生活方式的情况下体重快速下降。
烦躁、易怒、自卑、不愿外出,害怕与人交往,甚至有自杀的念头。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肥胖患者可并发高血压,如出现头晕、头痛,甚至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应立即拨打 120。
肥胖患者可并发糖尿病,如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恶心、呕吐、乏力,甚至头痛、嗜睡、呼吸深快,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肥胖患者可并发代谢综合征,长期患病可导致冠心病。如出现心慌、胸闷、胸痛,甚至呼吸困难、大汗淋漓,且上述症状短时间内不缓解的,应及时拨打 120。
建议就诊科室
不伴有其他疾病的肥胖患者,建议就诊内分泌科及临床营养科。
伴有其他疾病的肥胖患者,建议就诊内分泌科及其他疾病相关科室(如心血管内科、精神心理科)。
医生如何诊断单纯性肥胖?
肥胖程度评估最常采用人体测量学指标(BMI、腰围等)。肥胖本身的实验室检查无特别异常,主要是需检查肥胖所引起的并发症,如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痛风、胆石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代谢综合征等。
相关检查如下。
BMI。BMI=体重(kg)÷ 身高(m)2,BMI 18.5~23.9 为正常,24~27.9 为超重,≥28 为肥胖。BMI 不能准确地描述体内脂肪的分布情况,不能区分脂肪和肌肉的含量,肌肉发达的人往往容易被误判。
理想体重。理想体重有两种计算方式: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理想体重(kg)= [ 身高(cm)- 90 ] ×0.9(男性)或 ×0.85(女性)。理想体重 ± 10% 为正常,超过理想体重 10.0%~19.9% 为超重,超过理想体重 20.0% 以上为肥胖。
腰围。测量方法为,取站立位,双足分开 25~30cm,使体重均匀分配,在两侧骨盆上缘和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水平进行测量。男性腰围 ≥85 cm,女性腰围 ≥80 cm 便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腰臀比。即腰围/臀围,比值男性>0.9,女性>0.85 为中心性肥胖。臀围测量方法为,环绕臀部的骨盆最突出点的周径。
CT 或磁共振成像(MRI)。计算皮下脂肪厚度或内脏脂肪量,是评估体内脂肪分布最精准的方法,但不作为常规检查。
其他。身体密度测量法、生物电阻抗测定法、双能 X 线(DEXA)吸收法测定体脂总量。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女性)月经情况正常吗?女性特征发育情况如何?
是否生育?
性功能正常吗?
有没有多毛、痤疮、皮肤紫纹?
精神状况如何?
有没有头晕、头痛、心慌、胸闷、胸痛、口干、多饮、多尿、睡眠等情况?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体重达到多少算肥胖?我有希望减肥吗?
我会有其他疾病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对我来说太难了,目前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哪种方法最适合我?
我体重大,运动时关节是否会受伤?
治疗
单纯性肥胖治疗的主要环节是减少热量摄入及增加热量消耗。制定个体化减肥目标极为重要,强调以饮食、运动等行为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或手术治疗。
生活方式改变
医学营养治疗
营养治疗是肥胖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对于轻度和中度肥胖患者可以取得一定疗效。主要是限制热量的摄入,尤其是限制糖和脂肪的摄入,同时保证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
成人每日热量供给量表(kcal/kg)
体型
卧床
轻体力劳动
中体力劳动
重体力劳动
消瘦
20~25
35
40
40~45
正常
15~20
30
35
40
超重或肥胖
15
20~25
30
35
常用的减重膳食法为限制热量平衡膳食(CRD),共有三种方式,适用于所有需要控制体重者:
在目标摄入量基础上按一定比例递减(减少 30%~50%);
在目标摄入量基础上每日减少 500 kcal;
每日热量供给 1000~1500 kcal。
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
肥胖者以平均每周消耗 4184 kJ(1000 kcal),每周体重减轻 0.5~1 kg 为宜。每减轻 1 kg 体重,约需要消耗热量29288 kJ(7000 kcal)。对于肥胖者来说,宜选择中等强度的活动或运动,但应根据个体情况循序渐进。
每消耗 335 kJ(80 kcal)热量所需时间及活动或运动方式
每消耗 80kcal 热量所需活动时间
活动或运动项目
Ⅰ 度(最轻度)
持续 20 分钟左右
