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乳腺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非泌乳乳腺脓肿
概述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又称非泌乳乳腺脓肿、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等,是一种非哺乳期成人乳腺炎性疾病,以非哺乳周期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晕下肿块、乳晕旁脓肿、乳晕部瘘管为特征。
男女均可发病,大多发生在非哺乳期的女性,发病年龄在 16~46 岁,病程长短不一,多为 1 个月以上。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发病率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 1.41%~5.36%。
本病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乳头发育畸形、乳腺导管阻塞和激素的异常刺激相关。乳房外伤史、手术史、炎症感染等为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的危险因素。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可分为 3 期:急性期,约 2 周,乳晕周围肿块伴有疼痛、皮肤红肿等急性乳腺炎表现;亚急性期,约 3 周,急性炎症消退,以肿块为主,可与皮肤粘连,压痛减轻;慢性期,久治不愈或反复发 我们肿块缩小成硬结,可出现橘皮样改变,可形成瘘管或窦道,长达数年。
本病主要症状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
本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时尽量剔除病灶是关键,治疗后仍有复发可能。
本病易复发,不仅会对患者身体造成极大伤害,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形成很大的困扰,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遵守医嘱,健康饮食,规律作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症状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症状表现复杂多变,常以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为主要表现。本病可分为 3 期:急性期,约 2 周,乳晕周围肿块伴有疼痛、皮肤红肿等急性乳腺炎表现;亚急性期,约 3 周,急性炎症消退,以肿块为主,可与皮肤粘连,压痛减轻;慢性期,久治不愈或反复发 我们肿块缩小成硬结,可出现橘皮样改变,可形成瘘管或窦道,长达数年。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的常见症状包括:
乳晕下肿块、乳晕旁脓肿;
乳头溢液,可为血性、浆液性或脓性;
乳头内陷;
发热;
乳房疼痛;
乳晕部瘘管或窦道;
皮肤改变,如粘连、橘皮样变。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腋窝淋巴结肿大。
病因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乳头发育畸形、乳腺导管阻塞和激素的异常刺激相关。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乳头凹陷畸形、发育不良或上皮过度角化;
乳房炎症、外伤或乳晕区手术累及乳管;
哺乳期有乳汁潴留或哺乳困难;
乳房退行性变;
乳管阻塞;
乳管周围炎;
自身免疫因素;
内分泌失调;
细菌逆行感染。
哪些人容易患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乳房外伤、乳房手术;
乳房炎症;
吸烟、酗酒、生活作息不规律;
长期服用激素:如口服雌激素、孕激素或避孕药。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哺乳期、围绝经期;
乳房先天性发育畸形;
自身免疫性疾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乳房疼痛;
乳头溢液;
乳房皮肤红肿。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上述症状加重;
高热、寒战;
乳晕部瘘管或窦道形成。
建议就诊科室
乳腺外科
内分泌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
医生根据患者病史及症状表现,结合实验室化验及影像学检查可最终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实验室化验:包括血常规、乳头溢液涂片等,主要用于判断炎症、肿块的性质、进展等。
乳腺钼靶检查:即为乳腺 X 线,检查乳腺内部组织的病变。可帮助鉴别诊断早期乳腺恶性肿瘤,还可以清楚显示乳房内小于 1 厘米的结节性病灶,帮助发现非常小的肿块。患者通常坐着或者站在乳腺机前,医生将胶片置于乳房外下方,X 线以 45 度从内上向外下方投照,然后压迫板从内上往外下缓慢压迫、展平乳房,进行检查曝光。在钼靶检查中,压迫板会让体检者感觉有压力或疼痛,但基本上是可以承受的,而且每次压迫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分钟。
乳腺超声检查:属于常规无创性检查,快速、便捷,主要用于判断病灶性质,部位等,对鉴别乳腺癌有帮助。患者通常被要求仰卧在检查床上,将双手上举,使乳腺及双侧腋窝充分暴露,医生将耦合剂涂抹在乳腺皮肤表面,然后将超声探头放在乳腺皮肤表面,查看乳腺组织是否发生改变或者是否有肿块。超声检查不会给患者带来疼痛不适感。
乳腺导管镜检查:属于有创性检查,直观了解导管内病变,可使部分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磁共振扫描(MRI):无创性检查,有助于与恶性肿瘤鉴别,但费用较高。
病理组织学检查:如 B 超介导下乳腺肿块空心针穿刺活检或者术中快速冰冻病检,是诊断本病最有效的检查手段之一,属于有创性检查,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该检查方便、快速、安全、直观,对机体几乎无损伤,局部不遗留瘢痕,易于被患者接受,对肿块的良恶性确诊率高,但是仍可能存在假阴性。此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互为补充,多用于排除乳腺癌。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了?症状出现多久了?
