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多毛症是指女性由于雄激素水平过高、对雄激素敏感而出现的多毛,后者由遗传决定,也受年龄影响。与毛增多症不同,毛增多症是指身体任何部位的毛发数量增多并且过度生长。
见于 5%~10% 的育龄期妇女[1]。
主要与体内雄激素水平有关。主要诱因:内分泌紊乱、卵巢功能失调。
多毛症最常见的疾病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特发性多毛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卵巢及肾上腺肿瘤、库欣病、药物因素、严重胰岛素抵抗也会出现多毛症。
主要表现为:女性在不希望长毛的部位出现大量长而粗的毛发,常出现在上唇、面颊、胸背部、四肢、下腹部等,还会出现痤疮、脱发、男性化症状。
目前分为以下 8 型:垂体源性多毛症、肾上腺源性多毛症、卵巢源性多毛症、体质性多毛症、肝源性多毛症、异位激素产生源性多毛症、医源性多毛症、外周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衰竭导致的多毛症[2]。
可引起严重的精神心理压力,甚至抑郁。
系统治疗为使用抗雄激素药物和口服避孕药。局部治疗可外用依氟鸟氨酸,还可以选用激光和强脉冲光治疗。
症状
多毛症有哪些症状?
毛发增多;
皮脂腺分泌过多、痤疮、脱发;
男性化:声调增粗、阴蒂肥大、乳房和面部侧方多毛;
月经期变短、月经紊乱;
闭经;
不孕;
子宫出血;
乳头溢液;
儿童出现早熟(腋毛、阴毛早现);
女性乳房不发育;
性欲减退或消失;
面部肥胖、背部肌肉凸起、高血压、血糖异常、皮肤出现紫纹;
多毛症女性,雄激素水平正常,无明显病因,称为特发性多毛症。
病因
通常由卵巢、肾上腺分泌的雄性激素过多,或者机体对雄激素敏感导致,表现为面部、胸背部、四肢、阴部、下腹部等出现过多的毛发。
多毛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特发性多毛症:无其他内分泌功能紊乱的症状和体征,可能是雄激素代谢异常所致。常发生于绝经期,有的发生在妊娠期,生育后可部分消退,再怀孕时又增多。
非肿瘤性卵巢疾病:主要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
肿瘤性疾病:发生于卵巢、肾上腺、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的肿瘤,均可导致雄激素水平升高。
垂体因素。
肝源性:肝脏产生的一种蛋白减少,此种蛋白可结合血清中雄性激素,因其下降导致游离的雄性激素过多。
医源性:使用足量的雄激素,如二氢睾酮、甲基雄甾烯二醇、19-去甲睾酮等。许多口服避孕药含有合成的孕激素,可致多毛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也可导致妇女多毛症。
库欣综合征。
肾上腺功能亢进、增生。
以上因素均可增加雄性激素的分泌水平,而雄激素可以增加毛囊大小、增粗毛发,以及促激素敏感部位毛发生长,从而出现多毛症状。
哪些人易患多毛症?
各个时期的女性:
青春期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在青春期症状明显。
育龄妇女,考虑肿瘤因素。
绝经前、后女性,考虑肿瘤因素。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上述症状,同时毛发短期内迅速增多,及早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内分泌科
妇产科
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多毛症?
妇女多毛症鉴别诊断较困难,病因复杂。需要仔细询问病史,同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
有家族遗传史者多见于卵巢和肾上腺疾病。
发病年龄较早的,如儿童期,多见于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男性化肾上腺肿瘤。
青春期发病的多见于迟发型肾上腺增生、多囊卵巢综合症、男性假两性畸形、医源性多毛症等。
生育期发病的多见于肾上腺肿瘤、库欣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肿瘤、医源性多毛症等。
起病较急的多考虑肿瘤因素。
此外,病情严重程度也要考虑,重度多毛多见于卵巢和肾上腺肿瘤,轻中度多毛多见于肾上腺增生、多囊卵巢综合症等。轻度多毛多见于特发性多毛症。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血清性激素检查:总睾酮、游离睾酮、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血清雄烯二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催乳素、卵泡刺激素、清晨(8:00 左右)17-羟孕酮、硫酸脱氢表雄酮、雄烯二酮,以了解是否为真正的多毛症,评估月经情况,同时对雄激素的来源进行鉴别。
通过改良的 Ferriman-Gallwey 量表,对毛发生长进行分级。
充分考虑种族和族群因素,亚洲人体毛较少。
腹部(主要观察肾上腺)、盆腔超声或 CT,了解是否存在肾上腺、卵巢及胃肠道肿瘤。
头颅 CT 或磁共振成像(MRI),了解垂体情况。
评估心理情况。
进行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评估心血管风险。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多毛症状出现的时间?
是否有痤疮、脱发、月经紊乱等症状?
是否有长期服药史?特别是激素和环孢素?
是否存在内分泌及妇科疾病?
家族中是否存在肥胖病史?有无多毛病人?
是否局部外用过激素软膏?
曾经采用什么方法治疗,疗效如何?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怎么患上这个病的?
需要调整哪些生活习惯?
需要怎样治疗?
治疗后效果如何?
治疗后是否会复发?
何时再次复诊?
治疗
主要为病因治疗,积极去除病因,包括抗雄激素、避孕药物和地塞米松,还有局部治疗及物理治疗。
药物治疗
口服避孕药及抗雄性激素药物:可降低雄激素水平,目前部分小样本研究证实螺内酯、氟他胺对部分患者有效。
口服糖皮质激素:与受体结合,抑制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用于治疗肾上腺合成雄激素过多的高雄激素血症。地塞米松和强的松治疗的效果较好。
其他治疗
外用依氟鸟氨酸治疗:欧美国家目前将其用于面部脱毛,国内目前没有上市。
激光和强脉冲光:目前难以去除全部毛发,但可使一般毛发减少、变细、颜色变浅,对于深色毛发的治疗效果佳。不同波长的激光,产生的能量可破坏毛球内的黑素,从而达到脱毛的效果。但有发生色素沉着、瘢痕等不良反应的风险。
电解脱毛:细针插入皮肤毛囊内,直接破坏毛囊,可以达到永久脱毛的效果。
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双侧卵巢楔形切除术,切除病变卵巢或去除肿瘤原发病灶。
疾病的发展和转归
本病女性多因多毛而就诊,但其发生多由其他疾病引起,最常见的是多囊卵巢综合征,预后与基础疾病密切相关。多数女性可出现不孕,目前经正规治疗,可达到受孕的目的。由于多毛症的病因不同,其发展和转归也不同。
日常注意
局限型多毛症主要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由于局限型多毛症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激素紊乱表现,因此应该积极到医院就诊寻找原发疾病。对于服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应注意激素的相关副作用。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
预防
目前局限型多毛症的病因机制尚未明确,因此针对病因无特殊预防措施,但心理压力及情绪可能会加重内分泌激素紊乱,因此应该调整心情,正确面对疾病并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