散步、坐着乘车、做家务清扫、做饭、一般家务、购物、拔草
Ⅱ 度(中度)
持续 20 分钟左右
步行、洗澡、下楼梯、用抹布擦车、广播体操、平地骑自行车
Ⅲ 度(中度)
持续 10 分钟左右
慢跑、上楼梯、坡路骑自行车、滑雪、打排球、登山
Ⅳ 度(重度)
持续 5 分钟左右
马拉松长跑、跳绳、打篮球、静水游泳
药物治疗
2017 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指南建议,对于 BMI ≥ 27 kg/m2 合并一种或多种肥胖相关并发症(例如 2 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以及 BMI ≥ 30 具有减肥积极性的患者,可采用减肥药物治疗。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可长期使用的减肥药物有 5 种。
奥利司他:是脂肪酶抑制剂,也是国内唯一批准上市的减肥药物。通过抑制肠道脂肪吸收达到减肥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盐酸氯卡色林:选择性 5-羟色胺 2C 受体激动剂。
苯丁胺/托吡酯:拟交感神经胺剂、抗癫痫药组合。
纳曲酮/安非他酮:阿片拮抗剂/氯基酮抗抑郁药组合。
利拉鲁肽的 3.0 mg 制剂:GLP-1 受体激动剂。
手术治疗
单纯性肥胖患者手术适应证
BMI ≥ 37.5,建议积极手术;32.5≤BMI<37.5,推荐手术;27.5≤BMI<32.5,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且至少符合 2 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综合评估后可考虑手术。
男性腰围 ≥ 90 cm,女性腰围 ≥ 85 cm,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
建议手术年年龄为 16~65 岁。
常用减重手术
包括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腹腔镜 Roux-en-Y 胃旁路术(LRYGB)、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BPD/DS)。
其他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愈来愈多的中医医师开始研究使用中医药及针灸、推拿、穴位埋线等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疾病发展和转归
单纯性肥胖可引起多种代谢紊乱和疾病,如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高胰岛素血症、高尿酸血症。
在肥胖者中,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2 型糖尿病、胆结石及慢性胆囊炎、痛风、骨关节病、产科意外、子宫内膜癌、绝经后乳腺癌、胆囊癌、男性结肠癌、直肠癌和前列腺癌发病率均升高,并可发生肺通气减低综合征、心肺功能不全综合征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严重者可导致缺氧、口唇青紫和高碳酸血症等,也使哮喘、糖尿病、胰腺炎和骨关节病的治疗变得更困难。
肥胖也给许多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增加困难,最明显的例子是糖尿病、高血压、痛风、血脂谱异常、肾病、冠心病、胰腺炎和胆石症等。
日常注意
管住嘴、迈开腿,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营养,积极锻炼,充足的睡眠,善于调节心理压力,保持稳定情绪。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适当减低膳食热量。主食和肥肉一样,吃得过多都会引起单纯性肥胖。摄入热量低于消耗热量,负平衡时体脂逐步分解,体重逐步下降。
用低热值食品代替高热食品,用家禽肉、瘦肉代替肥肉。用鸡蛋、牛奶、豆制品代替糖多、油大的点心。巧克力、奶油冰激凌、糖果尽量不吃。
逐步减少糖多、油大、营养价值不高的食品,如甜点心、油炸小吃、西式快餐、甜饮料等。
在减少糖多、油大、热值高的食品的同时增加蔬菜、豆类、豆制品等,茎类蔬菜如芹菜、油菜、小白菜,瓜类蔬菜如冬瓜、西葫芦等。
适当减少主食。适当增加粗粮量,以粗粮替代部分主食。
补充各种维生素。不边看电视边吃东西。
有氧锻炼,如步行、慢跑、有氧操、舞蹈、骑自行车、游泳、跳绳、爬楼梯等。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营养,积极锻炼,充足睡眠,善于调节心理压力,保持稳定情绪;不吸烟、不吸毒、不酗酒。
预防
发生与遗传及环境有关,环境因素的可变性提供了预防肥胖的可能性。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尽可能使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预防肥胖应从儿童时期开始,尤其是在学生期要注意健康教育。
具体预防方法包括减低膳食热量,清淡饮食,补充各种维生素;加强体育锻炼,避免久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