自己可以摸到乳房的肿块吗?
既往有过乳房的手术史吗?乳房受过外伤吗?
既往有哺乳史吗?
既往有乳房的炎症病史吗?
家族里有出现过类似症状吗?
近期有服用激素吗?
之前有去过其他医院就诊过吗?做过什么检查吗?有接受过什么治疗吗?
有对什么食物和药物过敏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还需要做什么检查吗?
有什么治疗方案吗?哪一种方案最有效?费用高吗?
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出院后要多久来一次医院复诊?
会影响生育吗?
日常生活要注意什么吗?
治疗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很少能自愈,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是目前首要的治疗方法,其他治疗措施还包括抗炎治疗、激素治疗等。
药物治疗
抗炎治疗:对于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急性期患者,术前可静脉给予抗生素治疗,待炎症消退后行病灶清除;
激素治疗:如地塞米松等,可加强抗生素抗炎治疗效果,此外激素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作用是切除病灶,控制感染。
乳腺小叶切除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术式,适用于肿块较大或超出乳晕以外及反复发 我们,需要切除病变所累及的乳腺小叶;
病灶局部楔形切除术:适用于肿块较小、仅位于乳晕区的年轻患者;
单纯乳房切除术:适用于肿块较大、累及多个乳腺小叶或与皮肤粘连形成多个窦道,已反复手术,乳房外形严重改变或年龄大于 45 岁者;
脓肿切开引流术:主要在乳房脓肿形成期进行,用于引流乳房脓肿,疏通乳腺导管,方便换药;
导管瘘治疗手术或乳晕下中心导管切除术:手术选择在炎症静止期进行,主要用于清除病变导管及周围坏死组织。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没有接受正规的治疗,本病很少能自愈,对患者的乳房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所形成的窦道及脓肿经久不愈,导致乳房出现变形,从而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痛苦,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
经过正规治疗后,本病进展有望被延缓,症状表现可被缓解或稳定。
日常注意
患者及其家属除了严格遵守医嘱,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日常注意仍需注意以下事项:
自行检查内容:定期观察并触摸双侧乳房、双侧腋窝,有无明显的变大、有无形成肿块、有无表面皮肤有无凹陷、“橘皮”样外观,乳房皮温升高、胀痛、有无无痛性的腋窝淋巴结肿大。如果发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诊。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注意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引流管通畅,在此期间应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热、痛,过多的渗血渗液,不正常的分泌物,若有以上症状应及时就诊。
拆线及术后恢复:术后第 1 周起,2 周内逐步拆线。若出现乳晕或乳头感觉异常的症状,通常是暂时的,如果该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诊。
注意饮食:术后遵循医嘱,低脂饮食,多食优质蛋白,适量食用蔬菜水果。不要吃容易胀气的食物,如洋葱、高丽菜、甘榄菜、豆制品等。适量多食钙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海带等。
适当活动:术后应当注意休息,作息规律,保持心态平稳。出院体力恢复后,建议尽早下床活动,长期卧床可能会影响术后恢复,也会增加下肢血栓形成的风险,适当增加患侧上肢的运动,减轻水肿。
定期复查:出院后应遵从医嘱定期返院复查(一般 3 个月至半年左右),及时换药。密切注意患者身体情况,如有身体不适,及时送医就诊。
服用药物:遵医嘱按时规律服药,切忌随意停药或漏服。本病患者所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要及时就诊。
心理指导:本病可破坏患者乳房的完整性,加之手术治疗可能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因此,适时的心理干预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效果,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给予正确的指引,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情绪,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避免长期使用孕激素或雌激素;
避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确有必要,应密切注意身体变化情况;
哺乳期女性在哺乳时应排干乳汁,避免残留;
戒烟、限酒;
规律作息。